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大港 活力中国|奋斗路上,他们这样作答

2025-05-19 16:19:54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代新兴 -标准+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要发挥海洋资源丰富的得天独厚优势,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一年来,山东港口牢记嘱托,锚定目标,砥砺奋进,在迈向世界级海洋港口群的征程上加速前行。

港口能级再进阶 在全球物流版图中实现新跨越

3月21日,青岛港董家口港区第二座40万吨级矿石码头工程引桥土建全部完成,具备通车条件。该项目承载着山东港口货种功能布局、战略转移的重要任务,对形成“比翼双飞四十万 世界一流矿码头”发展格局、提升国际竞争力、打造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具有重要意义。

在迈向世界级海洋港口群的建设之路上,世界级的基础设施、重点配套和集疏运体系是核心基础、是安身立命之本。一年时间,山东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1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400万标箱,稳居全球第一、第二位。码头年通过能力、原油仓储能力、长输管道能力高速率增长,集装箱、铁矿石、纸浆、铝矾土等货种作业效率连续保持全球第一,夯实了国际枢纽的经济支撑能力。

一流基础设施实现再升级。青岛港董家口齐鲁富海原油库工程竣工投产,原油储运体系进一步完善;董家口港区北三突堤粮食筒仓三期及配套流程工程竣工投产,全国散粮接卸大港地位得到巩固。日照港矿石筛分、铁矿石绿色加工基地建成,优质全链服务得到提升;核定并启用40万立方米原油期货储罐,原油期货交割仓库建成;携手山西焦煤等打造两个千万吨级炼焦煤混配、煤炭仓储基地,煤炭供应链综合服务更加优质高效。烟台港西港区至龙口裕龙岛原油管道工程全线贯通,东北亚油品储运基地和北方重要能源进出口基地加快建成;中石化龙口LNG接收站工程正昼夜鏖战,环渤海地区及山东省天然气供应和储备能力全力提升。

智慧码头服务引领新范式。在青岛港上线智慧化通用散杂货码头操作系统(iGTOS)、发布“千纸鹤PulpCrane”纸浆数字化供应链服务产品,公测全球首个港口服务类大模型“方舟TaaS”。在日照港推出新一代大宗干散货全域智慧管控系统B-TOS,实现全场景可视化“毫米级”定位管控。在全港打造智隼、智獴、智獬等安全系列产品,智慧港口建设成效凸显。

绿色低碳港口建设底色更靓。日照港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港口一阶段建成投用,首创全货类适用、全流程互通的大宗干散货作业体系。烟台港蓬莱港区9号泊位完成沉箱安装,全面助力海上风电产业集聚。在渤海湾港建成全国首个“零碳港口”,推动“绿氢制输储加用全产业链”项目应用示范,闯出独立自主、绿色低碳转型创新之路。

港口能级的持续提升,为山东港口发展夯实了根基,吸引了更多国际航线挂靠,增强了对国际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聚和配置能力,也提升了在国际航运市场和全球航运网络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推动港口在全球贸易和航运领域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

经济发展引擎持续塑强 构建起更具辐射力与引领性的重要增长极

纵观世界级城市群发展史,一个明显的特征是有世界级港口群作为支撑,港口群是城市群崛起的“先手棋”。

4月7日上午10点,伴随着火车的轰鸣声,一列满载煤炭的列车沿着瓦日线缓缓驶进日照港,这已经是当日入港的第15趟列车。这条“西煤东运”的能源大动脉,西起山西吕梁兴县瓦塘镇,东至日照港,成为服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作为连接内陆与海洋、国内与国际市场的关键枢纽,山东港口深度聚焦经济社会发展脉络,以产业协同为纽带,持续开工投产港产城融合项目,从黄海到渤海,从港区到城区,一批批辐射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并吸引伊藤忠、托克、碧辟等头部企业战略投资,全面助力塑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在青岛,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方案正在港与城间深化落实,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全面提速,国际枢纽地位得到全面提升。在日照,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基金群启动建设,打造港城融合品牌,构建“产业共生”临港生态圈,形成“港口+园区+集群”产业生态,临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利润、利税比重均保持在85%以上。在烟台,实现全球矿产品保税混配中心“矿石进港—混配加工—直供工厂”全链条服务,每年为临港企业降低物流成本超2亿元,同时,让原油管道直连厂区,公铁水多式联运体系贯通,带动石化产业链产值突破千亿元。在潍坊,“前港后园”港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建成,构建起产业协同、功能互补发展新格局;在潍坊和滨州,对接地方政府,推进航道维护性疏浚以及航道建设工作,为地区经济繁荣发展注入动力……

此外,在济南、青岛、日照的中国北方生活消费品分拨中心相继运营,在大连完成集装箱场站业务布局,在聊城揭牌启动进口木薯淀粉(超市)分拨中心……一大批新兴产业在各地逐级培育,推动形成多元化、高附加值的产业体系。

