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半小时通勤圈”融入日常,湘江千吨级货轮直抵长江、通江达海,十八洞村盘山路蜕变为乡村振兴的“致富路”……记者从11月25日召开的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期间,湖南累计投入公路水路资金5386亿元,在三湘大地织就贯通南北、连接东西、惠及民生、赋能发展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
高速公路织网,水运崛起,高铁成环。“十四五”以来,湖南构建“公铁水”协同发力的立体交通格局,枢纽能级实现历史性跃升,县县通衢成现实。全省高速公路里程突破8642公里,“七纵七横”高速公路主骨架成形,31个高速公路出省通道连通周边省份,“跨省远途”变身“周末短途”。
全省航道通航总里程达1.2万公里,千吨级及以上航道达1276公里,湘江千吨级航道即将全线贯通;岳阳港虞公港区等重点港口投用,千吨级以上泊位达179个;千吨级以上泊位岸电基本覆盖,建成长江沿线首批洗舱站,全国首艘LNG动力客船投用。水运低成本优势持续释放,推动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十连降”。
轨道与枢纽网,让多城变同城。轨道交通方面,湖南铁路营业里程达6079公里,高铁里程2501公里,实现“市市通高铁”并形成省内高铁环线;以长株潭为核心,岳阳、怀化、衡阳等为支撑的6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布局成形。
如今的湖南,城乡出行可以“丝滑”衔接,“抬脚上客车”成为日常。在城市,长沙、株洲等4市建成“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在农村,1.4万辆客运车辆穿梭乡镇村庄,实现所有乡镇和具备条件建制村通客班车,十八洞村村民告别“背篓走两小时山路赶车”的历史。
“十四五”时期,湖南推动“公转水、公转铁”转型,开通12条多式联运线路,怀化国际陆港中欧班列从“拼车发车”到“天天班”,去年发运量突破1000列;客货邮融合发展,实现物流网点乡镇全覆盖、建制村覆盖率达95%以上,全省具备条件的建制村100%通快递。
5年来,湖南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一件事一次办”,191个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在全国率先推行大件运输“一门受理、并联审批、一证通行”,办结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十四五”以来,湖南省本级累计办理业务109.72万件,“一网通办率”达96%,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编辑:翟慧
审核:连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