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越“大山”的那群人——中铁五局贵州公司兴泉铁路项目施工纪实
历经3年披荆斩棘,1000多个日夜奋战,兴泉铁路3标2分部主体工程已完工正掀起附属施工大干,一条蜿蜒而至的钢铁大道穿山越岭,展现在众人眼前,宛如炫丽的彩虹,把一座座大山、沟壑紧紧相连;好像一条玉带,舞动在广阔的武夷山脉;这是一条经济带,推动宁都县城脱贫攻坚;这是一条红色干线,将革命老区串联在一起。中铁五局贵州公司兴泉铁路全体参建员工不畏难、不惧险、不退缩,克服“工期紧张、资金紧缺、质量卡控”等三座大山,步步常由逆境行,极知造物欲其成。
第一座大山:工期紧张
兴泉铁路分为兴宁、宁泉两段,相比于宁泉段,兴宁段晚开工5个月,可研批复要求同步开通,工期压力不言而喻。兴泉铁路原设计在起点兴国站设置一处制架梁基地,后来业主施组调整于该标段宁都车站内新增制架梁基地一处,于是,该标段就成为了首架方向,再次缩短了标段线下工程工期。任务更重、工期压力更大,保铺架、保开通势在必行,为此,一场与时间赛跑,起步就是冲刺,建成就是精品的大会战给所有参建者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征地拆迁是项目规划合理开展的前提条件,更是项目工期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无地无作业面组织施工一切都是空谈误国、纸上谈兵。2分部负责施工的管段全长24.75公里,穿越4个乡镇13个自然村,房屋、坟墓、林地、高压电、移动通信等等,线路长、范围广、数量多,征拆协调工作难度极大,是不折不扣的“拦路虎”。为加快施工进度,公司调兵遣将从其它项目调4名有征拆丰富经验的书记和协调人员,充实到兴泉项目打突击,成立先期征拆先锋突击队,实施分段分点开展征拆协调工作,连续两个多月他们学文件、跑政府、下田地、上高山、访村民,不畏风雨、不畏艰难,以钉钉子的精神突破一个又一个难点,为快速打开施工作业面创造条件。“近两个月的时间,大家的午饭基本都是自背干粮和当地村民送的自家地里的果子,大伙辛苦的付出为我们兴泉项目前期顺利开工立下了汗马功劳”项目党工委书记刘文锋介绍说。
好不容易打开工作面,各种困难又接踵而至。项目管段内张屋2号隧道毗邻宁都高速公路,相距不过20米,山上高压电塔成群,众多电线如同一张蜘蛛网笼罩上方,而且施工设计明确提出不能使用爆破,只能采用冷开挖方法每天以厘米的速度一点一点的向前抠,给施工进度造成极大困扰。为优化工序衔接,缩短施工循环作业时间,上任伊始常务副经理李哲、总工王伟始终跟班作业,常常一干就是10多个小时。跟班中,他们不断优化设备配置,总结施工方法,为节约时间,一个面包、一瓶矿泉水就是他的一顿饭,就是这么一个短短99米的隧道隧道硬是用5个月时间才啃下来。
梅江河特大桥作为全线重点和控制性工程一直备受关注,如何在地质条件差,机械设备不匹配,安全风险高的湍急江水中安全建立围挡在水中作业成为项目卡脖子工程。通过反复与设计院、监理商讨对接,项目领导班子组织技术干部们集思广益,带着商讨出来的预计方案到现场反复对比优化,创造性的提出水中墩嵌岩钢板桩施工工法:即在硬质岩层内通过先引孔成槽再行插打钢板桩方式,解决了硬质岩层内钢板桩无法直接打入的难题,同时缩短钢板桩围堰施工工期。最终梅江河特大桥不但提前完工,相邻标段更是到现场来学习施工工艺。“抓工序,必须分秒必争;抢工期,也必须争分夺秒。”项目部常务副经理李哲如是说。
二难:资金紧缺
