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PC版

以路为笔擘画表里山河 民生情怀贡献交通力量

2023-12-20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记者 张超群 周献恩 通讯员 赵小鹏

山西,刚在山,柔在水。自古有表里山河之称。2017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山西考察调研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山西自然风光资源也十分丰富,黄河、长城、太行等堪称天下奇观,要做强做优文化旅游产业”。山西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文化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柱产业大力加以培育。

2018年,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正式开工,是山西做强做优文化旅游产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经过6年建设,“城景通、景景通、城乡通”的“快旅慢游深体验”路游融合设施网络基本形成。

与此同时,山西交通运输系统结合主题教育,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聚焦高速公路限速值、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司机之家”、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平安文明”高速公路试点创建等,真正将民生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努力把民生实事建成体现浓浓人民情怀的“民心工程”。

接下来,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将加大问效力度,全力推进未达时序进度的工作,确保全年目标如期实现,达到预期效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畅行三晋大地“晋”享美好生活

黄河奔腾辽阔,长城厚重沧桑,太行雄奇壮美,踏黄河、登长城、跨太行,旅游公路穿梭三晋大地间,连接起表里山河与人间烟火……今年,沿着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路外出旅游观景的游客络绎不绝,永和乾坤湾段、陵川音乐公路等路段成为人气爆棚的网红打卡地,交旅融合发展成效凸显。

建设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推动交通旅游融合发展是山西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做强做优文化旅游产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也是交通运输部在山西开展的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山西省规划建设三个一号旅游公路12856公里,总投资1001亿元。2018年启动建设以来,全省旅游公路建设历经两次提速,预计较前期规划提前3年,将于2024年全面建成。

6年来,山西省按照交旅融合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旅游公路建设,全面打造路游融合、运游融合、“大数据+旅游”交通融合新产品新业态,积极探索协同治理新模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山西省建设旅游强省、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交通运输支撑。

截至目前,三个一号旅游公路累计建成10255公里,同步建成慢行步道685公里、驿站100个、房车营地42个、特色景观681处、观景台125个,串联起170个A级以上景区、585个非A级旅游景点,连通全省113个县(市、区)、4650个村庄。下一步,山西将加快旅游公路支线、连接线建设,同步建设驿站等配套服务设施,统筹布局沿线服务区域充电桩和5G基站,完善标志标识信息系统,拓展旅游服务功能,确保明年年底全面建成。

按照交旅融合建设试点要求,山西省打造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精品旅游风景道,建成了黄河一号永和乾坤湾段、长城一号偏关老牛湾段、太行一号陵川段王莽岭等28个精品示范段,黄河一号永和段被评为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兴县段、河津段分别被评为2021年度、2022年度全国“我家门口那条路——最具人气的路”,为全省旅游公路建设树立了标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此外,山西省打造的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0公里”标志文化驿站,已成为展示山西文化底蕴和对外开放形象的亮丽名片。旅游公路与高铁、高速公路、国省干线有效衔接、密织路网,一个“内外通、城景通、景景通、城乡通”的“快旅慢游深体验”旅游公路网络基本形成。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 大河奔流 百转千回

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老牛湾村是黄河与长城的“握手处”,站在高点远眺,虎视河水蜿蜒向南,从这里出发,一路由北到南贯穿忻州、吕梁、临汾、运城四市,大河奔流的壮丽景观尽收眼底。

驱车来到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临县段,九曲黄河第一镇的辉煌在碛口古镇写下了灿烂一笔。在这里,望黄河奔涌、听晋商驼铃,别有一番风韵。

沿着公路驶向乾坤湾,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永和段一路环山绕水穿过峡谷,七道弯连绵环抱青山,这里曾入选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

不仅如此,这里还藏着一个“网红村”,可以遇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依托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这一亮丽的红色名片,乾坤湾乡东征村这个昔日贫困的小山村大力发展红色旅游,走出了一条助推村级集体经济提质、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独特之路。

在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河津段,错落有致的绿化景观和彩色慢行道相映生辉,“鱼跃龙门”“浪漫沙滩”等打卡地相互叠加,游客在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中领略千年河东的文化底蕴。2022年,河津段入选全国“我家门口那条路——最具人气的路”。

