手机
PC版

春风浩荡 奋楫远航——写在中远海运集团成立六周年之际

2022-02-18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黄奇萃

2016年2月18日,由原中远集团和中海集团重组成立的中远海运集团正式启航。成立6年来,中远海运集团始终牢记“国之大者”,积极履行“大国船队”担当,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不断巩固提升我国航运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影响力和引领力,全力服务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健康运行,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畅通提供重要保障。

落实“六稳六保” 全力保障内外贸安全畅通

“全球市场一柜难求,一边是海外市场需求非常旺盛,一边又没有货卖出去,我们大量的产品生产出来之后在仓库积压,资金占用也很厉害,确实影响到我们正常的生产运营。”谈到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外贸出口供应链紧张局面,荣威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全球营销总裁闫宇说。

荣威国际是一家制造及销售水上休闲产品的公司,其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地区,其遭遇的出运难题,正是疫情以来,我国广大外贸企业面临供应链难题的一个缩影。闫宇回忆,“特别是从2021年10月开始,中美直客专线快运平台给了我们更多的舱位,让我们能够顺利地给客户准时交货。如果不是有中远海运这样的国企这么有担当的支持,在这种关键时刻、危机时刻,像我们这样的民族企业的发展生存,可能会碰到一些生死存亡的挑战。”闫宇所说的中美直客专线,是中远海运集团下属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于2021年10月推出的“美线直客特快专线”。该专线直接针对我国广大外贸客户面临的中美之间供应链紧张形势,致力于解决客户“舱位难、交付难、提柜难”等出运难题。

得益于疫情防控的良好局面,我国迅速复工复产,促进我国外贸出口持续增长。而海外疫情蔓延导致物流各环节效率显著降低,全球供应链运转大幅迟缓,导致全球范围的“一箱难求”“一舱难求”。

关键时刻,中远海运集团发挥“大国船队”作用,全力落实“六稳六保”,多措并举千方百计保障我国外贸出口运输。在增加运力投入上,2021年集团跨太平洋航线周运力同比提高26%,欧洲航线周运力同比提高6%,并在主干航线推出30班中小直客专班专列,解决中小客户燃眉之急,还为美的、海信等我国制造业重要企业开通“极速通”专列,为其出海提供助力。2020年以来,中远海运集团追加投入运力47艘、676万载重吨,在稳定外贸进出口,保障抗疫物资运输,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增加供箱上,中远海运集运从海外调回空箱同比增长20%;集团箱厂2021年生产干箱和冷箱,同比分别增长117%和49%。2021年集团共完成出口箱量1127万标准箱,占中国出口集装箱量的比重约15%。

此外,集团还充分利用综合船队运力优势,全力保障我国战略物资运输,特别是保障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重要物资运输安全畅通。

把握科技发展先机 大力推进航运数字化创新

2021年3月17日,在获得全球相关监管机构的审查批准后,中远海运集团牵头组建的航运区块链技术联盟——全球航运商业网络(GSBN)在香港成功组建并正式运营。GSBN致力于通过建立安全的数据交换平台来促进航运业的数字化转型。正如股东赫伯罗特的信息技术总监Martin Gnass所述,“GSBN的组建是打造服务于行业、安全的数字化协作平台的重要里程碑。这个平台的目标是让全球供应链参与者均获益。GSBN将加速可信的物流和货物数据的共享,优化整个供应链的无缝衔接,为各参与方创造价值。”

GSBN成立后迅速推出首个应用产品“无纸化放货”。“无纸化放货”基于区块链技术,为客户提供了一种无纸化、高效和透明的解决方案,把进口口岸链条上的航运公司、收货人、代理和码头等各方都连接起来,将进口货物单证手续办理完成时间从24—48个小时缩短到4个小时以内,可以极大地提高航运物流效率。这不仅有利于缓解当前全球供应链紧张局面,更是引领行业未来变革的基础性创新。

