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蔚蓝大海、洁白沙滩,一边是幽深静谧的高山深谷,驱车行驶在其中,移步换景、心旷神怡……12月18日,海南环岛旅游公路经过三年的建设全线通车,串联起海口、文昌等沿海12个市县,构建起“快进慢游”交通体系。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海南被赋予改革开放新的重大历史使命。
谋定而动,蹄疾步稳。海南交通人在海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交通运输部的大力支持下,砥砺奋进,积极融入和主动服务新发展格局,凝心聚力、争当先锋,高质量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
五年来,海南积极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国际航运枢纽“两个枢纽”建设,交通投资创历史新高;基础设施网络逐步完善,“县县通高速”目标圆满完成;“四方五港”格局更加优化,港口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民航“四小时八小时飞行经济圈”初步构建,助力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五环陆路网辐射全岛
时针拨回到2020年12月31日,备受关注的海南省环岛旅游公路正式开工。该公路主线长988公里,沿途经过9类84段景观区域,初步形成一条串联全岛众多美景的“珍珠项链”。
项目背后,创造了多项第一:海南自贸港第一个引入市场化机制投资建设的交通项目,第一个单一投资量超100亿元的重大项目,第一个通过多渠道筹资、采用银团贷款融资方式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海南省环岛旅游公路只是“畅通海南”的一个生动缩影。五年来,海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驶入快车道。
公路五环相扣、绿色畅行——
五年来,海南实现具备条件的自然村100%通硬化路、具备条件的建制村100%通客车,圆满完成“县县通高速”目标。随着儋白高速公路、山海高速公路、G15沈海高速公路海口段等项目建成通车,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399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4.13公里,高速公路网实现从“田”字形到“丰”字形的跨越。
目前,全省形成了以环岛高速公路为主骨架,环岛国省道为主干线,环岛高铁、环岛旅游公路、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相联的五环陆路网格局,公路总里程突破4.2万公里,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123公里。五环相扣,贯通东西南北、辐射全岛,支撑保障全岛封关运作。
铁路跨海环岛实现公交化——
五年来,海南铁路运行品质和效率大幅提升,开通全国首例“高铁公交化”市郊列车,形成环岛高速铁路构成“一环”、西环货线联通南北组成货运“一线”、粤海铁路跨海轮渡为“一渡”、叉河至石碌支线和昌感至八所支线为“二支”的“一环一线一渡二支”铁路网格局。截至2022年年底,全省铁路营业里程达1039公里,铁路网覆盖海口、三亚、文昌、琼海、万宁等13个市县。
民航南北东西、两干两支——
五年来,海南推动一系列民航政策出台,打造“最开放的天空”,全省已有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三亚凤凰国际机场、琼海博鳌机场和三沙永兴机场4座机场。
2018年,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和三亚凤凰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分别突破2400万人次和2000万人次,海南成为继上海、广东之后,全国第3个拥有“双两千万级”机场的省份,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航空区域门户枢纽初现雏形。
2021年12月,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二期投入运营,正式进入“双跑道、双航站楼”时代,满足年旅客吞吐量35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40万吨需求。
四方五港服务国家战略
风从海上来,潮起海之南。
走进儋州市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只见货轮一字排开,高大的桥吊灵巧地将一个个集装箱吊装到货轮上,场内拖车来回穿梭,港区内一片繁忙。
2022年4月12日,天蓝海碧,日暖风轻。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小铲滩港区,了解港口建设发展情况。他强调,振兴港口、发展运输业,要把握好定位,增强适配性,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推动港口发展同洋浦经济开发区、自由贸易港建设相得益彰、互促共进,更好服务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共建“一带一路”。
五年来,日益繁忙的洋浦港逐步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目前,洋浦港已开通3条洲际航线、46条内外贸航线,初步构建起以洋浦为枢纽,对内连接国内沿海主要港口,对外贯通东盟、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以及西非的航线布局。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三年来,洋浦港新增航运类相关市场主体超600家,中远海运、招商局集团等航运巨头相继落地,带动水路运输、船舶服务等传统业态快速增长,保税油加注、航运保险、船舶融资租赁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
放眼当下,海南“四方五港”格局更加优化,港口服务保障国家战略能力显著提升。海口港是我国沿海25个主要港口之一,洋浦港是规划与正在建设的区域国际航运枢纽和物流中心,八所港是海南地区性重要工业港,三亚港以邮轮为主、货运为辅,清澜港是海南东部地区重要的支线补充港和国家航天发射基地主要海运枢纽,五个港口均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
