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无情人有情 众志成城度时艰

——全国水路交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综述

2020-02-19 09:09:04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作者: -标准+

疫情汹汹,防控形势严峻!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召开会议、多次听取汇报、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发出了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总号令。面对疫情的肆虐、无情,交通运输部先后紧急下发多个通知,组织交通运输行业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共同防控疫情。

在这场“大考”中,水运行业各单位、企业一方面因地制宜、科学管控,严控疫情的传播和蔓延;另一方面积极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一断三不断”“三不一优先”总体要求,高标准、高效率统筹保障水路畅通,努力实现“交通不中断、客流不中断、货流不中断”目标,用切实行动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用人情、温情温暖人心。

疫情阻隔不了温情

疫情可以隔绝,温情无法阻隔。

从全球筹集防疫物资,出台用箱、堆存优惠政策,组织干部职工捐款……特殊时期,水运行业同舟共济,用温情激发信心,用坚守点燃战“疫”必胜的希望。

6小时徒手搬运 4小时运送通关

特约记者 林健芳 通讯员 傅光波

2月12日晚,广东省人民政府从以色列采购募集的17吨防疫物资,包括防护服7000套、头罩3000只、防毒面罩10000个,将运抵香港国际机场。

按常规操作,这批货物将在香港国际机场报关提货,再走陆路转运到内地,这样至少需要几天时间。怎样才能最大节省时间?

广东驻港企业珠江船务决定用最高时速可达40节的高速客轮“铭珠湖”轮完成此次水路转运,以大大节约时间。为保障通关顺利,珠江船务积极沟通有关部门,最终获得在香港机场海天码头、广州番禺海关的“绿色通道”,建立起一条从香港到内地的“水上特殊航线”。

然而,用客船装载货物对珠江船务来说是首次尝试,也是一次挑战。

12日晚上8点,物资运抵香港国际机场,需连夜装载物资上船。而客船不具备货物装卸功能,大部分货物只能徒手搬运装舱。经过连续6小时的奋战,17吨物资于13日凌晨2点顺利完成装船。经过1个半小时的紧张航行,顺利抵达广州莲花山口岸。他们又加班加点,4小时内实现现场查验通关、搬运。

13日早晨5时40分,所有防疫物资完成通关并装车,分别运往湖北、广东抗疫前线时,所有的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五大箱防疫物资人肉带回

特约记者 柯珂

2月4日11时20分,中国船级社(CCS)大阪分社总经理李斯强乘坐的航班降落北京,与其一同落地的还有整整5大箱支援一线的防护设备。

原来,2月3日,CCS大阪分社购置了第一批抗疫物资,准备发回国时,经多方联络却发现均无法保障在最短时间内运回国内。于是,为了尽快将救援物资送到前线,李斯强决定人力运输。

面对国内防疫物资告急,CCS义不容辞按下了“快进键”,全球各个分社则发动各方力量,主动承担起防疫物资的采购和运输工作。不仅如此,CCS的验船师执行检验任务到哪里,就抓住机会在当地购买。

然而,运输时效性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为了能第一时间将救援物资运送国内,CCS积极寻找每一种可能的路线和方法,人力带回、国内转运正是其中之一。

这些防疫物资运抵国内后,在CCS总部统一调度协调和指挥下,CCS员工提前等候在国内各口岸和机场,收到货物即刻通过顺丰速运将货物发送到医疗机构,实现了转运工作无缝连接,发货零延迟。

截至2月6日20时,CCS共从海外购置符合医疗机构要求的防护服23235件,口罩8880只,防护面罩62个,陆续送往国内。根据医疗机构的物品需求,CCS的海外物资采购工作还在紧张进行。

跑好1300公里水上接力赛最后一棒

华曦 金校

2月7日15时,船长205米、载有76个集装箱紧急物资的中国籍集装箱船“万兴达”轮,在长江引航员的引领下,安全及时靠泊南通通海集装箱码头。

据悉,“万兴达”轮由辽宁营口港发出,从港口装货开始,一场特殊的接力赛就迅速展开。码头连夜紧张装卸、各个方面积极协调、快速办理进出港手续……最后一棒交在了长江引航手中。

南通引航站接到申请后,上下高度重视,进行全面细致的部署和安排。共产党员、一级引航员冉瑞洪,提前一天抵达宝山待命,为了便于组织协调,实现“双保险”,引航站业务科副科长唐仁康也加入其中。通过周密部署,“万兴达”轮历经1300多公里、61个小时,最后通过引航“绿色通道”得以快速抵达南通港。

据了解,“万兴达”轮装载的76个集装箱紧急物资为生产口罩的主要原料,货物抵港后将快速运至相关口罩生产企业,为当前防疫物资保障工作雪中送炭!