黄土塬沟壑延绵,黄河水宽阔奔涌,塬上老屋新厦,河边花艳果香。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百转千回地连起一个个壮美风景、串起一座座美丽乡村、筑起一条条乡村振兴的幸福路,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乐的和谐画卷尽在眼前。

长城一号旅游公路 山河关堡 交相辉映

由东向西,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沿长城布设并连接周边众多古堡、古村落,沿线串联辐射20多个景区、景点。自驾在这条公路上,辽阔边塞景色别有风情。

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北起大同市天镇县平远头村,贯穿大同、朔州、忻州三市。斑驳的历史画卷沿着这条公路徐徐铺开,无数雄关狭隘尽在眼前,讲述着一段金戈铁马、烽火狼烟的沧桑故事。

长城一号旅游公路阳高段沿途有“杏”韵长城守口堡、拥有30多座庙宇的“全庙之堡”镇边堡等长城古迹和秀美风光,山峰连绵,沟壑纵横,长城千年烽燧的雄浑壮美在乡村振兴、文化振兴中重新燃起。

在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偏关老牛湾段,刚健雄伟的万里长城和奔腾不息的黄河相聚形成了天然的壮丽景观。

依靠独特的旅游资源,老牛湾已开发为景区,接待八方来客。截至7月中旬,老牛湾景区今年已接待游客12.16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78%,实现旅游收入651万元。现在,老牛湾村村民几乎家家开客栈,这碗“旅游饭”越吃越有滋味。

依托丰富的长城生态和人文资源,朔州市平鲁区在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沿线布局了白辛庄、土圈沟、双碾等多处“长城人家”,建设了多个美丽宜居示范村,着力打造特色村庄民宿,一幅美丽宜人的乡村风景尽在眼前。

万里长城浩浩荡荡的千年历史,为山西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沿着长城一号旅游公路,亲临一座座长城,闭目便仿佛能聆听到浩瀚的历史长歌。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 天下脊梁 人兴业旺

巍巍太行山,绵延八百里。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覆盖长治、晋城、晋中、阳泉、忻州五个市,串联起王莽岭、太行山大峡谷等90多个景区、景点,太行老区的红色记忆与自然风光串联在一起,沿线百姓的生活迎来了美好的变化。

在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平定段,红、黄、蓝三色喷涂的标线远远望去如彩虹一般,沿途本就风景如画的村落愈加明媚动人。美丽的花海区、新增的卡通景观、智慧交旅体验设施成了游客“朋友圈”的主角。

驱车驶入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陵川段,跳跃的音符点缀其中,一条会“唱歌”的音乐公路吸引游客在此驻足打卡。“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随着行驶的车辆通过彩色路面,一首耳熟能详的《在太行山上》回响在山间、萦绕在耳边。

石砖小路静谧自怡,木屋民宿错落有致。随着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陵川段的建设与开通,处在沿线的陵川县古郊乡松庙村依托得天独厚的康养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康养产业,打造“睡眠小镇”,让村集体经济实现持续稳步增长。

在太行一号公路“0公里”标志文化驿站内,游客中心、太行文化体验馆、文化长廊等设施应有尽有。以太行山为第一视角,“云海山峰”的景象尽收眼底,将太行精神交织凝练为游客体验“大美太行”的序章。

今年10月,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晋城段入选国家第一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典型案例。如今,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宛如一条“金丝带”串联一路风景造福一方百姓,将大美太行的雄浑壮美、人兴业旺展现在世人眼前。

民生实事——调整高速公路限速值

规范限速管理 提升出行体验

“前方道路限速每小时100公里,您当前的车速为每小时95公里,请保持车速。”行驶在太旧高速的张先生听着手机导航播报十分开心。

在服务区休息时,张先生告诉记者:“之前太旧高速分三段限速,很复杂也很容易超速。如今,除特殊路段外,太旧高速小汽车限速均在每小时100公里。”

今年,山西省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高速公路断崖式限速问题,在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基础上,对全省高速公路限速标准进行了规范。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山西省公安厅联合印发《关于调整高速公路限速值的通知》,决定自10月1日起,对全省高速公路限速值予以调整。

