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PC版

大数据、网格化、全链条管控 “浙运安”一码护航危险货物道路运输

2025-11-05 来源: 责编:翟永威 作者:秦虹光

“上岗、装货、卸货、结束,货物运输从头到尾都可以通过手机扫码办成,我们自己也安心。”浙江省杭州正信运输有限公司的货车司机孙师傅说,每次扫码上岗,每次出示蓝色安全码,每次接到“您已超速,请减速慢行”的语音警报,他都感受到交通运输行业数字化变革带来的便利和强大安全感。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一直是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监管的重中之重。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围绕司机违规行为管控难、企业主体责任落实难、行业监管不够实时精准闭环等问题,结合“危险货物区域化监管和道路运输智能化监管”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创新打造“浙运安”危货运输智控应用(简称“浙运安”),建立大数据、网格化、全链条管控机制,并以立法形式巩固改革成果,全面提升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水平。

三色安全码筑起动态防火墙

“以前跑长途总担心司机疲劳驾驶,现在‘浙运安’可实时预警,安全码一扫就能通过车内摄像头看到司机状态。”杭州某运输企业负责人说。

据悉,“浙运安”基于司机作业行为、违章情况等规则,根据平台场景中有关司机的行为数据,进行风险评估计算安全积分,对应生成蓝黄红三色码,通过赋码实现了对司机的规范引导。其中,蓝码代表司机可正常从事危货运输,黄码代表限制运输高风险危险货物,红码代表禁止从事危货运输且须参加3天以上的脱岗培训。同时,“浙运安”在全国率先实施车辆全路段精准限速管理,弥补传统按单一限速值管理盲区。

不仅司机有三色码,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同样被赋予“蓝黄橙”三色安全码,分别对应低中高风险。一旦企业存在橙码及连续黄码高风险倾向,监管部门会及时增加监督检查频次,并限制企业扩大经营范围和新增运力。

装运卸环节的“一单四状态”监管模式是“浙运安”的又一创新点。该模式基于电子运单,司机需在发车、装货、回场、卸货四节点打卡,实现对运输各环节的精准监管。此外,浙江交通实施跨部门全方位闭环管理,联合应急管理、生态、公安、市场、消防等部门构建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体系,打造源头管控、罐体监管、应急救援等9个协同场景,强化全链条治理。

线上线下联动提升监管效能

浙江是化工产业大省,每天有1.7万辆危化品车辆在路上行驶,安全风险高,行业监管压力巨大。

为此,浙江交通建立起工作体系、技术体系、服务体系一体化的实体化运行机制,明确各级工作职责及责任人,组建专业客服团队,为管理部门、企业、司机提供服务保障。

“我们建立了线上‘发现、处置、核查’闭环处置机制,通过预设的28条校验规则,自动筛查异常线索。”浙江省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线索同步发送至基层管理部门,按照风险程度分类处置,并核查形成工作闭环。对判定属实且风险较高的异常线索,由执法人员线下检查,按照违法事实责令整改或立案处罚,提升执法精准性。

通过线上+线下监管机制,浙江道路危货运输行业治理方式实现从事后管理为主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管理转变,从粗放式管理向精准化管理转变,从分散式管理向联动闭环管理转变。

在数智赋能的基础上,浙江交通坚持智治、法治双管齐下,确保道路危货运输行业管理常治长效。新修订的《浙江省道路运输条例》,以立法形式明确对危货企业、司机分级分类动态监管,明确禁止挂靠及其对应的法律责任等,强化依法治理。《浙江省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办法》细化深化管理要求,强化全要素、全过程、全链条闭环管理。“我们制定印发了涵盖行业规范性文件在内的10余项管理制度,明确各项实施细则,形成一套制度完备的治理体系。”浙江省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介绍,浙江交通这一场数字化变革赋能企业和产业良性发展,引导、助推全省企业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截至目前,浙江省企业规模化水平较2020年提升超16%。

编辑:苏莹

审核:闫新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