“忙过这段,我们好好弥补!”

特约记者 刘敏

早上,三峡船闸处运行三值集控操作员杜鹃悄悄地把准备好的饭菜端上桌,用罩子罩好,压上一张叮嘱的纸条,又轻轻走进婆婆房间,给三岁女儿掖好被子,才出门坐交班车,赶往40公里外的三峡船闸。此时,丈夫乔波还在三峡船闸当班。

今年腊月三十晚上,听闻武汉封城的消息,正在周边娘家团年的夫妻俩马上意识到,怕宜昌也这样,就赶紧带着74岁的婆婆、即将要高考的大女儿和不到3岁的小女儿,驱车赶回宜昌市内,挺进“疫”线。而其他归家的伙伴们却因疫情被“封”在了城外,一时间,三峡船闸运行人员告急。

夫妻俩二话不说,做好防护后,每班在工作岗位工作长达12小时。在高负荷的工作状态下,夫妻俩还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处内组建的“先锋突击队”,随时准备在人手不足或发生异常时顶上去。

每每下班回家,看见累得说不出话来的婆婆,夫妻俩只能愧疚地宽慰老人:“妈妈辛苦啦,忙过这段,我们好好弥补!”

临危“逆行”四姐妹

特约记者 薛力强

这是一场争分夺秒的决战,来自祖国各地的白衣战士们源源不断地驰援武汉,发起一场与新冠肺炎疫情的决战!

2月9日,来自天津港口医院的四名医护人员顾娟、杨加月、秦思妍、谭雨萌临危“逆行”,在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与天津市第五批医疗队汇合前往武汉。

“港口医院四姐妹”中,年龄最大的36岁,最小的25岁。已经是9岁孩子妈妈的队长顾娟表示:“作为一名党员突击队员,在关键时刻就要挺身而出。我已经把孩子交给家里的老人照料了!”

2月12日,“港口医院四姐妹”正式进入方舱医院。由于是第一天开舱,接收病人的数量很大。发放口服药、餐食,安抚病人情绪……看似轻松的工作,却因厚厚的防护服和病人较多而变得艰难。

“由于是全副武装,全身衣服都不透气,上班不到十五分钟,我们的衣服就被汗水全都打湿了,护目镜也起了水雾。为了保证工作进度,有很多姐妹都穿了纸尿裤。”杨加月说。

每到一个班次结束后,四姐妹相互看着彼此湿透的头发、口罩和护目镜的压痕、耳后磨出的水泡,就相互打气鼓劲。返回驻地后,还要经过严格的洗手、漱口、冲洗眼睛、热水沐浴,正式准备用餐时已近午夜。

战“疫”虽艰辛,但有千千万万个四姐妹一样的白衣战士在前线,胜利终将到来。

联防联控 坚决做到“一断三不断”

统一指挥 全力阻止疫情蔓延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

连日来,在全国各地的港口、码头、船舶,都会看到水运人防控疫情的身影:从防疫物资到重要生产生活物资,他们用专业的判断与尽责的担当,科学调配运力,严格管控各类船舶,提醒船方做好消毒工作,提示旅客、船民做好自身防护,对来往旅客进行体温检测……构筑起了阻击疫情传播的坚强屏障。

在这场必须打赢的战“疫”面前,全国水路交通干部职工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根本遵循,严格落实交通运输部“一断三不断”防控原则和一系列具体要求,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同时间赛跑、与疫情较量。

在湖北,省港航管理局要求各港口码头在坚持船员不上岸、港口人员不下船的前提下,保障港口正常生产作业。船舶运输企业主动提供船舶防疫检查安全承诺书、船员身体状况自查登记表,确保不携带疫情,不扩散疫情。

在湖南,各级水运管理部门每日安排人员通过视频监控、现场检查等方式对辖区内渡口、客运码头、货运码头进行巡查,防止私自渡运、非法营运,有效阻断水路客流的疫情传播。在湘江望城段,水运管理部门对25艘疫源地船舶集中隔离,统一采买、逐船配送生活物资;在湘江湘潭段,湘潭市地方海事局联合公安部门、中医院设立1处水上疫情流动监测点、3处水上疫情固定检测检疫点,全面构建水上疫情防控网。

