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甘肃品质交通六大看点

2014-12-26 10:20:54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作者:特约记者 仇金选 本报记者 刘孟宇 石强 -标准+

 
  我们就要作别2014年,以新的状态迎接2015年。回望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既为取得的成绩感到欣慰,也为艰苦奋斗的过程感到荣耀。2014年,甘肃省交通运输部门认真贯彻交通运输部和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品质交通”为目标,全面加速公路建设步伐,深化交通运输改革,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狠抓项目建设质量,推行政务公开、提高服务效能,全力打造交通运输行业为民务实的社会形象。
 
  公路建设——换挡提速
 
  2014年11月13日,甘肃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全省公路建设的意见》,确定到2020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要达到6000公里以上,实现县县通高速;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二级以上公路比重达到80%以上;到2018年提前两年实现所有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覆盖广泛、安全可靠的公路运输网络。
 
  打好公路建设攻坚战,重点是加快推进“县县通高速公路”、“乡乡通国省道”、“村村通沥青(水泥)路”公路建设工程,通过6年攻坚奋战,确保到2020年实现“三通”目标。为此,甘肃省不仅为公路项目前期工作打开“绿色通道”,财政资金、土地供应、征地拆迁、规范税费等方面也是一路“绿灯”。
 
  前期工作:加快审批进度,简化审批程序
 
  甘肃省对项目前期报批工作将实行建设单位负责制,国家高速公路、普通国道项目建设单位由省交通运输厅负责确定;地方高速公路、普通省道项目建设单位由市州政府负责确定;农村公路项目建设单位由县(市、区)政府确定。对项目前期审批工作则实行部门负责制,对国省干线旧路改造、灾后重建、养护维修工程等项目,可直接批复实施方案。
 
  政策支持:建设用地可一次性申请报批
 
  甘肃省要求省级财政每年通过争取中央转移支付、预算安排、地方国债等途径,安排一定资金作为公路建设重点项目补助资本金;公路建设用地以划拨方式供给,根据项目总体设计要求,建设用地可一次性申请报批,分段分期施工。要求地方政府包干负责征地拆迁,各市州政府对本辖区公路建设项目征地拆迁工作负总责,实行任务包干、责任包干。同时,规范和减免相关税费。
 
  任务目标:建成300公里高速公路、1万公里农村公路
 
  据悉,2014年12月,甘肃建成成县至武都、瓜州至敦煌、临夏至合作3条高速公路,实现了全省14个市州全部通高速公路;建成二级公路11条705公里;建成10657公里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工程,解决1808个建制村的通畅问题,实现了全省68%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
 
  交通改革——催生动力
 
  甘肃省交通运输厅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甘肃省委十二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全面加快交通运输行业改革步伐,各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公路建设:积极推进省市共建
 
  按照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全省公路建设的意见》,积极推动“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公路投融资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公路建设事权,逐步把建设主体交给地方。10月24日,省交通运输厅与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天水五市政府签订了“省市共建”协议,将以地方政府为主组织实施总里程1413公里、总投资528亿元的10个公路建设项目。
 
  公路养护:探索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路子
 
  积极推进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和国省干线养护专业化试点工作,积累经验,示范带动。加强公路养护、收费运营和路政管理等部门之间的衔接配合,建立统筹协调、有机结合的养护、收费、路政管理工作运行机制。结合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建设,探索推进农村公路社会化养护试点工作,加快建立农村公路多元化养护筹资机制。
 
  公路投融资:多元统筹互补共促
 
  在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甘肃省交通运输厅主导构建了多元统筹的交通综合融资体系,形成了争取国家投资,省公航旅集团、省交通投资公司、各地方交通投融资实体和吸引社会资本等多元并存、优势互补、互促共赢的公路建设投融资格局。“十二五”以来,通过多元融资体系的共同努力,除了争取国家投资以外,累计综合融资近1000亿元,有力地保障了公路建设的顺利推进。
 
  国资国企:整合重组,提高市场竞争力
 
  甘肃省交通运输厅立足提高交通建设市场竞争力,将厅属设计、施工、监理、科技研发等7家企业的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成立了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立足提高高速公路路域资源经营管理水平,将有关企业所属的服务区经营、油品供应、广告传媒等资源进行整合,移交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并成立高速公路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进行管理。
 
  按照省委、省政府国资国企改革动员会议和《关于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甘肃省交通运输厅按照因企制宜、一企一策的原则,完成了省公航旅集团理顺体制改革试点方案、省机场集团改组方案和省交建集团改制脱钩方案。三个集团的改革方案待正式批准后,将立即组织实施。
 
