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第十二届中国交通高层论坛在北京交通大学(简称北京交大)举办,来自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60余名专家学者以及北京交大170余名师生参会。
北京交大副校长赵鹏在致辞中表示,交通运输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学校始终瞄准科技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为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戴东昌,中国地方铁路协会会长、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黄民,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设施发展司副司长楚琪,北京交大副校长闫学东,北京城建交通设计研究院院长刘剑锋等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下的交通运输发展”主题发表主旨演讲,共同探讨现代化目标下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方向、基础设施体系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现代化目标下交通科技发展、交通运输现代化技术与发展策略。
戴东昌剖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提出要从把握定位、把握特征、把握规律、把握机遇、把握绿色、把握全球、把握战略等7个方面入手,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当好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
黄民针对我国铁路客货运短板、衔接不畅等问题,提出要转变发展方式、突出发展重点,加快建设城际铁路、积极发展市域(郊)铁路、建设覆盖广泛的支专线铁路系统、大力推动融合发展,实现旅客便捷出行和货物高效运输,满足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需求。
楚琪认为,交通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必须坚持立足长远、适度超前、协同融合、智能绿色底线思维,着力优化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以加快构建先进适用、系统完备、集约高效、安全绿色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闫学东分析了我国交通安全的现状与问题,介绍了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下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科技的发展方向,提出要努力实现中国交通安全系统智能化、中国交通安全管理精细化、中国交通安全设计标准化。
刘剑锋介绍了基于多源时空信息模型的建筑体人口分布、空间数据资产管理及GIS引擎等核心技术在交通运输规划管理中的应用,认为数字化技术将对区域交通发展、城市规划起到重要作用,应以数字化技术助力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
本届论坛由北京交大主办,可持续交通创新中心、首都高端智库“北京综合交通发展研究院”、中国综合交通研究中心、“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编辑部承办。
据了解,中国交通高层论坛创办于2005年,至今已经举办十余届。该论坛紧跟国家经济与交通发展战略,是我国综合交通领域的高水平交流平台。
编辑:袁帅
审核:杜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