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理由:“不服气”三个字深深铭刻在苗天才的骨子里。从上世纪80年代起,苗天才带着7名党员,组织全村仅有的48名劳力,历经10年的苦战,打通一条长13.5公里、宽约4米的出山公路。 1995年通往山下的路修通后,苗天才又把目光盯在了阻隔通往山西省的大山,在他的带领下,河南和山西两省三村的人们一起,用3年的时间打通了一条跨省通道。公路修通后,他当起了义务监督员,一做就是12年。
他的事迹被新华社、人民日报、香港文汇报等广泛报道;
他被评为济源市“新愚公”光荣称号;
他的村被确定为河南省愚公干部学院现场教学基地;
他带领村民修路的壮举被拍成了电视连续剧,在央视一套热播。
水洪池,位于河南和山西交界的太行山上,海拔1460米,是济源市地理位置最偏、海拔最高的村庄。这里山势陡峭,森林茂密,清泉遍野。
这样美丽的地方却是一个孤村。水洪池村原来与外界沟通的唯一通道,是世世代代的村民们用双脚在大山里踩出的一条羊肠小路。村里90%的人一辈子没有走出过大山。水洪池村人只能守着满山的资源过着穷苦的日子。
要想富,先修路。村支书苗天才清楚地认识到,路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经专家测算,修一条长14公里山路,按当时的物价需要资金110万元,这对于平时连10块钱都很少见到的村民来说,简直不敢想象。在当时建设资金异常紧张的情况下,交通部门只能给8000元的补助款。
路是必须要修的。1985年麦播结束,苗天才与全村老少聚室而谋:“咱自己修,先修个‘牛车路’,用牛车拉二三百斤的货总比人扛六七十斤强”;“咱们先修,咱们先干,多修一里,咱就与世界接近一里”;“咱们这辈子修不完,传到下辈子修”。经过商议,村里出台了一项规定:凡年满16岁至60周岁的男性村民全部无偿参与修路,以后路不管修多少年,男孩长到16周岁都要‘服役’,60周岁‘退役’,直到路修通为止。
工程刚开始不久,便遇到了一个巨大拦路虎。设计的线路上有三处必须通过修隧道才能把路贯通,离村500米的地方就是一号隧道。在交通局的协调帮助下,苗天才请来了专业施工队。没想到人家张口要价10000元。
把山戳个窟窿就得10000块?苗天才和参与修路的村里人越想越不服气。一有空闲,他们就往修隧道的工地跑,看人家如何施工。“手心准”是修建隧道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测量仪器。听说全县施工队只有一个这样的宝贝后,苗天才和修路队长李贵德主动与负责测量的交通局的小赵打得火热,很快就学会了应用。实事证明,他们的聪明智慧发挥了作用。在他的带领下,第二、三号隧道全部由自己人完成,虽然吃尽了苦头,但节约了很大一笔开支。
打炮眼是一项最难做的活。要想炸出效果,炮眼很关键。修路沿线,基本上都是实山,没有其他省力省气的办法,只能一锤一锤地往石头上打,一次一次地往外掏。太行山巍峨高耸,悬崖峭壁像是被刀劈斧削般直上直下,幽深的峡谷深不见底,要在这样的悬崖上打钎做炮眼,艰险度、工程量可想而知。施工队只能跑到山顶,想办法找到最佳位置,用绳子把人吊下去,在半山中锤敲琢打。他们打的炮眼最小的深两三米,最深的达6米,人可以爬进爬出。
遇到的难题数不胜数,用坏的工具不计其数,受伤的次数难以统计,为了省钱,每一次,苗天才都要和村民一起动脑筋,想办法。艰难困苦迅速让村里出了一批人才:
有过修路经历的范青才、张向魁担当起了技术顾问,除了做好自己本组的工程,哪个小组一遇到难题,他们都有求必应,就是琢磨几天几夜,也要想办法解决。
苗田生当起了铁匠炉,除了干好自己的任务,每天晚上还要生火,把各小组用残用废的工具重新修整、打磨。
李中和做起了赤脚医生,自己到深山中采药,免费给受伤的人生病的人包扎、用药。
水洪池的路修得很难,很悲壮。没有钱,苗天才拿出了多年攒下的500元盖房钱,76岁的老人崔志文把自己备用的棺木卖了,村里有的人卖光了圈里的牛羊,有的卖掉了闺女的嫁妆……全村70%的人为修路负过伤流过血,苗田齐、李中和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苗天才和他的村民凭着坚强的毅力,如蚂蚁搬山一般,硬是靠着人工的力量,经过近10年的苦战,苗天才和村民共开凿土石方55万立方米,打通隧道3条,投工近28万个,终于打通了一条长13.5公里、宽约4米的路。
这条路,成为济源市第一条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修建的道路,成为济源市要想富先修路的典范。
路,通了,一通百通。村里不但用上了电,看上了有线电视,安上了程控电话,还种上了高寒小麦、高山反季节蔬菜,办起了花岗岩石料场、鲜切花基地。该村借助毗邻的九里沟景区、全国大学生写生基地以及在建的姬沟休闲度假山庄等,大力发展旅游业,建设了水洪池避暑度假山庄,前来旅游的人络绎不绝。自此,水洪池人走上了希望之路、幸福之路。
通往山下的路修通后, 1995年,苗天才又把目光盯在了阻隔通往山西省的大山,他想在这中间修通一条大路,这样,水洪池进出都方便,真正与外界好沟通了。
2007年,济源市交通局再次投资800余万元,对水洪池公路进行水泥路面铺装。按说,路修通了,村民也富裕了,自己也年过7旬并不再任村支部书记了,他可以歇一歇了,但“不服气”三个字已经铭刻到了苗天才的骨子里,外出参观学习后,他越发觉得一些旅游热点,远没有他的家乡美。他想,只要这条路能变宽、变平、变长,水洪池村也能成为旅游新热点。
2015年,全省路网作出新调整后,水洪池村的这条路也被列入了省道。与此同时,一些客商看中了水洪池这个原始风貌保存完好的小山村,开始开发建设这个名副其实的世外桃源。
苗天才的新梦想马上就要实现了。
编辑:张艺言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