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山水之观在蜀。杜甫笔下“锦江春色来天地”的绚烂,李白诗中“蜀道之难”的险峻,白居易笔下“峨嵋山下少人行”的清幽,千年诗韵如川流不息,为今日四川推动水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四川省航务海事管理事务中心围绕“舟游蜀水・情满川江”服务品牌建设目标,依托“天府之国”与“千河之省”的资源优势,坚持“水旅融合、特色发展”“以人为本、创新发展”和“绿色集约、安全发展”三大原则,构建起以水运为核心,融合观光旅游、运动休闲、购物体验、餐饮娱乐和研学科普于一体的“1+5”水上消费体系,走出具有巴蜀特色的水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路。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期间,这一探索成效显著:客(渡)运总量达55.4万人次,同比上升5.1%;旅游客运量32.2万人次,同比上升15.4%;实现旅游消费1531.2万元,同比增长14.2%,为全省假日经济注入了新动能,实现安全、优质、高效运营目标。
顶层擘画:系统布局水旅融合新蓝图
水旅融合绝非简单的“水运+旅游”叠加,而是追求系统性、深层次的多元融合。四川充分发挥水运资源优势,以战略规划为引领,以品牌创建为抓手,构建起完整的水旅融合顶层架构。
作为“天府之国”“千河之省”,四川水网密布,景观多样。从成都三岔湖的潋滟波光,到阆中古城的嘉陵夜色;从自贡釜溪河的盐灯璀璨,到岷江乐山的浩荡江声——水资源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全省21个市(州)依托九寨沟、黄龙、大熊猫栖息地、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乐山大佛等世界级遗产,形成各具特色的山水文旅格局。
“四川文旅产业规模与质量位居全国前列,对全省GDP贡献率接近12%。”四川省航务海事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
2023年,《四川省内河水运发展规划(2023—2035年)》正式实施,明确提出构建“两轴五线四核六翼”水上旅游客运体系。四川还协同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落地,配套实施《“大蜀道”交通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和《大峨眉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并出台多项政策,鼓励推广“1+5”水上消费模式,为水旅融合提供有力支撑。
2025年,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印发《“打造精品线”交旅融合建设行动2025年工作方案》,进一步提出“丰富水上旅游产品”,推动龙溪口库区沐溪河、自贡市釜溪河等水上特色旅游航道和一批旅游码头建设,推广“夜游锦江”“乐山大佛游”等精品航线先进经验,积极发展“水运+历史文化”“水运+运动休闲”“水运+购物体验”“水运+餐饮娱乐”“水运+研学科普”等新模式,擦亮水上精品航线品牌。
品牌引领:打造蜀水川江精品航线
“品牌是水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四川省航务海事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依托岷江、嘉陵江、长江、锦江及库区湖泊资源,四川已打造嘉陵江南充游、阆中水城游、岷江旅游走廊3条全国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试点项目,“夜游锦江”入选国家第二批交旅融合示范案例。这些项目特色鲜明,共同构建起“舟游蜀水・情满川江”服务品牌,全面展现巴山蜀水的独特魅力。
“夜游锦江”项目通过主题游船与品牌跨界合作,打造水岸联动消费场景;两岸全息光影再现历史盛景,数字科技赋能文化IP,培育形成夜食、夜购、夜游、夜展、夜秀、夜节六大夜间消费矩阵,有效激发城市商业活力。
阆中水城游深度融合“阆中胜事可肠断”的自然人文景观,《客来阆中》实景演艺活化地方文化,实现古镇三国遗存与现代旅游的有机融合。
恩阳古镇依托《红色恩阳》情景剧传承红色记忆,通过“红色文旅+乡村振兴”模式,实现革命遗址保护与区域发展双赢,成为川东北红色旅游新亮点。此外,自贡釜溪河、绵阳仙海湖、宜宾三江口、资阳天府花溪谷、凉山邛海等一批特色水上旅游航线也在积极推进中。
服务提质:夯实水旅融合基础支撑
“让游客‘舟游蜀水’更加舒适、便捷、安全,是水旅融合发展的基本保障。”四川省航务海事中心有关负责人强调。四川从航道、码头、船舶、服务四个维度系统推进水旅服务能力提升。
航道方面,推进岷江、渠江、金沙江等航道升级,改善库区通航条件;通过省级资金补助支持沐川沐溪河、自贡釜溪河等旅游航道建设;完成嘉陵江、锦江等航道改造,部分水域已具备夜航条件。
码头方面,在港口总体规划中统筹旅游码头布局,完善客运码头及停靠点服务设施,优化候船环境。结合“平安渡运”专项行动,2025年已完成75个渡口改造,新建改建便民码头4个,有效提升农村水上客运服务水平,助力乡村振兴。
船舶方面,以政策引导和标准示范推动新能源船舶规模化应用,促进客渡船升级换代。目前全省已有102艘新能源船舶投入运营,在减排的同时提升乘坐舒适度;引入工业设计理念,统一“平安渡运”品牌标识和信息化设备,打造安全、环保、美观的现代船队。
服务方面,在中国交通报、人民网、四川日报等多平台发布《热浪滚滚,何处觅清凉?川江蜀水邀你入画畅游》宣传报道,整合航线、景点、设施及夜游信息,方便游客出行规划;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和“宠游客”暖心行动,依托港口码头“暖心之家”为船员和游客提供全方位服务。
未来展望:水旅融合动能持续释放
“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舟游蜀水、情满川江’品牌建设的根本任务。”四川省航务海事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6月,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的决定》。今年6月,四川提出全力打造“锦绣天府·安逸四川”文旅品牌,为水旅融合注入新动力。
下一步,四川将从三个方面持续发力:服务赋能品质水旅,持续改善航道与码头设施,提升船舶舒适度;推广精品航线,打造特色品牌;整合文体旅商展资源,塑造高品质消费场景;创新赋能特色水旅,加强嘉陵江流域阆中古城、升钟湖等资源整合,深化川渝合作,挖掘金沙江、大渡河长征文化,推出“红色+生态”主题线路,串联全省水旅资源,拓展休闲赛事、文创旅游等业态;科技赋能智慧水旅,建设智慧码头与智能游船调度系统,推广应用北斗+5G技术强化安全监管;推进主要景区电动游船全覆盖,建设“零碳水上旅游示范区”。
编辑:殷子炫
审核:姜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