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管理企业缺乏有效手段,经过执法支队这几年的服务指导,现在经营越来越规范。”安徽省淮北市飞龙联运有限公司负责人段倩倩谈起这几年的企业变化,对当地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的工作赞不绝口。
近年来,淮北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简称执法支队)以“慧执法、会监管、惠服务”品牌建设为抓手,推动执法工作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探索出一条具有淮北特色的交通运输执法新路,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数智赋能“慧执法”
在淮北火车站附近,两名执法人员正调试着一个球形设备。“这是5G布控球,是一种移动检测工具。”执法支队副支队长段更远介绍,其上搭载的物联网络和高清摄像机可以对监控范围内车辆实施“毫秒级”数据采集,对比后台数据识别疑似非法营运车辆,并向执法终端推送预警,助力实现精准执法。“尤其是在春运、暑运车流量大的时段,它可以及时筛选违章车辆信息,第一时间通知执法人员,我们就能快速布控拦截。”段更远说。
近年来,执法支队依托行业大数据中心和智能监测网络,整合运输行业人、车、户、业务等20余类数据,建立动态数字化监管机制。2024年,执法支队开展了1430次线上监督检查,发现1376起问题,查处超限超载车辆199辆次,有效维护了交通运输市场秩序。此外,通过智能视频分析技术,执法人员对巡游出租汽车违规行为进行自动识别和证据固定,目前智能监测巡游出租汽车违规行为已占总线索的93%。
创新手段“会监管”
在执法支队数控大厅内,指挥中心主任蒋行肖正紧盯着面前大屏上实时变化的数据,和同事进行研判分析。“我们建起集成化、智慧化监管平台,利用大数据进行线上问题巡查,再线下核查处置,形成精准高效的监管模式。”蒋行肖表示,目前,淮北市交通运输监测重要节点电子地图基本全覆盖,日增各类实时监测数据超1200万条,为全域运行感知监测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411省道淮北市超限超载检测站周边,一架无人机正沿道路巡航,识别路域环境状况、路面抛洒及超限超载等线索,画面实时回传至指挥中心,两名执法人员在检测站内监控航迹。
执法支队现有8台无人机用于公路巡查等工作,借助无人机搭载的高清成像系统,能迅速获取目标车辆实时影像,智能分析确认违法超限运输行为,打破传统执法模式,实现从线索发现到处置的全流程高效联动。“我们构建了无人机数据互通平台,实现数据多级系统互通、资源共享。”执法支队副支队长武东山说,“使用无人机后,节约人力的同时,巡查效率、速度都更高了。”执法支队还升级治超站检测功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对车辆运输资质、技术状况、危货运输车辆未填报电子运单等情况自动比对核查,实现一车到底“CT”式扫描。
法治为民“惠服务”
安装北斗监控后怎么用?这是一段时间以来困扰段倩倩的问题,直到执法支队来到公司上门服务。“执法人员来到公司,给我们细致讲解使用方法,现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北斗监控更好管理车队。”段倩倩继续讲道,“另外,还有一些司机受限于文化水平,不擅长网上操作,执法人员就来到我们企业手把手地教。”
面对不同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执法支队坚持小切口靶向施策,问需于企。“一对一常态化对接机制让我们能及时掌握企业在运输环节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执法支队支队长李国进介绍道。此外,执法支队始终坚持法治宣传与服务,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利用社交媒体发布分析典型案例,走进企业工厂解读法律法规,提升群众和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
编辑:翟永威
审核:张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