在江西,省港航管理局要求各港口对进入江西的所有船舶进行严密管控,严把码头船舶、人员、货物进出口关;各渡口对来往人员进行细致检测,做到严守严控,防止疫情流入。为防止疫情通过水路传播扩散,南昌市已暂停水路经营性旅游客运。

在浙江,2月8日12时起,所有经由省际入浙的内河货船船上人员均需进行防疫检查。在7处内河省际入口,由卫生健康、公安、交通港航(地方海事)等部门联合设立检查站点,定人定岗定责,实行24小时勤务。

疫情发生后,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迅速设立综合协调、行业防控、水上交通安全监管、航道与通航安全保障、三峡枢纽通航安全保障等专项工作组,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水路运输保障工作。局本部、局直属单位、分支机构、派出机构、一线执法单位等五级24小时值班,及时有效处置突发事件。

珠江航务管理局及时统筹好珠江水系、琼州海峡各地水路运输防疫监督指导工作,调整运输运力投放方式和规模,确保出岛高峰忙而不乱、井然有序。同时,配合地方政府建立健全琼州海峡疫情联防联控机制……

“宁可十防九空,也一定要切断传染源。”全体水运人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落实最严格的监测,采取最果断的行动,推动最周密的保护,以百倍的信心坚决打赢防控疫情阻击战。

非常之功 水上防疫不留死角

“你好,工地已经停工,请不要随意进入,外出要戴口罩!”2月8日上午,江苏高邮航道站的工作人员在无人机的“助力”下,成功劝返一位试图进入工地的市民。利用“航政执法车艇+无人机”进行巡航,航道站确保辖区内水上防疫工作无死角。

与无形的病毒作斗争,考验着水运行业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压力面前,水运人时刻将人民放在心中,非常时期用好非常之功。

自1月23日起,三峡通航管理局每天组织的碰头会“雷打不动”,认真研讨并明确全方位、无死角的“一揽子”疫情应对方案。尽管人员紧张、物资紧张,各种困难接踵而至,但各单位之间同舟共济,防控有力。

繁忙的琼州海峡,也是海南省交通运输厅水运处的疫情阻击主战场,严格落实港口航运监测、管控,努力做到港口“零输入”。自1月24日起,推行严格的检测程序,构筑旅客进港、登船、出港三道防线,确保过海旅客100%接受体温监测;推行过海旅客健康申明卡制度,积极配合地方政府推行流动轨迹告知书。

一张大桌子、一部电话、几台电脑、一台甚高频,还有一个专门存放工作资料的立式柜……广州番禺海事处青年职工关煦东,24小时应急值守,充分利用广东智慧海事平台及微信、电话对辖区船舶,特别是对高速客船、渡船发布疫情防控安全提醒信息,密切关注湖北方向入穗船舶,协助现场执法人员做好宣传提醒和联防联控。

一次次值班值守、一次次登船检查、一次次排查登记,水运领域干部职工闻令而动、不留死角,切断病毒水上传播途径,为人民群众筑起坚不可摧的水上生命防线!

升级方案 畅通水上运输“生命线”

阻断病毒传播渠道,也要保障防疫物资、生活物资和重要生产物资水路运输通道不断,保障水上运输“生命线”。

日前,在长三角内河最大的钢材集散地——浙江省德清升华临杭物流园区码头上,高大的龙门吊在场地里来回移动,将一捆捆钢材吊装到岸边堆场。“刚刚德清县港航管理局送来了通行证,等下卸完货,我就可以回常州了。”船老大陈小双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德清升华临杭物流园区内聚集着100多家钢贸企业。2月11日,园区开始局部复工,200多艘满载钢材的船舶需要解除封航管制。湖州港航部门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建立长三角水上疫情管控微信群,率先推出保民生通行证机制,实现江苏、上海等航道沿线海事部门的信息共享、通行互认,成功开辟出一条跨省水上绿色通道。目前,安吉上港、德清临杭、长兴天顺等7家港口和物流企业已逐步复工,港航部门已发放“通行证”267张,运送电煤、工业原料以及抗疫前线所需重点物资22.4万吨,集装箱4627标箱。

