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PC版

海南港航:智慧绿色双擎驱动 解锁发展新路径

2025-08-12 来源:中国交通报 责编:蒋利 作者:万梓清

在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海南正以智慧赋能、绿色转型、制度创新为抓手,打造航运新质生产力实践地。

近年来,海南港航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海南港航)围绕中远海运集团锚定世界一流航运科技企业的愿景,全力布局数字智能与绿色低碳两个赛道,以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和新海港作为应用落地的支点,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赋能效率安全双提升

巨型岸桥挥舞长臂,远控场桥精准穿梭,集装箱货轮有序靠泊。南海之滨,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一派繁忙景象。

2021年,码头建成海南省首个集装箱半自动化堆场及配套的智能无人闸口,实现集装箱堆场现场无人作业和进出港车辆与集装箱的自动放行管理。

2023年,随着码头扩建工程的正式启动,海南港航全面推进码头操作系统智能化升级。今年年初,码头完成场地吊全自动化改造升级试点,并计划下半年开展港内运输车辆无人驾驶改造。

与此同时,新海港也在积极推进港口智慧转型:针对轮渡生产系统开展智能调度升级,提升作业效率,强化高峰期运输保障能力;开发数字化车场系统,优化进港车辆管理;开展船舶智能避碰系统的研发与试点应用,运用态势感知技术保障船舶航行安全。

未来,海南港航将探索研发“港口—航运—物流”一体化数字孪生与数据中台,构建端到端的数字供应链新生态,实现全链条协同与口岸效能提升;深入研究船舶航行态势感知、船舶舱内安全预警等系统,逐步构建“船—岸—云”协同的远程驾控体系,提升船岸运营安全保障能力;推动集装箱码头全场景智能化协同发展,提升港口作业自动化水平,降低能耗和污染。

举措创新节能减排显成效

7月2日,“中远海运洋浦”轮完成首次绿色甲醇加注,成功验证国内绿色甲醇“产供储加”一体化模式的可行性以及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理念。

此外,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推动建立船舶、港口、岸电三方沟通协作机制,制定船舶使用岸电优先靠离泊等激励制度,同时配套移动式岸电接电车,岸电接电量从2021年的7000千瓦时快速增长至2024年的226万千瓦时,岸电使用率提升至46.8%,

码头建成分布式光伏2.35兆瓦,年发电量230万千瓦时;实现大型装卸设备和运输车辆100%电气化;船舶岸电供应实现全覆盖;码头高杆灯全部采用“节能照明+无线控制”;建成全域防污治理体系。对比传统集装箱码头,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1万吨,获评“四星级绿色港口”“碳达峰碳中和标杆企业”等多项荣誉。

在新海港,绿色港口转型同样交出亮眼答卷。投入约1700万元升级泊位和客滚船岸电设施,保障靠港船舶做到岸电“应接尽接”;港区内所有旅客摆渡车辆均实现电动化运营;新投入使用的客运枢纽采用创新设计,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并应用空调、照明分区动态控制及电梯节能休眠技术……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港口在实现硬件保障能力动态调节的同时,提升了节能减排效果。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绿色航运—绿色港口—绿色园区’三位一体的绿色港航建设,加大新能源船舶的研究应用,探索各类型船舶的甲醇、电力等清洁能源示范应用;开展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零碳码头建设,推进风力发电应用,同步研究应用储能与多能互补技术,打造‘风、光、储、运、控’要素齐全的零碳码头。”海南港航相关负责人表示。

编辑:白萱

审核:金校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