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一公局:援建武汉方舱医院 为生命分秒必争

2020-02-08 17:45:00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作者:李博 李文媛 -标准+

“终于赶在天亮前干完了!”2月6日4时,武汉客厅方舱医院,郝进朝蜷缩着坐在地上,结束了连续11个小时的援建作业,终于可以缓口气了。

郝进朝是中交一公局集团八公司武汉地铁6号线二期1标项目部支援队的一名水电工人。这也是继火神山医院、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方舱医院之后,该项目部第三次参加驰援建设。

为集中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轻症患者,从2月3日晚开始,武汉紧急改造建设多处方舱医院,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武汉客厅、洪山体育馆成为首批改造场馆。

图片2.png

“画设计图”“加三脚架”

办法总比困难多

2月4日清晨,项目部接到求援电话,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方舱医院建设急需大量工人安装病床和隔离设施,现场物资紧缺。项目部高度重视,立即调配人员,检测体温、全身消毒、佩戴口罩,30分钟后,10余名技术人员组成的应急支援队伍集结完毕,大家带上电钻、电锯、接线板等装备迅速出发。

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方舱医院设床位1000张,项目部支援队负责安装固定隔离板及病床。项目经理陈延平根据任务分工,迅速安排成立病床安装整理组、隔离板搬运安装组、电路安装调试组3个小组。明确任务后,各小组立即投入工作。“小李转螺丝刀的速度都快赶上飞机螺旋桨了!”另一侧安装电路的郝进朝看在眼里,擦了把脸上的汗,也更快地转起了手中的螺丝刀。

此时,隔离板搬运安装组犯起了难。由于运到现场的隔离板都是统一尺寸,但是现场却没有“施工图纸”,加之场地受限,每一块隔离板要根据需要不断裁剪大小,耗时巨大。“不能拼一块裁一块!”陈延平当机立断,“没有设计图,我们就自己画!”根据场地情况、区域布局设计方案,项目部支援队统一裁剪隔离板大小,最后统一拼装。工序捋顺了,效率自然跃升数倍。

随着隔离板迅速裁剪完毕,又一只“拦路虎”出现了。由于拼接的隔离板之间距离过长,导致整体稳定性较差。“方舱医院是用来接诊患者的,施工质量必须得到保证,万万马虎不得。”陈延平再三叮嘱大家。“我们可以在两个隔离板之间增加连接板。”“还可以增加专业的三脚架。”大家纷纷建言献策。项目部支援队最终选用连接板加三脚架的改装方案,连接板不稳定的问题顺利解决。

“最难的还是安全防护。”安全总监李博介绍说,一张床需要2至3人搬运、组装,工人体力消耗大,加之戴着口罩在封闭空间里连续工作,防护效果会有所减弱。“我的任务就是把带去的工友们平安带回来。”施工期间,李博奔走在各个小组之间,定时为大家更换口罩,及时制止摘口罩、揉眼睛等危险行为,一分一秒都不敢松懈。

经过近20个小时的连续作业,2月4日24时,项目部支援队顺利完成了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方舱医院1楼、2楼隔离板和床位的全部安装任务。

搬运床板 搭建隔板

11小时施工分秒必争

2月5日下午,休整仅17个小时的支援队再次接到求援电话后,第一时间奔赴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继续投入到紧张工作中。搬运床板、铺设床铺、搭建隔板……支援队建设者们有条不紊、干劲十足,在与时间赛跑的战“疫”一线,大家为生命争分夺秒。历经连续11小时的鏖战,6日4时,项目部支援队顺利完成全部施工任务。

在各参建方的齐心努力下,武汉市内会展场馆、体育馆等连夜改造成为方舱医院,这些“生命方舱”也在陆续投入使用。

施工期间的自我防护也是重中之重。在口罩库存本就不宽裕的情况下,经过几次驰援,项目部库存口罩也所剩无几。八公司党委关注到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向所属其他项目部发出号召,筹集医疗防疫物资。有了组织的坚强后盾,项目部支援队随时应战出征的决心更加坚定,大家纷纷表示随时准备着加入支援队伍,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编辑:连萌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