此次山西省涉及限速值调整的高速公路有27条共计30个路段,占全省开通运营的高速公路近30%,拆除限速标志247块,清理测速点位103处。调整后,全省高速公路分车型限速里程占比达到77%,限速值为每小时100公里和120公里的里程占比达到93%,提高9个百分点;限速值为每小时80公里的路段占比仅为7%,整体通行效率提升了约12%,拥堵缓行事件减少15%,司乘人员出行体验大幅提升。

截至目前,全省高速公路共设置171处交警测速点位,在测速点位前方2公里均规范设置预告标志。值得一提的是,山西省交通运输厅与电子地图平台公司及时进行了工作对接,各公司均已完成高速公路限速值调整数据更新工作。高德地区北方区数据负责人赵骐表示:“高德地图已完成了山西全省道路限速值调整工作,并优化了限速提醒在用户导航使用场景中的应用效果。”

在全省高速公路全面提速的基础上,山西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紧锣密鼓,着手安排部署全省普通国省道的规范速度管理工作。今年年底前,山西将完成全省普通国省道和农村公路的限速规范管理工作。此次国省道规范速度管理工作所涉公路里程共计10463公里,其中一级公路1426.7公里、二级公路7666.4公里、三级公路1245.6公里、四级公路124.3公里。其中,限速值需提升恢复的路段共2595公里,占总里程的25%。此次调整后,山西省普通国省道一般路段限速值全部恢复至设计速度值,在保证行车安全前提下,最大限度提升通行效率。

民生实事——推动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充电桩建设 赋能绿色出行

为加快健全完善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电动汽车出行充电需求,山西省交通运输厅积极组织推动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通过与山西省能源局、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晋能控股电力集团及山西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山西交控集团)等协同努力,全省132对运营服务区安装充电桩816台,实现了服务区充电基础设施全覆盖,1524个充电枪位占11351个小车停车位的13.43%,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指标。

作为山西交通重点推动的民生实事之一,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加快健全完善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督促各参与方倒排工期,压茬推进,采取有力措施,全力确保电力增容、线路改造、设备安装、报装验收等各项建设任务扎实推进,保质保量完成交通运输部制定的年度目标。

2023年,环城高速公路和主干道高速公路沿线10座收费站安装充电桩32台,其中大盂收费站建设的全省首座“光储充供”充电站,打造了交能融合典型应用场景;在高速公路周边利用桥下闲置土地建设了全省首座直流快充充电站——武宿充电站,共安装充电桩34台;平遥服务区升级改造的全省高速公路首座全液冷超充站在中秋国庆“双节”前正式投入使用,充电功率最高可达600千瓦,适配车型充电速度实现1秒续航1公里。目前,山西交控集团已累计提供充电113.31万辆次,充电量2120万度。

为实现今年全省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充电距离小于100公里的目标,山西交控集团按照“适度超前、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的原则,和全省各市建立了联系沟通机制,与三个一号旅游公路84个驿站和房车营地签订了用地协议,65个站点已完成充电桩及配套电力设备的土建工程,目前正向站点所属电力公司进行电力报装,待配套电力增容工作完成后,即可开展充电桩安装工作。

今年11月,交通运输部推出的高速公路充电基础设施“随手查”小程序——“e路畅通”正式上线试运行后,作为充电设施基础数据底层支撑,山西省率先完成了与“随手查”平台的接口对接和数据上传。

民生实事——新建40个“司机之家”

关心关爱司机 推动行业发展

山西全省有54万名货车司机,如何切实维护好、发展好货车司机群体切身利益,着力解决货车司机工作中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不断提升货车司机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始终关注的重点。

“司机之家”建设是交通运输部会同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全国持续推进的一项“暖心工程”。近年来,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将“司机之家”建设作为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和体现行业关心关爱的重要举措。2019年至2022年,全省共建成23个“司机之家”并通过交通运输部、中华全国总工会验收。