在沿黄流域,山东港口同样发挥重要作用:积极参与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赴山西、宁夏、河南等省市,办供应链推介会、建跨区域产供链,设山西洪洞、安徽阜阳等陆港,开“山西龙马集运站—日照港”“安徽阜阳—青岛港”等班列,加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黄河流域企业提供便捷出海通道,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合力,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山东港口凭借对区域经济的深度挖掘与精准布局,打造与城市发展高度匹配的物流枢纽、产业引擎和平台窗口,其“溢出效应”已超越自身范畴,带动了周边地区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让周边加工、贸易等行业得到快速发展,促进了区域基础设施的完善,而这又吸引了更多投资,形成了良性循环。

供应链体系深层次布局 助力企业在市场浪潮中稳健前行

同整个供应链生态深度融合,是塑造区域经济发展引擎的重要保障。

山东港口对外合力构筑互联互通开放格局,举办“世界级海洋港口群暨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推进会”,携手全国18家省级港口集团发起《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行动宣言》,推进全行业围绕世界级海洋港口群打造深化合作、高质量发展。

对内布局港口运营、供应链综合服务、临港产业及配套服务“三个赛道”,拓展港航服务功能,集聚港航高端要素,打造全链条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以“链式思维”强化产业协同,围绕集装箱,打造“网络+枢纽+通道”解决方案;围绕铁矿石、煤炭、原油,打造从海外端到国内端的产业链全链条模式;围绕粮食,打造“金融+”多场景服务模式;围绕机械设备,打造工程机械件杂货“班轮化重去重回运输”航线;围绕石油焦,研创“江海联运+前置仓”模式;围绕新能源车,打造出口车辆“海铁联运+海外仓”模式……这些供应链服务为客户降低复合成本10%以上,塑造了一批专业突出、业态丰富、链条完整、绿色智慧的供应链综合服务品牌。

目前,山东港口已开拓80项物流综合业态,取得15类金融牌照及资质,建设了山东大宗商品、青岛国际能源等交易中心,成立了港信期货公司、船舶交易平台,打造了供应链全流程“工具包”,年均拉动进出口贸易增长额近2000亿元。

不仅如此,山东港口从采购端到需求端,环环相扣、链链相通,每一个环节都经过精心设计和优化,并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深度布局,为供应链链条穿上一层坚实“铠甲”,保障了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

开放生态边界不断拓展 搭建起互利共赢的全球合作网络

在全球海洋经济发展浪潮下,山东港口与各方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是迈向世界级港口群的重要推动力。

日前,搭载着3.8万吨车辆设备和工程建材的“大宏16”轮,从烟台港龙口港区启航驶往尼日利亚奥尼港,持续为中非贸易往来搭建起高效便捷的国际物流大通道。物流集团代理操作的首单新疆PAT树脂材料也顺利抵达青岛港,完成报关、订舱、装箱等一系列操作后,装船出口至意大利热那亚。

“出海”,是从“山东的港”升华至“世界的港”,是从区域走向全球的战略蜕变。一年来,山东港口站位国际舞台的宏观视角,新设海外代表处4个;开通首条东南非直达快航周班、首条“青岛港—北非”件杂货周班航线、地中海航运EMPI美东航向新航线;新增多哥洛美港、埃及亚历山大港、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等友好港;新落地哈萨克斯坦库斯塔奈等海外仓,在全球航运物流的广阔版图中拥有了重要一席。

山东港口还与各国港口、航运公司、物流企业等形成了紧密合作关系,在共享资源、交流经验、协同创新中,促进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了物流流程、提升了物流效率。

一年时间,山东港口与60余家国内外重点企业建立了常态化沟通机制,开展了战略合作,并向斯里兰卡科特港等成功输出生产系统;立足山东及周边省份跨境电商产业带,与菜鸟、拼多多等合作,助推跨境电商“买全球”“卖全球”;与吉利、奇瑞、长城、长安等近10家汽车厂商合作,助力中国车企走向海外,打造“新三样”出口“STAR 1.0模式”;为中国港湾、上海宝冶、中国路桥等企业提供“生产厂家—山东港口—海外项目”全球化敏捷迅速的工程物流链服务;设计中国—几内亚、中国—马尔代夫等工程物流全程运输方案,构建起从单一到综合、从国内到海外的“端到端”全程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

通过对传统边界的突破,山东港口在全球航运格局中找准了自身坐标,以开放之姿融入世界经济循环,不仅增强了建设世界级海洋港口群的底气,更为全球物流产业带来了价值。

在通向世界级海洋港口群的航程中,山东港口正加快打造“世界级的港”,构建“世界级的群”,支撑“世界级的产”,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港口传奇。

编辑:李思颖

责编:蒋利

审核:金校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