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雾满坡,山高路陡土地薄,辛辛苦苦忙到头,又缺吃来又缺喝”。这是地处鄂西山区重点贫困村——建始县雪岩顶村恶劣生存环境的真实写照。
2015年10月22日,长江航务管理局扶贫工作队(简称长航工作队)队长黄发学带着3名扶贫队员,背着行李来到雪岩顶村的时候,眼前是一片毫无生机的荒山,脚下是一条狭窄泥泞的小路。
组织交给他们的任务是,帮村里104户贫困户摘掉贫困帽,把320个乡亲带上美好生活富裕路。
两年后的2017年12月22日,黄发学和3名队员把驻村扶贫接力棒交给新队员离开雪岩顶村的时候,身后是整齐排列的白墙黛瓦安置小区,宽阔平整的扶贫大道,还有成群结队来送别的乡亲。
回想起两年来驻村帮扶的点点滴滴,扶贫工作队的4名队员感慨万千,心潮起伏难平。在雪岩顶村的700多个日日夜夜,成为他们这辈子最难忘的回忆。
“狗不理了,我们的工作才算是做到家了”
“我穷我的,关你什么事。几代人都这么过了,我穷也没招谁惹谁。”4名工作队员走进贫困户刘绍兴低矮破旧的家,面对的是不信任和冷漠,就连刘绍兴家养的狗也配合着主人,对4名队员狂叫不止。100多户贫困户大都和刘绍兴一个想法,这些由几辈人积累的消极情绪,成为横亘在工作队和百姓之间的坚冰。
长航工作队员们意识到扶贫不是简单的一厢情愿送钱送物,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真情,去重新燃起老百姓心里那团改变生活的火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发出的庄严承诺。“责重山岳,时不我待,我们肩负的是党的嘱托,是历史的使命”。坚定的信念成为队员间无声的默契,一次不行,就再去,两次不行就去三次。
因不适应雪岩顶村山里的气候,驻村不到一个月,队员们就一个接一个病倒。但入户调查的工作必须趁热打铁,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微弱信任绝不能因此丧失。那几天队长黄发学发起高烧,可是之前定好了要去贫困户家走访,他就强忍着,搭乘老乡的摩托车赶路,风和雪直往领口、袖口里灌,浑身直打哆嗦。
“多养一头猪国家给补助300块钱,搬到集中安置房能分125平米的大房子”,队员们不厌其烦地讲着国家精准扶贫的优惠政策,刘绍兴将信将疑,冷漠的眼神开始有了亮光。去刘绍兴家去的次数多了,他家的狗叫得也不那么凶了。到后来,队员们再去刘绍兴家,他家的狗都不叫了。队员们自嘲地说,狗不理我们了,我们的工作才算是做到家了。
雪岩顶村山大人稀的田间地头、村头巷尾,村民们经常看到工作队一行四人在雪地里、在泥泞中钻刺蓬、翻山头前行的身影,也经常在炉火边、家门前听他们讲国家的扶贫政策、村里的发展计划。
在工作队驻地,每个队员都有一本《民情日记》,里面详细列举了扶贫对象的家庭情况、致贫原因、帮扶责任人、具体脱贫措施等信息,条目列举清楚,帮扶进度和效果一目了然。
这本日记,是工作队队员一步一个脚印丈量出来的。自进村以来,为摸清楚村里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工作队一户户走访,倾听民声。为不给村民添麻烦,工作队还定下规矩:不吃村民一顿饭、不抽村民一支烟、不花村里一分钱。每次出发前,队员们都自己带着馒头、水杯上路。
一点一滴,村民封固已久的心慢慢打开。曾经敌对的、漠视的,最终被工作队的真诚融化为亲切的、热心的,长航工作队从他们口中的领导、同志变成了亲切的“黄队长、小张、小刘和小王”。
村民们心底那份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被激发起来,他们盼望着也相信这一次在长航工作队的帮扶下他们将彻底摘掉贫困的帽子。
“路修通了,我们的心才算是顺了”
雪岩顶村仅有一条年久失修公路穿境而过,且弯多路窄。在走访过程中,工作队发现村民对修路的渴望十分强烈。村民金启然告诉工作队:“路不好走,种的烤烟卖不出去!”
