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投放、停放、调度全流程管理,扎实推进常态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山西省太原市于2025年9月下旬开展为期3个月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综合治理专项工作。此次工作以“建长效机制、促规范运营、导文明骑行”为核心,通过构建三级联动治理体系、强化重点区域严管、完善动态考核机制,推动形成政企民共治同创的城市出行治理新格局。

多方协同压实治理责任
专项工作首要任务是建立“市—区—街”三级联合工作机制,破解以往治理中“多头管、难协同”的问题。市级层面,由太原市交通运输局牵头,联合太原市城市管理局、太原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组建专项工作专班,统筹协调、调度指导全市综合治理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市交通局。
据了解,该机制在2025年10月底完成搭建,可实现“信息共享、管理共治、快速响应,通过层级联动,可第一时间督促运营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及时解决车辆淤积、乱停乱放等群众关切问题。
15分钟响应成考核硬指标
针对共享单车乱象高发的重点区域,专项工作明确了第一批严管范围,涵盖群众高频活动场景:包括省、市、区三级党政机关门前及周边;迎泽大街、解放路—长治路等主干道沿线重点地铁口;钟楼街、万象城、富士康等商圈、企业;山大一院、山西大医院等重点医院,以及红灯笼体育场等场馆重大活动期间区域。同时,太原地铁2号线沿线被设为“规范投放管理示范点”,明确各停放点位车辆上限。
管理措施上,重点区域实行“分时段精细化管控”:高峰时段邻近点位实施网格化管理,15分钟内须完成一次巡查、摆放与调运,要求工作人员规范着装、调运车辆及时清运做到无淤积阻碍交通”,平峰时段每半小时巡检归整。
为确保管控落地,太原市专门搭建“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运营企业服务质量考核信息管理平台”,治理小组成员发现点位无人值守或停放乱象时,可通过平台“随手拍”上传图片。运营企业收到指令后,须严格遵守“5分钟应急响应、15分钟处置完毕”的标准,这一时效要求被纳入企业服务质量动态考核核心指标;非重点区域则要求15分钟内响应、60分钟内处置完毕,重大活动期间按临时管控要求执行。
引导全民参与文明骑行
太原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加强管理力度,专项工作同步推进“疏堵结合”,围绕第一批重点区域优化非机动车停车设施布局,由各行政区治理工作小组统筹点位选址、确认与施划,督促运营企业设置电子围栏、禁停围栏,从硬件上规范停放行为。该工作预计2025年12月底前取得阶段性成效,并长期坚持。
为引导群众主动参与,专项工作还将开展“规范停放我打卡、文明秩序随手扶”主题活动。运营企业每月通过App弹窗、短信推送专题宣传(涵盖规范停放、禁止逆行、未成年人禁骑等主题),并编制宣传海报、短视频,定期更新车锁语音提示。同时建立“用户文明骑行信用分体系”——规范停放、遵守交规可加分,违停、违规骑行则扣分,分值低于红线的用户将被列入“黑名单”,暂停扫码骑车权限。线下方面,运营企业联合街道、社区、志愿者组织开展集中宣传与秩序维护活动,运维人员与志愿者在重点区域引导规范停车、整理倒伏车辆;企业还会在App中“点亮”未规范停放的车辆,通过免费骑行奖励鼓励群众参与线下摆放。
据悉,线上主题活动于10月底启动并长期坚持,线下集中活动首期为期1个月,此后每年至少开展2次,推动文明骑行从被动要求变为主动习惯。
动态考核建立行业长效规范
太原市交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专项工作还将细化出台《太原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运营企业服务质量信誉考核标准及评分细则》(简称《细则》),明确政企街各方职责,确保治理不是“一阵风”,而是形成常态长效的管理体系。
《细则》从车辆投放、质量、停放、维护等各个环节明确考核标准和要求,促使企业按照规定进行运营,减少超投、车辆质量差、乱停乱放等问题,保障共享单车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将群众满意度、应急响应等纳入考核,激励企业不断优化服务,提高运维效率和服务水平,以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此外,对公平竞争的考核以及加分项的设置,鼓励企业规范经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营造良好的行业竞争环境,引导企业自觉遵守行业规则,共同维护共享单车市场秩序。
编辑:池雨溪
审核:池雨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