考虑到目前建成的“司机之家”还无法更好地满足和服务全省货车司机工作生活需求,为持续扩大省域内“司机之家”服务覆盖范围,为货车司机提供经济实惠、方便快捷的停车休息服务,切实改善货车司机工作休息条件,今年9月,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安排专项资金1200余万元,计划新建成40个功能实用、经济实惠、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的“司机之家”。截至目前,40个“司机之家”建设进度过半,全部将于12月30日前完工。

新建的“司机之家”除满足停车、休息、就餐、洗浴、洗衣、如厕等基本功能外,更加注重功能适用性和服务体验性;按照“吃口热乎饭、喝杯热乎水、洗个热水澡”的思路,精心打造10个“司机食堂”,为货车司机量身定制了经济实惠的四菜一汤套餐,深受广大货车司机欢迎。

通过“司机之家”这个小切口,关心关爱广大货车司机,营造良好从业就业环境,维护从业人员合法权益,进一步增强广大货车司机的从业获得感和职业归属感。

民生实事——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全覆盖

方便群众出行 一卡走遍全国

为了方便人民群众出行,提高人民群众交通运输服务获得感,更好地共享交通运输发展新成果,2023年,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将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全覆盖列入省厅年度重点工作。制定印发了《山西省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全覆盖工作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专项列支1129万元资金保障,为山西省域所有市县区公交全部安装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设备,真正实现“一卡在手、走遍全国”。

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按照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实施方案》,及时对本辖区内交通一卡通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协调所属公交企业在不影响正常运营的情况下,积极做好应用场景的调试和测试工作。

经过近半年的紧张建设,今年11月,各县(市、区)顺利完成了公交车车载刷卡设备安装、支付系统升级和公交卡互联互通平台建设任务。通过半个月的联合调试,山西省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平台顺利通过测试并投入使用,所有县(市、区)全部实现互联互通,能够与全国330个地级城市公交地铁和1080个县域公交车辆实现互联互通,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出行和满足人民生产生活需要,人民群众真正体验到了出行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民生实事——试点创建“平安文明”高速公路

一路三方共创 夯实本质安全

山西省交通运输厅近年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安全理念,统筹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2021年起,山西省交通运输厅联合省公安厅和山西交控集团在青银高速吕梁段开展了“平安文明”高速公路试点创建工作,在全国率先探索山区低标准重载大交通量高速公路“平安文明”建设模式。2023年又将其列为主题教育专题调研任务之一,持续推进并取得积极进展。

全长170.3公里的青银高速吕梁段,是青银高速的主干线,也是贯通东西、连接晋陕的煤炭运输大动脉,具有建成时间早、桥隧比例高、公路落差大、重车流量大、事故易发多发等特点,是典型的“山区低标准重载大交通量”高速公路。

“平安文明”高速公路创建以来,创建各方把提升本质安全水平贯穿全过程各阶段,将风险防控作为重要抓手,从源头抓起,立足事前评价。制定并出台了《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风险评估指南》和《高速公路服务区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停放管理技术指南》两项山西省地方标准,填补了国内同行业空白。

创建工作坚持将科学技术作为安全生产发展的先导,以数据化、信息化为支撑,推动现代科技与安全生产深度融合,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针对地形特点,该项目实施监控视频覆盖工程,在高速公路长陡下坡等重点路段安装改造高清监控系统38套,在事故多发路段增设卡口监控、可变情报板、防疲劳设备等34套。在全线隧道入口增设了洞圈轮廓警示设施10套。通过升级改造总隧道智能照明系统,有效改善了隧道进出口“黑白洞效应”。

该项目还搭建了高速公路机电一体化运维管理平台,同步实施隧道机电设施提质升级,实现机电设备信息化高效精准运维管控。

通过一路三方携手努力,青银高速吕梁段呈现“两提升、一降低”可喜变化。即公路本质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道路通行效率显著提升、交通事故大幅降低。

今年,该路段路面技术状况指数PQI均值达到90,较2020年提升了5%;全线消除高风险路段,中风险路段占比控制在10%以内,全路段基本处于低风险状况运行。在青银高速吕梁段车流量持续高位运行的情况下,与创建前相比,交通事故明显下降。


编辑:翟慧

审核:孙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