雪岩顶村长大的民营企业家刘吉友不止一次想在村里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带着乡里乡亲多谋个生路,可是雨天遍地泥浆、晴天尘土飞扬、一路大坑小凼的“村道”生生将他一颗赤诚之心挡在村口。
谁都知道道路建设对脱贫工作的重要性,可面对县里几千公里通村公路的需求和每年仅有几百公里的财政拨款,建始县交通局心有余而力不足。
雪岩顶村要发展,村民要脱贫,排队等县里统一安排显然不现实。于是,工作队在充分调研后上报长航局,请求后方支援争取定向支持道路建设项目,改扩建村主干道,铺设通组公路。
报告呈送到交通运输部扶贫办,560万元道路建设资金很快得到落实。2016年10月21日,挖掘机“轰隆隆”的响声打破了小山村的宁静,雪岩顶村迎来历史上最重要时刻——雪岩顶村“扶贫大道”开工建设。道路工程施工展开后,队员们每天都要盯在现场,工作队用1年多的时间,将村到乡、乡到县不足50公里的路程累记成行驶近2万公里的执着信念;即便是雨雪大雾,工作队员恨不能把身体趴在方向盘上,眼睛贴在前挡风玻璃上蜗速前行,为的是尽快修通雪岩顶村致富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12月,雪岩顶村“扶贫大道”建成通车。刘吉友的多年夙愿也得以实现,他正式将福康惠农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在刘家老宅挂牌,“我要把老屋改成公司总部基地,还要在这里投资中草药种植基地、修建农家乐、滑雪场、打造环村自行车旅游。只要长航工作队在这,我就有底气把这些事都干成。”拿着手里的规划图,70岁的刘吉友如沙场点兵,慷慨激昂。
变成农民了,我们的才能交上合格扶贫答卷
扶贫开发,治本之策在于变“输血”为“造血”。产业选择是件大事。然而面对雪岩顶村一穷二白的家底——海拔高、水源少、气温低,全村157户507人,2014年人均年纯收入仅2560元,无村级集体经济——在初步确定种植、养殖两大脱贫产业方向的基础上,到底要种什么、养什么,成为工作队自驻村以来日思夜想的一块“心病”。
要想帮农民脱贫,首先要知道农民是怎么想的,要知道农民怎么想的,必须要站在农民的位置上去想问题,把自己变成一个农民。队长黄发学这样思考如何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
队员们征求建始县农林部门建议,到武汉请华中农业大学的专家现场调研分析土质,去其他县乡学习经验。他们甚至到了浙江丽水,学习那里巨菌草和铁皮石斛的种植。各种瓜果梨桃、各种蔬菜草药、鸡牛猪羊……一个个想法提出,论证后放弃,如此反复。队员们像农民一样盘算着产品的适用性、质量和性价比。
针对雪岩顶村产业结构单一、仅以烟叶种植为主的实际情况,工作队念好山水经、打好特色牌,帮助成立了雪岩顶村养蜂、茂林造林两家专业合作社。同时,联系湖北枸杞珍酒业公司,将雪岩顶村确定为该公司的新型枸杞种植基地之一,建成了一个占地近50亩的枸杞种植试验基地。
产业发展需要时间,可老百姓也要过眼前的日子。2016年,工作队利用长航局产业扶贫资金30万元,在村里建成了家庭养鸡场、养牛、养羊场各1处,发展了烤烟650亩,草本药材50亩、经济林200亩;从浙江丽水引进了中药材铁皮石斛100株进行试种植。并通过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让农民可以通过租借土地、务工和产业分红的方式多渠道提高收入。
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雪岩顶村村民收入普遍提高,年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2560元增长到2017年的6200元。雪岩顶村通过率先恩施州脱贫验收,整体出列。工作队荣获2016年度湖北省工作突出省驻农村工作队、“2016年感动交通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
古人云:观操守,在厉害时。两年多的精准扶贫工作,长航工作队员们经历了更种各样的“厉害”:身体的不适应、村民的不理解、工作推进的不顺利。
但是,凭借着一种精神,一份劲头,他们一路过关斩将,“长航扶贫精神”也在这淬炼中更加清晰:那是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的思想境界;是心系群众,真情服务的为民情怀;是脚踏实地,苦干实干的务实作风;是勇于创新,攻坚克难的胆识勇气。
这样的精神激励着他们自己也感染着更多的人,锲而不舍、驰而不息,以啃硬骨头的信心和决心,精准发力,铺就通向小康的坦途,筑牢中国梦的基石。
编辑:吴世哲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