“兴泉铁路是一条以开发沿线国土资源、服务革命老区为主的区域客货运铁路。整条线路大比例横跨江河、穿越大山,地质状况复杂,安全风险高,多为桥隧质量卡控难,建设难度极大,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高标准、严要求,全过程的质量卡控均按高铁的建设标准组织实施,为建设之后的运行质量及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建设的是一条红色铁路、更是一条脱贫致富路,它的建成投入使用将告别革命老区无铁路的历史,也将会极大的拉动地方经济发展。这三年多来,我们五局全体参建员工传承红色艰苦奋斗精神,舍小家为大家为国家铁路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李泽经理春节期间都坚守岗,为我们今年疫情过后快速复工复产奠定了基础 ”。兴泉铁路兴宁段指挥长左季康介绍说。
普通单线铁路的单价中标,干着高铁建设标准的活,贵州公司负责施工的24公里铁路桥隧比占64%,且工程均为短桥、短隧、短路基,施工组织难度极大、一个个劳务班组参与施工调查后都望而却步,特别是路基土石方开挖全管段不足1公里,分为10段分别连接着一座又座隧道和桥梁之间,每一段均为100米的施工长度,工作面分散、管理跨度大,施工便道成本高,看似简单的常规工程难度系数翻倍,使得本身单价先天不足的情况再次雪上加霜。
“与同一个设计院设计的普梅铁路相比,隧道施工一米单价要低3000元,进场就知道是亏损项目,我们鼓励全体参建员工减亏也是英雄,通过前期做实做细施工调查,进一步优化施工便道、弃碴场,减少前期临时用地的征用,施工过程中的运距成本,以及后期复垦的再次投入;大量对桥梁墎身的模板优化,减少不同规格的模板加工投入,其次,在局指挥部的积极协调下,一、二分部实现资源共享、相互帮忙;针对短隧道施工特点提前谋划,合理使用台车串打,通过不断施组优化、减少资源配置;购买临近进入施工尾声的普梅铁路二衬台车、水沟电缆等模板,想方设法最大限度的努力降低成本”。中铁五局兴泉铁路指挥长李东红介绍说。
2018年11月,江西省开展河道联合整治行动,宁都县下文禁止采砂保护湿公园,导致河砂价格一路飙升,供不应求,价格从原河沙中标价的68块元一方上涨至180元一方,项目资金压力更是火上浇油。改变不了外部环境和现实,那就改变自己,集中火力加大与各级政府沟通协调力度,克服一切困难自建了砂石料加工厂,充分用好每一方洞碴,同时全过程加大监督使沿线洞碴颗粒回收,减少外购降低成本累计800多万。在梅江河特大桥施工中,大量囤砂3万方节约300万元。
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积极与监理、设计院沟通,通过优化法沙水库内钢栈桥方案,使得桥梁跨越水库施工成本降低、基础施工工效提高;坚持每月召开经济合同分析会,毫不留情指出班组材料节超,项目资金运行情况,使全体人员自觉养成人人讲成本、事事抓成本的好习惯。
尽管大家竭尽全力去减少亏损,但也无法填补原本中标单价远低于当今市场价的大临、工费、地材等造成的先天亏损,让项目部资金一直处于十分紧张的状态,工程越接近尾声越是艰难,每一次验工回来的款,项目经理敬章权都要反复的排算,精打细算,把每一分钱用到刀刃上,重点解决材料款、民工工资、职工日常生活,每天反反复复的加大与劳务班组的沟通,取得他们的支持和理解。想方设法满足施工所需,特别是最后剩余的附属工程。
2019年3月项目经理敬章权从银西铁路调到兴泉铁路,这一年多来是项目部资金最为举步艰难的时期,几乎每天都会有材料商、劳务班组不是打电话就是到办公室找他索要计量款。敬章权说他最大的收获就是公司领导比较支持他、信任他,项目部的同事们愿意和他一起面对困难、支持他、理解他,大家一起团结一心迎难而上。今年来整个项目职工绩效工资一直未发放,凡是特别困难的职工他和其他班子成员总会想方设法的去帮助,很多时候拿自已的积蓄尽力去帮助员工解决燃眉之急。
三难:质量卡控
