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渝高铁郑襄段通车
中交二航局承建万吨转体斜拉桥
12月1日,郑渝高铁郑州至襄阳段正式开通运营,两地之间由此实现直达,车程由原来的累计约6小时缩短至2小时。
郑渝高铁郑襄段,自郑州东站引出,经许昌、平顶山、南阳,进入湖北境内,终到襄阳。沿线地市大部分是传统地区和革命老区,长期以来,沿线群众前往郑州、武汉等城市,均需要依靠普速列车或大巴等交通工具,速度慢、舒适度低。高铁开通运营后,位于河南省西南部的南阳、平顶山两市纳入郑州一小时交通圈。
由中交二航局承建的郑渝高铁站前1标,位于郑州东站至郑州南站之间,线路全长34.74公里,其中正线长28.59公里,上行联络线长6.15公里,分别采用转体斜拉桥、转体T构桥和预制箱梁架设形式依次跨越既有徐兰、京广和郑机城际这三条正在运营中的高铁,其中上跨徐兰高铁斜拉转体桥为全线重难点控制性工程。
该桥设计为曲线混凝土独塔斜拉桥,主梁全长341.5米,桥梁位于半径1400米的曲线上,纵坡千分之29.1。是转体桥梁中少有的异型桥,也是目前国内建成的曲线半径最小、纵坡最大、球铰偏心距离最远的高铁斜拉桥,填补了国内上跨高铁运营线大吨位异型斜拉桥转体的技术空白。大桥转体时吨位达16000吨,堪比一艘轻型航母。
临近营业线施工,安全风险极大。徐兰高铁营业线是横贯东西的客运大动脉,与施工区交汇的郑西段更为繁忙,每天平均7.6分钟就有一趟高铁通过。
中交二航局郑渝高铁项目现场施工负责人周乐平介绍,郑渝高铁转体斜拉桥施工区紧邻营运线(承台外侧与郑西高铁线防护栏距离仅1.8米),而施工点最高处高出高铁营运线70多米,施工中的微小震动和丁点杂物都会对高速行驶的列车构成致命威胁。为确保徐兰线安全,并在施工中最大限度减小对徐兰线的干扰,施工单位多次优化施工方案,采用多重防护措施,做到了施工与徐兰高铁营运线完全隔离,将桥梁施工对徐兰高铁带来的安全风险和隐患降到零。
郑渝高铁线路长,投资大,工期紧,对质量安全要求极高。3年以来,中交二航局建设者奋力拼搏、科学安排、周密组织,认真落实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要求,全面应用推广数字郑渝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了穿透式管理、智能化监测、千里眼监控、全过程留痕、阳光下评判等管理效果。
截至通车时,中交二航局郑渝高铁河南段1标科技创新成果显著,共获专利16项,软件著作权6部,省部级工法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