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公路助力乡村振兴创新实践优秀案例推选展示活动自4月启动以来,在行业内受到广泛关注,反响热烈。
本次活动由中国交通报社与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联合主办,旨在体现公路交通在服务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重要贡献,展示各地因路而富、因路而兴、因路而美的创新实践成果。
本版特选取广西355国道大化古河至都阳那肯段、山东沂南农村公路、上海庙镇合中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重庆铜梁西郊绿道4个参选案例,从促进当地就业、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旅游业等多方面展示各案例在助力当地产业发展方面的经验和成果,敬请关注。
案例报送截止日期为6月30日。
联系电话:010—64256032
QQ交流群:472641068
告别疤痕路 走上致富路
项目名称:大瑶山“红途织梦”公路项目
建成时间:2023年
产业分类:农业
实践成效:升级改造后的355国道大化段车辆往来不息,大化瑶族自治县的七百弄鸡、高山红柚、湖羊、沃柑等农特产品沿着公路,从瑶山乡村走上了通往外界的致富快车道。随着各类资源要素加快流动汇聚,公路为沿线经济发展、旅游开发、乡村振兴提供强劲动力。
申报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化公路养护中心
自2022年11月以来,广西大化公路养护中心会同大化瑶族自治县古河乡丹桂村联合打造大瑶山“红途织梦”公路项目。
该项目令蒙尘多年的355国道大化古河至都阳那肯段迎来了升级大改造。这条曾四处扬尘、断续颠簸并粘满贴缝带的“疤痕公路”,也蜕变出新的面貌。
大瑶山“红途织梦”公路项目衔接贺(州)巴(马)高速公路,串联着当地6个现代农业养殖产业园,通过“公路+红色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惠及沿线3.3万多名村民。
“现在路修好了,干净又平整,我们能更便捷地把蜂蜜运出去,后期还打算开办蜂蜜加工厂、办企业,做自己的特色产品。”当地村民覃猛高兴地说。
依托便捷交通,丹桂村同步发展绿色蔬菜、种桑养蚕、中蜂养殖、七百弄鸡和光伏发电等多种产业,以产业建设谋振兴促发展。村里建成了以辣椒、豆角为核心的230亩绿色蔬菜基地,并配套建设种苗培育基地和腌制菜加工厂,推进绿色蔬菜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022年,丹桂村生产销售绿色蔬菜6万斤、蜂蜜600斤,出栏七百弄鸡3500羽,新建5000平方米光伏发电设施,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5万元,比上年度提高了45%。
建造农业观光园 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
项目名称:山东沂南“红色之旅”助力乡村振兴
建成时间:2013年
产业分类:农业
实践成效:目前,“红色之旅”沿线建成以现代农业采摘园为代表的农业观光园区20个,3万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如今,双堠镇西瓜、黑山安樱桃、孙祖镇有机小米、常山庄梨等已成为当地现代农业的知名品牌。
申报单位:山东省沂南县交通运输局
近年来,山东省沂南县举全县之力精心打造了一条文化层次高、时代特色鲜明的“四好农村路”——“爱尚沂南·红色之旅”。
据悉,“红色之旅”是沂南县红嫂纪念馆到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的一条环线,全长59.6公里,由垛马路、沂蒙生态路、铜鲁路、常石路等组成,沿途旅游景点众多,有竹泉村、常山庄村两个“中国十大最美乡村”。
经过几年的深耕,如今这条环线已成为助力沂南县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近年来,沂南县积极引导沿线群众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目前,“红色之旅”沿线建成以现代农业采摘园为代表的农业观光园区20个,3万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如今双堠镇西瓜、黑山安樱桃、孙祖镇有机小米、常山庄梨等已成为当地现代农业的知名品牌。
得益于农村公路畅通快捷,沂南县也打通了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县在淘宝、京东等第三方电商平台上注册的中小企业达1500多家;上线泉润、圣福记等品牌产品100多种;邮政买卖惠平台注册农村超市零售商1200余户。
“美丽乡村”输出“美好经济”
项目名称:庙镇合中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
建成时间:2021年11月
产业分类:农业
实践成效:合中村党总支在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同时,走出了与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融合提升的发展新模式,依托香朵开心农场,为合中村提供60多个就业岗位,每年增加村民收入240万元左右。老百姓家里的蔬菜、水果等也以高于市面的价格卖给香朵开心农场,预计村民小组每年能增加10万元收入。
申报单位:上海市崇明区庙镇人民政府
近年来,合中村党总支坚持建设与养护并重、修路与兴业并举、生态与经济并行,举全村之力,精心组织、规范有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路旁有风景,沿途有服务,沿线有产业,将村域内的6条道路打造成了民心路、生态路、产业路和幸福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作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合中村党总支在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同时,走出了与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融合提升的发展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发展动能,推动“美丽乡村”输出“美好经济”。香朵开心农场,就是庙镇农旅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在这里,村民不仅可以通过销售农产品、到农场打工等来增加收入,还能体验到城市与乡村的真正融合,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就业、创业。
据悉,该农场以英伦风格为主基调,总面积200多亩,为合中村提供60多个就业岗位,总计每年增加村民收入240万元左右;与15户农户签订房屋租赁合同,签约的农户每年可得房屋租金收入共44万元;老百姓家里的蔬菜、水果等也以高于市面的价格卖给香朵开心农场,预计村民小组每年能增加10万元收入。
如今在合中村,“畅、安、舒、美、优”的路域环境日趋成熟,道路通、产业兴、乡村美的动人景象成为合中村建优“四好农村路”、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印证,一条条振兴路、生态路、民心路、幸福路,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成为农民群众走向乡村振兴的幸福大道。
农特产品进城 品质消费下乡
项目名称:重庆铜梁乡村振兴西郊示范片公路
建成时间:2019年3月
产业分类:农业
实践成效:在铜梁西郊绿道的带动下,目前西郊示范片已经引进培育134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土地2.35万亩,发展花卉苗木、精品果蔬等特色产业超过4万亩,打造了原乡小艾、铜梁龙柚、龙乡莲藕、坪漆香桃、有机草莓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
申报单位:重庆市铜梁区交通局
西郊示范片交通便捷,周围草木苍翠、花香弥漫,而在几年前,这里的乡村道路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交通问题严重制约了当地多个乡村发展,也跟紧邻的城区形成了巨大反差。
2019年3月,随着铜梁乡村振兴西郊示范片公路工程——全长60公里的铜梁西郊绿道建成,铜梁西郊示范片以绿道为纽带,通过“串点连线、成片扩面”的思路,将铜梁巴川等5个镇街分布的沃柑基地、桂花基地、苗木基地、荷和原乡、新陆有机农场、巴岳山玄天湖景区等有机串联,合围面积120平方公里,不仅使沿线5万多名群众的出行条件得到了改善,还畅通了农产品进城、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民生活消费品下乡的物流服务体系,助推沿线产业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以前巴川街道玉皇村的成王果业土地面积只有200亩,生产量不饱和,用工需求也时有时无。铜梁西郊绿道建成后,成王果业基地的运转效率大大提高,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土地面积迅速扩展至800亩,现在基地生产每天都满负荷运转,一年销售额达到5000多万元。同时,该基地每天有100多个稳定岗位提供给当地村民,使村民们不用出远门,在家门口就能务工,有了固定收入。
案例文字由 相关申报单位 提供
编辑:潘斯航
审核:卫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