  行政审批:下放审批事项严格限时办结
 
  甘肃省交通运输厅按照方便服务群众、方便行业监管的原则,精简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取消行政许可项目5项,下放行政许可项目4项,合并10个行政许可项目为4项,新增行政许可项目4项。在此基础上,采取“三减一压缩”(减程序、减环节、减要件,压缩审批时限)措施,简化办事程序,优化办事流程,并严格推行限时办结制,使平均办结时限由原来的20天以内缩短到15天以内。
 
  甘肃省交通运输厅积极探索、科学配置审批权,将涉及公路路政管理、道路运输管理、水运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入驻省政府政务大厅,实现了窗口受理、集中办理、统一送达。在路政服务方面,继续将窗口前置,增设了30个办证点,对车货总重在100吨以下(含)的跨地区不可解体超限运输车辆的许可,下放至各公路路政执法处或省界超限检测站直接受理审批。在运政服务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客运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将营运车辆类型等级评定工作委托市州运管部门开展,不再要求经营者将新入户车辆开赴兰州现场勘测,变“你来评定”为“我去评定”。特别是新版《甘肃省道路运输条例》,改变了以往“重管理、轻服务”的理念,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增加了“监督检查”章节,加强了对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及其执法人员的监督管理。该条例经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
 
  扶贫攻坚——交通先行
 
  农村公路建设是甘肃省扶贫攻坚的头等大事。甘肃省委、省政府将农村公路放在“1236扶贫攻坚六大突破”的首位,强力推进。
 
  紧盯目标:5年内建成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5万公里
 
  在5年,内甘肃省要建成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5万公里,完成投资350亿元,到2018年全省所有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通班车,平均每年建成农村公路1万公里和乡村客运站、停靠点1300个。
 
  多措并举:保障农村公路建设资金
 
  甘肃省交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积极做好国开行交通扶贫攻坚贷款工作,落实今年信贷资金20亿元,保障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和县乡道联网改造工程资金需求。各市州、县市区以落实主体责任为重点,安排一定比例的财政增收资金和土地出让资金等用于农村公路建设,有效整合、捆绑使用土地整治、扶贫、以工代赈等专项资金,在税收上采取减免或先征后返等优惠政策支持农村公路建设。
 
  真抓严管:杜绝建设中的失范失控行为
 
  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严格实行工程合同管理,加强施工全过程控制。严格推行招投标制度、建设项目公开公示制度和巡回督查组监督、试验检测监督、专业部门监督、社会监督“四项”监督机制。
 
  落实责任:做到有人养路、有钱养路
 
  认真贯彻执行《甘肃省农村公路条例》,落实县级政府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主体责任,进一步明确县区政府、县交通运输局、乡镇人民政府及村委会的分工,合理界定县、乡、村道的管养范围、管养内容,靠实各级地方政府和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的责任。
 
  天水市交通运输局提出“县乡道县(区)养,村道乡(镇)养”的养护工作思路,把村道养护管理责任落到实处。同时,整合农村公路、乡镇汽车站建设资金,建设了13个集“旅客运输、公路养护、人员培训、路(运)政管理、抢险救灾物资储备、邮政物流”为一体的乡镇区域性综合交通服务中心。由市、县区两级财政预算列支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积极争取农村公路大中修项目和公益性岗位,通过财政补助、民政救助和乡村补贴各1000元的方式解决村道养护人员工资。同时,确保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拖养费税费改革资金落实到位。
 
  丝路战略——互联互通
 
  2014年6月份,甘肃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根据方案,甘肃将进一步加强与中亚西亚国家的点对点连接和直达交通,加快建设兰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兰州枢纽编组站、谋划建设西亚欧大陆桥国家列车编组站,适时开通兰州至中亚、俄罗斯、欧洲货运定期班列,增强货物运输、换装和通关能力;积极拓展国际航线,开辟兰州、敦煌直飞阿拉木图等中亚西亚国家的航班及货运航线;统筹规划公路、铁路等配套支撑的综合交通体系,重点推进兰州、天水、平凉、张掖等国家级公路运输主枢纽建设。
 
  空中丝路:打开甘肃向西发展通道
 
  2014年9月29日至30日,南航新疆分公司分别开通兰州—乌鲁木齐—迪拜和兰州—乌鲁木齐—第比利斯国际航线,两条航线横跨欧亚大陆,为甘肃向西发展打开了通道。12月11日,一架全新的“绚丽甘肃”号飞机降落在兰州机场,这架A320飞机,从法国图卢兹飞抵兰州,是东航集团与甘肃省政府合作经营的第二架飞机。
 
