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机之怕 游客之美

2014-07-26 19:32:20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作者:本报记者 孙英利 -标准+

  72道拐,50分钟车程,平均四十多秒就要经过一处弯道。车窗外,沟底成片的青稞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急速退去又不断涌现。

  这段路是318国道著名的嘎玛沟“72拐”,位于西藏昌都地区的八宿县境内,从海拔3100米的最低点一路攀升至海拔4651米的业拉山口,再盘旋下降到海拔4100米的邦达镇,长约12公里。

  “72拐”一结束,司机马上停车,提起路边的水管为轮胎和刹车片降温。“嗞……”一股白雾瞬间升腾,挡住了记者的视线。

  司机说,几年前这里并不是这样。“那时是土路,前车扬起的土大得很,一路下来要走一天。”洛桑师傅说,以前司机都怕走这段路,更没有精力欣赏车外的风景。2000年,嘎玛沟“72拐”启动了改造工程,2009年完成施工。

  7月23日,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吴顺山第30次来到这里,他是参与嘎玛沟“72拐”改造的设计者之一。“‘72拐’所处的位置是一个巨大的滑坡体,山坡缓慢向下移动,路面就经常错裂、断道。”吴顺山说,为了克服复杂的地质环境,设计和施工单位使用了多项技术,“那里是‘人’字排水沟,那里是防滑桩,那个下面是锚索肋板墙……”他指点着一一介绍,完成川藏线一项高难度改造工程的成就感溢于言表。

  在有地质灾害博物馆之称的川藏线上,这样通过改造施工克服自然灾害的路段比比皆是。在嘎玛沟“72拐”以东的海通沟、以西的然乌沟路段,记者看到了从未见过的路面设计:人工筑造的明洞将滚落的巨石扛在肩上;过水路面在将冰川融水对行车影响降到最低的同时,大大节约了施工成本;防冰雪、防流沙走廊极大提高了恶劣天气条件下的行车安全性……

  山顶的皑皑白雪、脚下的滚滚江水不再是司机之怕,游客可以放心的把车停在路边,欣赏雪域高原的动人美景。

 

编辑:焦昌盛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