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交通报社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

以路为媒 牵手幸福生活

2023-09-21 16:44:37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 -标准+

首届公路助力乡村振兴创新实践优秀案例推选展示活动自4月启动以来,在行业内受到广泛关注,反响热烈。

本次活动由中国交通报社与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联合主办,旨在体现公路交通在服务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重要贡献,展示各地因路而富、因路而兴、因路而美的创新实践成果。

本版特选取重庆巴南区二圣镇瓦青路、甘肃后地湾村乡村振兴项目、广西梧州至那坡公路(平南至武宣段)、鄂西北高速“交旅融合”助力十堰市乡村振兴项目4个参选案例,从引导乡村旅游发展、助力农副产品销售、吸引招商投资等多方面展示各案例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的经验和成果,敬请关注。

特别提示,本活动案例报送截止日期为6月30日。

联系电话:010—64256032

QQ交流群:472641068

特色活动沿路而生 闲置民房化身民宿

项目名称:巴南区二圣镇瓦青路

建成时间:2019年8月16日

产业分类:特色小镇

实践成效:依托巴南区二圣镇瓦青路,项目沿线打造“美丽乡村”旅游名片,二圣镇成为重庆市中心城区唯一被文化旅游部纳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的乡村旅游重点村镇。2022年全镇农业总产值达5.6亿元,接待游客1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2.4亿元。

申报单位:重庆市巴南区交通局

在巴南乡村振兴的进程中,二圣镇集体村算是一张响当当的名片,这得益于宽敞平坦的瓦青路直接修到村民家门口,公路沿途处处是美景,为全镇的乡村旅游业发展注入能量。

瓦青路通车后,旅游大巴畅通无阻。2019年至2021年,云林天乡景区连续三年均实现游客量突破百万人次,2021年以来景区已实现门票收入460万元、户外娱乐项目营收520万元。景区每年能解决1200余名附近村民就业,固定用工100人左右,帮助村民稳定增收。

瓦青路的改造也带动了集体村一大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张诗玉夫妇筹集资金300万元,将瓦青路一旁的旧农房改建为三层小洋楼,不到10个月农家乐收入达70多万元。35岁的郑义学过烹饪,看到瓦青路改造后,他将小型农家乐扩建为能接待40多人的民宿,年收入从10多万元增至50多万元。梨花节、格桑花节、“云端火锅”等活动沿路而生,近几年共有200余名外出打工村民返乡创业,催生了全村39个农家乐,2022年实现人均年收入2.5万元。2022年二圣镇完成了全区首例农户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产权试点改革,闲置农房改造成民宿后年增收50余万元,该案例代表巴南参评重庆年度经济改革创新案例。目前,该镇正在积极筹备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工作。

3月9日,“遇见二圣、预见未来”巴南城乡融合发展招商推介会在二圣镇天坪山召开,依托日益完善的路网该镇发展起万亩茶园、万亩梨园等产业,孕育出新型经营主体339个,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国家级示范合作社2家。2023年以来新引进项目10个(其中储备项目4个、签约项目6个),计划投资金额达3.75亿元。

串起湾上明珠 村民回乡创业

项目名称:后地湾村乡村振兴项目

建成时间:2022年7月

产业分类:旅游

实践成效:2022年7月后地湾项目一期工程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并顺利试运营,至去年年底该项目营业收入达20余万元,其中百合、土鸡及鸡蛋、羊羔肉、牦牛肉、葡萄、马铃薯等当地农产品销售额达8万元以上;接待游客1300多人次,并帮助当地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申报单位:甘肃新丝路交旅产业开发有限公司

甘肃新丝路交旅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依托229省道普银公路资源,建成了游客咨询服务中心、人民公社大食堂、美丽农家乐、素质拓展基地、大地艺术景观等工程,串联形成可运营、可观赏和可创新的旅游产品,并于2022年11月3日成立后地湾乡村振兴运营分公司,成为后地湾项目运营主体。

后地湾乡村振兴运营分公司采用“市场+商户+信息+物流”经营模式,陆续植入新业态电商平台开启助农直播带货,让百合、草莓、当归等农特产品快速搭上“顺风车”;在农家乐、人民公社大食堂推出百合养生火锅、特色农家菜等,家养土鸡、羊羔、牦牛等售卖增收;举办多样化党建团建、赛事等活动,升级“体育+旅游”“活动+运营”的融合发展模式,引导乡村旅游发展成为时尚游。

结合后地湾特色民风和乡土人情,运营分公司策划“一日游”路线,为后地湾经济发展增加人流;增设热门新业态星空营地,吸引“过夜游”游客,让游客驻足体验后地湾美丽乡村风土人情;结合当地传统手工艺作品、书画展览、非遗表演等,通过实体店展销、线上采销等方式丰富农民致富增收途径;与本地农特产品经销商深入合作,推出“后地湾·爱上山”品牌包装,同时不断推进文创产品的研发,加大项目品牌知名度,提升项目运营收入,目前已累计研发出9类文创产品。