除了水运事业迎来发展春天,海南民航业也积极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五年来,海南深入推进空域深化改革、国际航空市场恢复发展等重点工作,打造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航空区域门户枢纽。
2022年,海南省交通运输厅牵头成立了海南省开放航权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全省境外航线恢复及国际航空市场开放工作。截至今年12月18日,全省开通境外客运航线35条,通达韩国、新加坡、泰国、澳大利亚、英国、哈萨克斯坦等国的20个城市。第五航权实现突破,陆续开通仁川—海口—吉隆坡海南第五航权货运航线和金边—三亚—新加坡海南首条第五航权客运航线。相关部门积极推动海口—万象第七航权航线,有望实现“首飞”。
便捷交通添彩美好生活
“现在去哪儿都方便了,收快递、出门买东西都不是问题。”万宁市礼纪镇田新村村民董永臻提到村里的诸多变化,喜笑颜开。
变化从2018年开始。那一年,万宁市日月湾高速公路路口至南桥镇旅游公路工程动工,近11公里的农村公路改造提升,路面宽度从3.5米拓宽至6.5米,沙土路改建为平坦宽敞的双车道沥青路,带动当地冲浪旅游产业发展。
便捷的交通,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提质增速。在海口市美兰区北港岛,海风拂面,汽笛声声,游客络绎不绝。“游客多,生意好,忙不过来了!”海鲜店老板饶朝明喜眉笑眼。
2019年,海文大桥建成,一桥跃两岸;2021年,北港岛互通工程通车,天堑变通途。北港村村民结束了400多年靠船出行的历史,吃上了旅游饭,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今年11月29日,我国最大的港口客滚综合枢纽——海口新海滚装码头客运综合枢纽站试运营。该项目集港口候船、登离船、口岸查验、枢纽商业和交通“零距离换乘”等功能于一体,进一步便利群众出行。
像这样的幸福故事,正越来越多流传在琼州大地。
五年来,海南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全面实施“路长制”,县、乡道管理运营经费和人员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全省18个市县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4个、省级示范县11个、美丽农村路省级示范路43条。
五年来,海南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络布局、等级结构进一步优化,促进沿途区域经济稳步增长,“幸福路”“振兴路”让群众出行安全舒适便捷。
五年来,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工作取得重要突破,定船舶、定码头、定班期“三定”班轮化运行模式和统一联网售票成为现实,旅客过海时长缩短至1.5小时;南北两岸客货车均可全预约过海,实现车辆15分钟内进港登船。
今年以来,海南省交通运输厅坚持“以人为本、安全至上”,高位推动农村地区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纳入省委、省政府2023年为民办实事事项。截至10月底,34个项目已全部完工。
创新制度释放政策红利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特征和核心竞争力所在。五年来,海南省交通运输厅推出一系列制度创新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加快推进自贸港建设。
2020年12月17日,海南自贸港首笔国内建造并从事国际运输的船舶“远兰湾”轮的退税业务办理完成,标志着在“中国洋浦港”登记并从事国际运输的境内建造船舶出口退税政策正式落地。
“中国洋浦港”船籍港等自贸港5项航运开放优惠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促进航运要素快速集聚。截至目前,43余艘船舶注册“中国洋浦港”,总载重吨达531万吨,国际航行船舶总吨位跃居全国第二。
今年7月13日,海口市江东新区落户企业中州航空引进一架货运飞机,货值约7.18亿元,减免税款约1.01亿元,创下海南交通工具及游艇“零关税”政策项下单票享惠数额新高。
五年来,交通工具及游艇“零关税”政策红利进一步释放,吸引中资方便旗船舶到海南自由贸易港登记注册,带动游艇邮轮产业发展。国际客船、国际散装液体危险品船运输业务以及外国籍邮轮多点挂靠、邮轮海上游业务审批权限下放海南,有效减少审批层级,提高办事效率。
千帆竞渡、百舸争流,邮轮游艇产业逐步成为海南的一张亮丽名片。
五年来,《海南自由贸易港游艇产业促进条例》《海南省游艇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陆续出台,为高质量推进游艇产业改革发展创新试验区建设提供了规划引领和法治保障。
目前,海南共有游艇企业近千家,全省游艇累计出海15.7万次,接待游艇出海游客110万人,游艇消费动能持续释放。三亚邮轮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建成运营13个游艇码头、2329个泊位。
聚焦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海南正稳步推进车辆通行附加费和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今年以来,海南省交通运输厅组织专家学者反复修改完善改革总体方案,深入开展公路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调查研究,系统梳理全省投融资改革存在的堵点和难点,探索推进海南公路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海南交通运输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沿着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定前行,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布局,不断深入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奋力谱写交通强国海南篇章。
图片由海南省交通运输厅提供
编辑:翟慧
审核:孙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