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合龙的桥,在风力影响下正是最危险的时候。”这是桥梁设计人员都懂的常识。而稍后他们得知,当时的风力达到了十级。冒着这么大风险去桥中央,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敬业精神。
这个开车去桥中央的人正是崔冰,现任公规院总经理助理,桥隧监测养护事业部总经理,主管桥隧监测养护业务。
在主管公规院桥隧监测养护业务之前,崔冰在大跨径桥梁设计的岗位上工作多年,先后主持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南京长江第三大桥、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和望东长江公路大桥等的设计工作。
2014年,带着对公路行业未来发展的长期深入思考,崔冰担任了公规院桥隧监测养护事业部总经理,加入了桥隧监测养护业务行列,担负起引领该项业务发展之责。
这个在同事眼中“有想法、有激情”的人,刚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即全面梳理业务体系,确定了“六大核心技术、八项业务板块、一系列产品”的“681”发展格局,提出了规范大桥资产管理、利用移动互联新技术建立桥梁信息化监测系统等新的理念和方法,开拓了桥隧监测养护事业的新局面,也受到业主的欢迎。
工作中,崔冰是一位一丝不苟的领导,事必躬亲,严格把控工程质量;技术上,他从不因循守旧,最反感听到“别的项目就是这么做的”类似的话,而是以身作则、刻苦钻研,带领团队不断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稳健;同时,崔冰对手中项目各个环节的进展非常关心,是大家公认的名副其实的“催总”。
“工程是干出来的”,这样的一种价值追求是崔冰长期扎根工地的动力。寒来暑往25余载,坚持奋斗在工程建设第一线,他确保了设计图纸的完美实现,也为公规院赢得了业界的赞誉,创造了一个个地标性精品大桥。
采访中,记者看到崔冰办公桌上有一本《赢在顶层设计》,他笑笑说:“我最近正在看。对我们这些工程师来说,很有启发。尤其是在中国交建提出‘五商中交’之后,我感觉我们的思维方式需要紧跟时代发展,要看准商机,变成一个目光敏锐的商人。”
对于新的工作岗位和任务,他早已有过规划,桥隧监测养护至少可以参与五商中的三商——工程承包商、城市综合体开发运营商、基础设施综合投资商。面向未来,他信心满满,并准备着带领团队踏上新征途,迎接新挑战。
中国交通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交通报”、“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交通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交通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