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时代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海上交通运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大力发展海工科技,创新船海工程装备,打造“国之重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与海洋强国已成为当代海事类院校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
大连海事大学张洪朋教授,自1996年考入大连海事大学起,就树立了献身航运、科技报国的人生理想。2005年博士毕业留校后,他长期耕耘于船舶与海洋工程科研教学一线,围绕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的健康监测与智能运维,在科技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他是新时代中国高等航海事业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建设者。
“十四五”期间,他带领团队承担了学校交通强国试点任务——船舶智能运维的相关工作,有组织地开展了船舶系统设备状态感知理论与技术瓶颈攻关。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交通运输部项目等近20余项重点项目奠定的扎实基础上,张洪朋带领团队通过“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与自主创新,在国际上率先突破了船海工程装备磨损状态电磁监测关键技术,发明了金属磨粒高灵敏电磁检测传感器;攻克了磨损颗粒检测灵敏度低的瓶颈,研发出与船海工程装备配套的磨损状态电磁检测装置,显著提升了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磨损的早期监测与识别能力;研制的“船用在线式滑油污染物智能监测系统”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对滑油污染物的实时、在线监测,提高了船舶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这些相关产品已获得中国船级社认证,部分技术成果已应用于船舶、海上风电、海洋工程平台,为我国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的创新发展贡献了力量。
团队成员先后入选国家级领军人才1人次,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1人次,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次;获辽宁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项,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辽宁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42篇,授权国际专利2项、中国发明专利32项;培育辽宁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篇,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优秀博士论文3篇,中国海洋学会优秀博士论文1篇,辽宁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3篇。团队入选中国航海学会科技突出贡献团队,辽宁省造船工程学会科技创新团队。
未来,团队将围绕船舶智能化与绿色化,依托学校最新下水的全球首艘智能研究与实训两用船,开展智能绿色船舶动力系统健康监测与智能运维基础理论和技术应用研究,建立全面、精准、高效的健康监测与智能运维体系,实现智能与绿色船舶动力系统的全面监测、精准评估、高效运维,提升我国高端装备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持续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与海洋强国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撑。
编辑:胖雨珊
审核:梁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