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密麻麻的站点,犹如五线谱上跳跃的音符,面对错综交织的路网,被称为城市轨道交通“指挥官”的行车调度员们,用敏捷的反应与高超的调度技能,向司机和行车值班员下达正确指令,保障轨道交通安全有序运营。
11月13日至15日,来自全国28个省份的148支代表队共188名选手齐聚泉城济南,参加第十四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大象科技杯”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员(职工组)、“捷安杯”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员(学生组)职业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其中,108名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员尖兵选手和80名未来的轨道交通“指挥官”切磋技艺、展现风采,奏响了一场保障乘客出行安全和乘车效率的“交响乐”。
本次大赛由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共同主办,交通运输部职业资格中心、山东省交通运输厅、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中国交通报社承办。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职业学院、北京大象科技有限公司、郑州捷安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职业教育分会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协办。大赛组委会和各省(区、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各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精心组织,层层选拔优秀选手和裁判,保证了竞赛规范开展、公平公正进行,搭建了比拼技艺、展示风采的平台。
赛题紧贴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要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广泛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和技能竞赛,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创造潜能,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
“开展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竞赛的指示要求的重要举措,是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重要行动。”大赛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交通运输部职业资格中心副主任孙海说。
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见证着城市发展的速度与脉搏。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网线日益完善,将为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截至10月底,全国共有55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299条,运营里程9862公里,完成客运量26.6亿人次——在大赛开幕式上,孙海提到的这组数据体现了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的日新月异,映射了一代代建设者和参与者的光荣与奋斗。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员从事轨道交通列车运行组织指挥工作,是一个关键岗位。在日常工作中,他们要指挥和协调各行车岗位的运作,执行运营时刻表,监控系统运行状态,处理紧急事件,调整列车运行。
行车调度,知易行难。正常情况下,列车由信号系统自动控制,行车调度员通过控制中心中央显示屏盯控列车、各类设备的运行情况。
“然而,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车站或司机会立刻报告行车调度员,他们必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处理突发事件,降低对运营的影响。”大赛学生组副裁判长宋以华告诉记者,行车调度员必须对车辆、车站、线路等了如指掌,才能统筹全局,给各专业人员下达正确的指令。因此在行话中,行车调度员也有“指挥官”“最强大脑”“神经中枢”等多种形象化称谓。
“不愧是国赛,真是太难了。”在大赛出口处,一名职工组参赛选手面带愁容地告诉记者。
据大赛职工组仲裁长贾拴航透露,2020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举办了“新誉杯”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其中就有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员赛项,属于二类职业技能竞赛。今年的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员职业技能大赛则由四部委共同主办,为全国一类大赛。
“赛项设置贴合工作实际,难度有所提高,符合全国一类大赛要求。命题紧贴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增加了灵活动作应急处置考核。”大赛职工组裁判长陈文介绍说,比赛更加考察行车调度员的综合素质,注重选手服务乘客的意识,体现了从关注列车运行向关注人转变的调度理念。
2022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交通运输部颁布施行了《轨道交通调度员(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本次大赛,职工组和学生组都开展了理论知识竞赛和技能操作竞赛。大赛专家组在赛题设置中均参考了该标准,并依据《国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管理办法》等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性文件要求,结合行车调度行业特点和发展趋势统一命题。
重点考核选手灵活应变能力
“职工组理论考试有600道题,限时30分钟,平均3秒钟答一道题,反应慢些都答不完题。”
“除主场景故障外,还增加了不少副场景故障叠加。工作中几乎不会同时遇到这么多故障,非常考验选手的眼力和灵活性。”
“学生组技能操作竞赛既有公开题,也有灵活应变题,目的在于考察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
……
大赛期间,记者采访了职工组和学生组的多名裁判、领队和指导教师,大家普遍感到:参赛选手若要脱颖而出,机敏的反应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必不可少。
职工组技能操作竞赛通过模仿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场景,考察参赛选手信息收集与方案制定、调度命令发布、列车自动监控系统操作、通信系统设备操作等方面的技能、职业素养和安全意识。
规定动作应急处置和灵活动作应急处置是职工组技能操作竞赛的两大考核模块。在规定动作应急处置模块,采用列车最小行车3分钟间隔,考察了选手对突发故障的行车指挥能力。灵活动作应急处置模块则提高难度,采用列车最小行车2分钟间隔,并加入了客流考核指标,检验行车调度员处置故障时的综合处置能力。
“我们地铁最小行车间隔在五六分钟左右,平时没见过2分钟行车间隔的列车运行图,要在短时间内灵活应对多种叠加故障,挑战很大。”一名职工组选手说,其所在地区客流量小、行车间隔密度大,竞赛时感觉有些力不从心。“但通过比赛,我增长了见识、打开了视野,了解了北京、上海、济南等地的地铁运行情况。回到工作岗位后,可以有针对性地跟同事一起训练提升。”这名选手补充道。
学生组通过仿真城市轨道交通日常调度指挥及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场景,考察参赛选手日常调度指挥、调度命令发布、信号故障处置、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方面的技能和职业素养。
“在备赛的一个月里,我们背诵作业文本、练习实操,每天训练8个小时。在竞赛时遇到应变题,需要将地铁站名称等应用到之前准备的文本中,调整作业文本。”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参赛选手鲁佳妍、林丹告诉记者,题型的变化考验了她们的竞赛心态和灵活反应能力。
“其实,这和行车调度员的岗位要求是一致的。如果遇到紧急情况,行车调度员必须快速应变,给出正确指令,在技能操作竞赛中增加应变题,能够考验选手的业务水平和抗压能力。”学生组裁判长陶艳说。
与职工组的单人赛不同,学生组是双人赛,更倾向于考核团队配合与沟通协调能力。比如,两名选手分别担任行车调度员1和2的角色,当行车调度员1接听列车司机的无线调度台,并向列车司机发布相关行车指令时,行车调度员2要接听车站、车厂、各生产调度等有线调度台,并向车站、车厂、各生产调度等发布相关行车指令。两人需要相互提醒、默契配合,才能完成调度任务。
竞赛采用智能化国产设备
在赛场模拟调度工作台前,参赛选手目不转睛地盯着长约4米的显示器大屏,一个个跳动的光标代表一辆辆列车,显示了全线列车的运行状态。
显示器大屏上方,还有两条灯带。在选手比赛过程中,灯带会根据选手的竞赛状态进行变化显示,竞赛准备时呈蓝色,竞赛过程中呈绿色,竞赛倒计时5分钟时呈黄色,科技感十足,十分炫酷。