改革重组六年来,中远海运集团坚持以提升客户服务内涵和品质为导向,推进航运数字化变革,积极打造赋能综合物流供应链服务的数字化生态,持续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除了上述引领航运业革命性变化的GSBN,集团还构建了大数据集成平台,上线了可视化航运电商平台Syncon Hub,投入使用了IRIS 4全球集装箱管理系统、泛亚集运内贸电商平台、船视宝、船货易等,持续完善航运数字生态链,进一步提高了物流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

2021年12月21日,中远海运集团联合东风公司、中国移动打造的“智慧港口2.0”在厦门远海码头正式启动商业化运营。这是继三方2020年5月11日携手在该码头发布5G智慧港口全场景示范应用后,我国智慧港口建设的又一里程碑事件。“智慧港口”融合了5G、北斗高精定位、无人驾驶等先进数字化科技,具有投资小、建设周期短、绿色低碳、适用性广等特性,对传统集装箱码头智慧化升级具有示范性作用。

中远海运集团作为全球最大码头运营商,为推进“智慧港口”建设,成立了“自动化码头技术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集合起企业、大学、研发机构、细分行业头部企业等相关力量,形成“企业牵头、市场主导、产学研结合”的产业链创新机制,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和应用成果。自2020年11月获批组建以来,“行业研发中心”已获发明专利3项,编写专题报告11份,参编技术标准8项等等。在工信部第二届促进金砖工业创新合作大赛上,“基于5G的自动化码头业务场景应用”项目获得总决赛一等奖。

此外,在船舶智能制造方面,中远海运集团下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所属南通中远海运川崎、大连中远海运川崎、南京国际船配的智能制造也在行业内走在前列。集团还承担了中国首个“智能船舶顶层设计项目及部分智能系统应用示范”项目,智能船舶“荷花”轮是首艘同时取得中国船级社i-ship船级符号和英国劳氏船级社Smart Ship符合性证书的大型集装箱船。

当前,中远海运集团正以数字技术推动航运业转型升级,把握时代发展机遇,锻造未来核心竞争力,引领智慧航运新生态。

顺应绿色低碳趋势 努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2021年9月22日,在我国宣布“双碳”目标一周年之际,中远海运集团与中国石化、中国东航在上海联合举办我国首船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石油认证仪式。仪式上,中远海运集团作为三家企业之一,获得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颁发的我国首张碳中和石油认证书。

在我国首船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石油项目中,为抵消本次石油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中远海运和中国石化、中国东航通过购买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积极实施节能减排策略。其中,中国石化承担了原油开采、储存、加工、以及车用汽油、车用柴油、液化石油气等石油产品消费阶段的碳排放抵消责任;中远海运承担了原油运输和船用燃料油、船用柴油等燃烧阶段的碳排放抵消责任;中国东航承担了航空煤油燃烧阶段的碳排放抵消责任。通过三家合作单位发挥各自优势,共建“绿色交通新模式”的创新实践,探索了一条跨行业、全周期、零排放的路径,对我国交通能源领域推动“双碳”目标落地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远海运集团高度重视绿色低碳发展,不仅从节约能源消耗和降低碳排放强度入手,而且通过管理和技术手段推进碳减排,包括优化航线网络组织、优化改进船型设计、建造适用双燃料的船舶等,致力于成为绿色低碳航运的践行者和引领者。

集团全面启动了“双碳”目标实施路径规划研究,从顶层设计上规划绿色发展路径。集团积极开展液化天然气(LNG)、电动、氨和甲烷等新能源试点示范,投入营运全球首艘LNG双燃料VLCC,在超大型油轮的绿色、环保和节能技术应用中走在了世界前列。集团大力推进船舶、码头岸电改造,以及船厂、码头“油改电”及再生能源利用,打造绿色航线,绿色港口和绿色船厂,集团境内7家控股码头岸电泊位覆盖率超过80%,船岸企业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3万吨。集团加快推进长江纯电动集装箱船项目,打造绿色零碳航运示范项目,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设计、研发、制造,为我国内河及沿海航运减排提供经验和方案。

绿色、低碳发展不仅是航运业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业。中远海运集团正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推进节能减排,打造绿色低碳航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来自“中国航运的力量”。


编辑:李思颖

审核:金校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