  截至今年5月,兰州中川机场已与全国各省会城市实现通航,旅客吞吐量今年有望达到650万至700万人次。新建成的兰州中川机场二期扩建工程也将于2015年春运前投入使用。
 
  千里一线:甘肃步入“高铁时代”
 
  12月26日,兰新高铁甘肃段正式运营。兰新高铁横跨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全长1776公里,甘肃境内799公里。兰新高铁运行速度最高可达每小时250公里,从甘肃省会兰州前往青海省会西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运行时间将近缩短一半,分别为1.5小时和11小时50分钟。
 
  12月12日,一列满载货物的国际列车从甘肃武威南站驶出,这趟被命名为“天马号”的货运班列也随即开始了至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全程约2646公里的首发行程。
 
  工程项目——质量至上
 
  甘肃省交通运输厅以狠抓工程质量为突破口,转变建设理念,加强市场监管,严格项目管理,坚持制度、标准、措施、奖惩等多措并举,下狠手、出重拳、用实招,使得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专项整治:谁管理谁负责
 
  对全省重点公路建设项目开展全面专项整治活动,对排查出的问题和发现的质量安全隐患,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和“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进行全面整治,切实提高了工程建设质量。
 
  市场监管:全面落实信用评价考核制度
 
  在2013年将所有重大项目招投标工作移交省公共资源交易局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公路工程项目招标投标工作的监管;全面落实信用评价考核制度,将建设、设计、施工、监理、材料供应单位纳入信用评价体系管理,将信用评价结果与招投标挂钩,加强对信用评价结果的运用。
 
  项目管理:建立质量责任登记制度
 
  积极创新项目管理理念,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全面落实质量责任制,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项目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建立了质量责任登记制度,把质量责任落实到每道工序、每个环节、每个具体操作人员。
 
  责任追究:严格落实工程质量“三挂钩”制度
 
  严格推行质量管理领导责任追究制度,全面实行了一把手负总责、党政同责和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制。要求所有参建人员严守廉政警戒线、质量高压线和安全生命线,严格落实工程质量与干部职务、收入、考核“三挂钩”制度,对出现质量问题的责任人,坚决实行打板子、挪位子、摘帽子,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铁的纪律整治质量问题。2013年以来,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对涉及工程质量、安全等问题的14名处级干部、22 名科级干部进行了问责处理。
 
  政风行风——为民务实
 
  2014年,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就忠实履行职能、推行政务公开、提高服务效能、规范行政行为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为了履行承诺,厅党组精心组织,全面落实效能风暴行动民主评议各项工作,制定了《2014年度效能风暴行动民主评议机关作风和政风行风实施方案》,突出工作重点,确定行政审批、机关效能、交通执法、文明服务、质量安全和廉政监管的整改任务、措施和要求,结合交通运输实际,在全系统深入开展了三个专项整治活动。
 
  自查自纠:专项整治不作为、慢作为
 
  整治庸懒散拖行为,推行首问责任制等8项制度,坚决纠正了该办的事不办或不及时办理等错误行为。同时,加强对安全生产、资金项目、涉路事件、征地拆迁、农村公路和人员招聘等重点领域的监管,提升了交通服务质量和效能。
 
  政务公开:着力打造阳光交通
 
  在行政权力运行方面,在厅网站公布道路运输、水路运输、路政管理等行政审批事项,同时公布了电子邮箱和信函地址。在财政资金方面,加大“三公”经费公开力度,做到预算决算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全公开。在公共资源配置方面,对重点建设项目的招标投标信息及时进行公布。在公共服务方面,做到厅机关和厅属事业单位人员招录信息全部上网。在交通建设领域信用管理方面,发布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设计和施工企业等信用评价结果,公示公路养护工程从业资质审查结果。同时,对厅《信息公开目录》进行重新修订,将政务公开信息分为13类27项,依托厅网站进行公布,以方便社会公众查阅。
 
  整风肃纪:推动党风政风行风好转
 
  从9月份起,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党组在全系统深入开展了为期100天的整风肃纪专项整治活动,主要是对照10方面的58个表现,重点查纠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心存侥幸、机关服务效能不高等突出问题,坚决整风肃纪,推动厅系统党风政风行风好转。
 
 

编辑:王野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