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交通强国、教育强国建设稳步推进,新技术不断迭代,新业态持续涌现,新场景层出不穷,职业教育不再只是“学历补充”,而是直接嵌入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的核心环节。面对行业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转型发展的趋势,职业院校应如何确保办学方向不出现偏差、育人质量达到过硬标准?答案唯有一个——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办学治校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直属唯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在院党委领导下,紧密对接首都超大城市运行、智慧交通升级、京津冀“1小时交通圈”等重大需求,落实“人才培养高地、行业智囊智库、交通展示窗口”核心职能要求,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北京市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以更高的站位回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时代之问,以更大的力度探索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创新发展路径。
把“大党建”理念融入办学治校全链条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首先要让“规划图”变成“施工图”“实景图”。
立足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学院在院党委会和院长办公会制度框架内,持续完善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的“三同”治理机制,把“大党建”理念深度嵌入办学治校全链条,形成“党建引领—业务协同—价值共生”的治理逻辑,推动党的领导全面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
学院以“一张蓝图”统揽全局,把党的教育方针、首都功能定位、智慧交通产业升级需求三维对齐,通过修订学院章程、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等,将党建要求转化为可量化的专业群建设指标,确保党建与业务在目标设定、资源配置、考核评价上实现实质性融合,形成院党委举旗定向、院长统筹推进、基层组织赋能、品牌落地见效的闭环机制。
聚焦培养交通工匠的目标,学院开发“专业能力+政治素养”双螺旋课程模块,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交通强国首善标准、职业教育类型特色融入每一门课程和每一次实践,同时搭建党建与业务数据共享平台,推动“党建+专业”融合共促,确保党的创新理论在交通职业教育领域落地生根,以“党建+交通”服务行业治理能力提升。
把“政治+技术+精神”写进培养方案
党建与业务融合的落点在育人。在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学院将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于政治素养、技术能力、职业精神的协同发展,并将其转化为可量化、可评估的育人指标体系,联合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等行业头部企业建立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协同评价机制,确保人才培养与交通运输行业需求精准对接。
政治素养上,推动从理论认知到实践内化。学院坚持思想铸魂,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为核心的课程群建设,深化“借故传道”教学模式改革,立足思政课堂开展一线宣讲。未来,学院还将开发“思政+”特色案例库,建立学生政治素养成长档案,推动动态评估模型构建,确保理论教学与行业实践相结合。
技术能力上,推动从技能训练到创新突破。学院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依托国家级虚拟仿真基地、现场工程师项目等平台,推行“岗课赛证创”一体化培养模式,引入企业真实案例,强化行业标准对接,使课程内容与行业发展同频共振,提升学生在智能网联汽车、绿色交通等新兴领域的实战能力。
职业精神上,推动从价值引领到行为塑造。学院建立榜样示范机制,持续开展交通行业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引导学生深刻领悟工匠精神内涵。同时,学院搭建实践融合育人体系,通过“企业跟岗+志愿服务”双路径,让学生在冬奥会交通保障等真实工作场景中不断强化社会责任感。
把党旗插在重大项目实施一线
以重大项目为纽带推动党支部建设,是破解党建业务“两张皮”的创新路径。
学院将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相衔接,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重大项目为落点,党委书记和院长联合担任导师,建立“选、育、用、评”闭环机制,优先设立临时党支部并组成攻关小组,确保“项目建到哪里,党旗就插到哪里”,将复合型人才队伍打造作为党建与业务融合的“第一枢纽”。
以党建品牌创建为抓手,以促进业务发展为出发点,学院搭建“部署推动—专项培训—年度考核—经费保障”四位一体全链条党建品牌运行机制,通过专题党务培训、对标样板示范培育、党建业务双融双促等,全方位开展支部品牌建设工作,引领推动党建工作全面进步、业务工作提质增效。目前,学院已培育北京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1个、样板党支部2个。
此外,学院还建立“双带头人”培育机制,建立“党建+技术”专题研修班,把“双带头人”履职情况与职称评聘、干部选拔直接挂钩。以“项目制”党建赋能实践教学,将北京大兴机场线应急演练等真实任务转化为应急管理课程案例。借助清华园车站旧址等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创新实施“校企党支部共建”,深化“智慧党建”管理运用,将红色基因嵌入轨道交通、智能网联汽车、智慧交通等实训基地的总体布局与文化塑造,牵头组建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智能网联汽车产教联合体,并承担交通职业教育交通强国专项试点任务。
把党建“软实力”切实转化为发展“硬支撑”
党建工作的成色,最终要用事业发展、育人质量和服务贡献来检验。
学院坚持“以党建铸魂、以融合育人”,依托“红色资源+交通”,打造“思政红、志愿蓝、活力橙”三色德育品牌,师生深度参与建党百年等重大事件志愿服务和交通保障,实现志愿服务全员覆盖,学生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党委书记、院长亲自挂帅,实施访企拓岗攻坚,与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50余家头部企业开展党建共建、人才共育。各专业学院主动出击,精准把脉企业人才需求,开拓岗位千余个,以就业为逻辑起点,推进“招—培—就”系统化工程,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超96%。
学院充分发挥智囊智库作用,党委书记、院长牵头组建科研创新团队,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智慧交通成果参展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院党委统筹、党支部攻坚,聚焦交通运输行业站城融合优化、轨道标识不清、非机动车治理等行业难点堵点问题,走访33个地铁站点,形成14份站城融合专题研究报告,发现8类82项问题,并提出公交接驳距离优化、风雨连廊建设等建议,服务行业能力显著提升。
笃行致远,再启新程。学院将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进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新征程上跑出交通职业教育的“加速度”。
本文图片由 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 提供
编辑:胖雨珊
审核:梁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