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安泰德杯”第十四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暨首届全国青少年海洋航行器竞赛(华南区域赛)在广州航海学院落幕。
本届大赛规模宏大,吸引了来自华南地区11所高校的170支队伍、共计1024名选手同台竞技,参赛人数创下历史新高。赛事共设创新创意及创业(A类)、设计与制作(B类)、智慧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C类)、名船名舰模型仿真制作(D类)、船模竞速(E类)、帆船模型竞速(F类)以及海洋知识竞赛(G类)七大赛道,充分展现了船海学科的前沿方向与青年学子的多元才华。最后,评选出特等奖6项、一等奖18项、二等奖28项、三等奖40项。
最终,中山大学谈秋桐团队作品《新型半潜式风——流联合发电装置》和广州航海学院王铿毅团队作品《三栖智巡——基于多模态运动控制的极端环境智能巡检机器人》获A类特等奖;广州航海学院李鑫悦团队作品《海风智光——海洋可再生能源岛》获B类特等奖;中山大学邱昕捷团队作品《深藏Blue》和华南理工大学孙灿林团队作品《海洋守护者》获C类特等奖;北部湾大学唐李伟团队凭借作品《BBGU--深蓝闪电》摘得E类特等奖。
据悉,本届大赛首次设置了青少年海洋航行器竞赛,分为创新创意设计、船模竞速、海洋知识竞赛三类,来自16所中小学的32支队伍、共计53名学生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参赛。最终评选出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和优秀奖各5项。
比赛现场,选手们通过答辩、实物展示等方式展现研究成果,专家评委从创新性、可行性与发展前景等角度提出建议。现场气氛热烈,船模竞速环节更将赛事氛围推向了高潮。
据介绍,作为华南地区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海事类本科院校和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广州航海学院以建设海洋强国、打造海上新广东为使命,目前正大力发展“海洋+低空”的大交通学科布局,在深海材料、海上风电等领域成果显著。广州航海学院党委书记陶韶菁表示,学校将以承办赛事为契机,继续发挥在海洋与交通领域的优势特色,同时以赛事为平台,推动产学研合作,为进一步释放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潜力点燃“蓝色引擎”。
本次比赛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支持,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广州航海学院主办,南通安泰德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庭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协办。
编辑:胖雨珊
审核:梁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