运营分公司还广泛聘用当地村民为超市营业员、食堂炊事员和保洁员,加大专业技术培训,提高村民的业务技能,吸引了不少村民回乡就业,带动当地百姓持续增收。

增设便民通道 便捷农副产品销售

项目名称:广西梧州至那坡公路(平南至武宣段)

建成时间:2023年3月29日

产业分类:旅游

实践成效:广西平宣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打造交旅融合单边服务区。在金田服务区增设二进二出ETC收费车道,为三轮车、农用车运输果蔬进入服务区提供便民通道,服务周边的桂平市北区金田镇、江口镇、垌心乡、紫荆镇、大鹏镇等地约9万群众,打造出周边乡村农副产品进服务区的品牌亮点,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申报单位:广西平宣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项目建设初期,广西平宣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就积极践行“建管养一体化+交旅融合+乡村振兴”理念,设置加油站、潮汐厕位、潮汐停车区等完善的功能设施,并预留房车露营场地等,侧重将金田服务区打造成集交通、生态、旅游、消费等为一体的复合功能型服务区,更好地满足美好出行需求。

该服务区周边拥有龙潭国家森林公园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广西平宣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结合水库观景平台打造超大面积美食广场,既方便服务区引进商业业态,又为司乘人员创造良好、愉快的用餐环境,有效增加司乘人员停留时间,促进消费;开辟一条连接高速公路、金田服务区、乡镇村道、304省道的地方道路,为旅客提供“快旅慢游”的高品质体验。

服务区周边村镇盛产茶叶、山药、八角、竹笋、沙姜、黄沙鳖、沃柑、砂糖橘、龙眼等农副产品,但由于交通不便造成农副产品运转周期长,经济见效慢。服务区建设中,增设二进二出ETC收费车道,可供三轮车、农用车向服务区运输果蔬,为周边桂平市北区的金田镇、江口镇等方向约9万群众提供交通便利,实现了让游客下得去、群众上得来、农产品运得出的预期目标。

项目建成通车以来,主线双向段面日均车流量6000余辆次,收费站日均车流量6507辆次,极大带动了沿线两市三县的景区人流,助力了旅游增收。

企地共建融合 网络直播助农

项目名称:鄂西北高速“交旅融合”助力十堰市乡村振兴项目

建成时间:2023年4月

产业分类:旅游

实践成效:鄂西北运营公司依托山区高速地域特色,用好地企共建力量,有序推进十堰市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新成效,实现了路在景中、景在路上、融景入路,让“路途”变“旅途”,以交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申报单位:湖北交投鄂西北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2022年4月21日,鄂西北运营公司与十堰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印发《“畅美山水城·畅行鄂西北”交旅融合共同体发展实施方案》;2023年4月19日至20日,该公司与陕西交控白泉分公司、安平分公司签订《鄂陕省际协作共建框架协议》《“高速+旅游”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深度合作协议》,开启省际联创联建、交旅融合工作新局面。

2022年开始,公司第三党总支联合湖北老谷高速公路开发有限公司,将房县文化旅游局及房县9家特色文旅商家纳入地企协同“经济圈”。根据协议内容,司乘人员在通行协议中指定的10个收费站时,可凭借高速公路通行费发票或通行记录,享受9家合作商家的相关景区门票、住宿、餐饮及产品优惠。截至今年5月,可凭借高速公路通行票据享受折扣优惠的商户超40家,共计7126人次享受优惠,优惠金额达16万余元。

收费员秒变“带货主播”的场景,在鄂西北运营公司也已司空见惯。在鄂西北运营公司联合郧阳区安阳镇李营村开展的“助力乡村振兴沿着高速品香米”公益直播助农活动中,2个小时不到就销售安阳香米2500公斤。该公司还积极对接竹山县融媒体中心,组织青年志愿者走进文峰乡东钦村800亩脆红李果园,采取网络直播的方式向社会公众推介脆红李,线上线下销售脆红李13万斤,为果农带来经济收益60余万元。

在呼北高速郧十段郧阳南收费站,绘有鲜花、羊肚菌以及厂家联系方式的花箱格外醒目。得知郧阳区90后青年梁爽回乡创业遭遇羊肚菌滞销“瓶颈”后,郧阳南收费站志愿者想出把羊肚菌宣传画放进收费站安全岛花箱里的良策。让花箱“开满”羊肚菌,既宣传推介了羊肚菌,又美化了站所环境。目前,鄂西北运营公司33个收费站正在有序打造“驻地第一景”,成为地方文化、地方特产的宣传站、推广站。

案例文图由 相关申报单位 提供

编辑:潘斯航

审核:卫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