兴泉铁路自2018年以来,每年两次迎接国铁红线且检查特别严、细,令得所有参建单位“谈红色变”,因为一旦检查出现质量问题,面临的将是高价整治增加成本的投入,还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声誉。
为进一步落实隧道施工质量监管责任制,切实提升全过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消灭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盲区”,实现质量问题“零容忍”,项目部结合工程特点,从一开始就以“三检”制为抓手,制定了隧道关键工序卡控奖罚措施。
隧道衬砌厚度、强度、仰拱虚渣清理等为隧道施工中易出现的重、难点把控项,为此项目部通过现场技术质量等相关培训,并依照“三检”即“班组长自检→技术员互检→包保领导交接检”为要求,强调包保领导责任制,细化检查验收责任分工,要求谁的问题谁负责,以制度为抓手,加密项目部和作业队现场检查频次,提高过程管控,并按月进行考核奖惩,确保了项目实体质量始终处于稳定可控状态。
隧道衬砌厚度、强度把控为铁路质量安全红线管理的重点,项目部针对衬砌厚度管控,要求劳务班组在挂设防水板前,由项目部测量队进行断面校核并出具测量验收成果,对于存在侵线等问题,要指出缺陷和问题,由现场技术人员要求劳务班组作业人员给予整改,直到检测合格后才能签字验收。通过加大整改力度,确保二衬施工厚度满足要求
针对二衬强度控制,采取现场技术人员浇筑全程盯控,对于不按要求进行施工的人员进行拍照取证并予以处罚。试验人员浇筑中采取全程盯控确保混凝土性能达标,脱模后现场技术人员及时督促养护,并形成相关影像记录,包保领导过程监督指导,项目部定期现场检查,做到过程层层落实,不留死角。
项目部大力推广应用新工艺和新技术:对隧道钢拱架、桥梁钢筋笼加工采用二维码技术,直接扫码就可以知道选用哪个钢拱架和钢筋笼;通过对桥梁墩身钢筋进行卡具定位,有效防止钢筋间距不均衡、受力不均匀现象的发生;通过对桥梁墩身和隧道边墙、仰拱和二衬推行喷淋养护,有效解决了人工养护时间、周期、范围和均匀度难以把控的难题,使隧道混凝土的品质和寿命大大提高……
“在质量卡控上,微信‘报检群’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每一次的报检无论是好是坏都要求报检员拍照发到群里,标准在让大家学习再提升,不符合要求的分析原因寻找解决措施,通过这样的晒一晒让大家学会标准,让规范成为习惯,这样一个信息化交流平台培养了大批青年技术骨干,实现了质量全过程监督”。项目总工王伟介绍。
自开工建设以来,兴泉铁路项目部共做了4次迎检准备,被抽检的2次都顺利通过检查,并获得检查组专家的好评,用心用情用标准一路呵护的产品得到认可,进一步鼓舞了团队士气,增强了全体参建员工干好兴泉铁路的信心和决心。在兴宁段业主信用评价考核评比中,项目部先后获得5次第一的好成绩,业主组织的两次观摩会一隧一桥都在我们五局管段举行,也是兴泉兴宁段首家最先实现隧道全面贯通的单位。“以前每天晚上睡觉前满脑子都想着工期、资金、红线检查,第二天睁开眼还是这些事,坎坎坷坷总算熬过来了,如今要在资金更为异常紧张的情况下,完成剩余附属工程,打好最后一公里仗,不能因为眼前的困难失了五局的信誉”敬章权说到。看似云淡风轻,但他苍白的双鬓,后移的发际线,黝黑的脸庞和深深的皱纹见证了这群弘扬革命老区红色基因,长成红色下,跨入新时代,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翻越“大山”的建设者艰辛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