原来,本次技能操作竞赛使用的都是国产智能化设备。职工组采用国内首创的城轨行调调度员智能人机交互竞赛平台。据大赛技术支持人员鲁坤讲解,该平台进一步融合AI、计算机虚拟岗位、人机对抗算法等多项自研新技术,将规定动作应急场景复杂度提升90%以上,处置流程多达200项。
学生组则采用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员仿真实训系统。“这套系统通过语音联控识别等功能,实现全智能自动评分,减少了人为主观因素的干扰,提高评判效率。”据大赛技术支持人员张丹介绍,该系统还能够实现作业步骤记录、操作过程录屏、语音联控录音三重实训数据防护,让评判结果有据可依。
“希望各参赛选手立足岗位、守正创新,主动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努力成长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新时代交通人。”正如大赛特邀专家、中国中车首席技能专家罗昭强所说,“小岗位联系着大事业”,参赛选手在竞赛中提高技能、磨练意志,在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道路上不断勇攀高峰。
匠心铸就成才梦想,技能创造出彩人生。大赛将进一步激发广大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学习技能、掌握技能、提升技能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工匠队伍建设和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引领广大交通运输从业人员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手记
匠心传承 逐梦未来
“50后”全国劳动模范许振超说:“我是听着王进喜的事迹成长起来的。”
“70后”全国劳动模范罗昭强说:“我是听着许振超的事迹成长起来的。”
在“大国工匠面对面”文化沙龙活动现场,“80后”“90后”“00后”闻言笑出了声,鼓起了掌。
在轻快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中,学习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种子已悄然在他们心中埋下。
该文化沙龙举办于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员职业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期间,记者最深的感受可以凝练为两个字:传承。
赛场外,“50后”“70后”劳模成为沙龙备受瞩目的明星,分享各自的人生经验和工作经历。青年技能人才和学生向劳模们发问自己的人生困惑、工作难题。
赛场内,职工组和学生组同台竞技,既比拼谁是城市轨道交通的“最强大脑”,又互相切磋技艺、交流经验,携手提升技能。
《诗经》有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说的就是古代工匠在制作器物时专注认真的工作态度。庖丁解牛、巧夺天工的历史典故中,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质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内化为强大的精神力量。
如今,大国工匠们将追求极致、专注不移的匠心,融入到他们的技艺,所获得的每一个成就都是劳动者“着一事、传一艺、显一技”的生动体现,都值得世代传承。
匠心传承,逐梦未来。在与时代同行中,更多交通运输行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不仅赢得出彩人生,也点亮了交通强国的未来。袁帅
获奖名单
职工组个人前二十名
第一名 天津轨道交通运营集团有限公司 崔贺
第二名 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谭川
第三名 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苏玉峥
第四名 石家庄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邓航星
第五名 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王捷
第六名 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线网调度分公司 陈煜
第七名 上海轨道交通路网调度指挥中心 薛至罡
第八名 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线网调度分公司 陆烨
第九名 天津轨道交通运营集团有限公司 曹佳喜
第十名 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张鸿轩
第十一名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运营有限公司 薛振龙
第十二名 天津轨道交通运营集团有限公司 刘洪岩
第十三名 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侯旭
第十四名 天津轨道交通运营集团有限公司 苏博
第十五名 上海地铁第一运营有限公司 张志清
第十六名 石家庄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王若岩
第十七名 上海轨道交通路网调度指挥中心 陆逸
第十八名 石家庄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李帅
第十九名 厦门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杨泉明
第二十名 青岛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徐东方
职工组团体前十名
第一名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代表队
第二名 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代表队
第三名 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代表队
第四名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代表队
第五名 河北省交通运输厅代表队
第六名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代表队
第七名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代表队
第八名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代表队
第九名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代表队
第十名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代表队
学生组团体一等奖
山东职业学院 赵子瑜 詹梦婷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陈思瑜 吴松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王傲祥 刘冰然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 苏艳艳 雷漫
学生组团体二等奖
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朱涛 涂嘉睿
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 金昊 尹倩
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 卢安洁 万恩利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陆梦婷 罗思思
浙江交通技师学院 吕欣 过雨欣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刘艳欣 吴飞燕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鲁佳妍 林丹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杨紫新 刘琪
学生组团体三等奖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陈碟 喻敏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丁思远 郑罗新
重庆交通技师学院 罗德宇 陈弘羽
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于广泽 刘朔语
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 李佳伦 魏浩铎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王鑫鑫 陈星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徐佳 沈政
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王富 张文富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王晶 邹斯蕊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冯鼎彪 李思荷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汪婷 郑莉
宁夏轨道交通高级技工学校 陈自立 王建婷
编辑:袁帅
审核:杜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