连日来, 长江海事部门对重点物资运输实施“四个一律优先”举措,对重点物资运输船舶做到“优先安排计划、优先进出港、优先靠离、优先装卸”。

长江航道部门投入217艘航标艇、测量工作船,2000余名职工维护航道;开班19个信号台指挥船舶安全通过13个浅险弯曲狭窄河段;安排33艘工程船舶在9个重点水道疏浚施工,确保了长江干线航道安全畅通。

作为长江黄金水道的咽喉,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切实把“一断三不断”要求落到实处。1月22日至2月10日,三峡枢纽累计安全运行402闸次,过闸船舶1364艘次,货运量495.87万吨,两坝船闸安全运行,船舶过闸稳妥有序……

近期,各地迎来了返程复工人潮。面对疫情防控关键期与春运返程高峰期叠加,各地水运部门和企业在原有疫情防控工作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方案,升级防控措施,全力阻击疫情传播链,保障旅客出行平安。

在江西南昌,南昌市港航管理处组织执法人员继续督促水运企业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按要求对场站及船舶每日进行病毒消杀,并落实领导带班制及24小时值班制,加强安全巡查,加大隐患排查,为正常复工提供安全保障。

开航有责,防疫尽责。全国水运人既抓好疫情防控,又着力服务复工复产工作,以扎实有效的实际行动,全面实现“一断三不断”总体目标。

记者 蒋利 张召学 邹立新 黄金 特约记者 殷黎 李璐 刘敏 罗春艳 罗俊峰 陈宇 周雨顺 通讯员 陈珺 杨胜军 余素兰 茅琼之 黄媛媛

高效保障 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两不误

疫情发生以来,水运行业既构筑起阻击疫情传播的坚强屏障,也保障重点物资运输,统筹推进建设项目复工,实现了防疫民生“两手抓、两手硬”。

优先转运 重点物资畅其行

作为物资转运重要枢纽,天津港、广州港、厦门港等各大港口均已开通防疫物资(包括生产原料)“绿色通道”,组织骨干人员、设备,对重点物资优先靠泊、优先作业、优先通关、优先发运。

以辽港集团为例,2月上旬,在辽宁海事局的保驾护航下,集团已累计运载防疫物资的集装箱船舶14艘次,装卸集装箱820余个,转运各类防疫物资超过2.2万吨。

在这一特殊时刻,防疫物资还享受着航运企业赋予的“免费特权”。

2月7日,一辆装载600箱、重7000斤灵芝药品,由中国邮政承运的救援物资运输车辆通过“渤海晶珠”轮由大连经渤海后,经陆路运往湖北随州,比全程陆路节省1天。

山东渤海轮渡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时间为救援物资运输车辆免费办理乘船手续,并在2名司机“测温”登船后,为他们免费提供了高等级客房休息。目前,渤海轮渡多次免费运输装载医疗物资、救灾物资的车辆,确保了90多吨的救援物资按时顺利送达。

让防疫物资最高效地到达有需要的地方,是水运领域各部门、企业在疫情防控中工作原则之一。具有海外业务网络的央企,则充分发挥多网点、全链条的优势,实现抗疫物资的跨境筹集、转运,彰显了责任与担当。

“国家有需,外运必达”,物资运输车辆上经常能看到这句话。连日来,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外运)将1820箱救援物资送至武汉火神山医院项目工地,将10车约320吨双氧水等医疗用品从安徽省合肥市发至武汉;由中国外运全程进口的13万只口罩从韩国运抵江苏省南京市,一辆满载10吨口罩原材料的中国外运卡车,经过48个小时长途跋涉,抵达重庆丰都……经过多方合力,真正做到抗疫物资“零等待”接力驰援。

面对一线医护人员防护物资告急,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火速部署,发挥海外网点多的优势,及时协调全球121个国家和地区的253个境外机构,通过统筹内部各方力量,打造了一条集团总部、下属疫区单位与境外采购人员的供求关系链。同时,派专人对接境外货源渠道及物资转运工作,积极为抗击疫情提供物资保障。

众志成城,防疫和民生,一个也不能少。

2月4日晚上11点半,阳逻港的集装箱铁水联运示范基地依然灯火通明,山东菏泽驰援武汉的275吨蔬菜提前运抵,正在卸货。这批无偿捐赠的物资由菏泽市委、市政府部署,价值230余万元。

武汉港发集团旗下的铁水联运示范基地正是此次捐赠的承运人。为保障这批救援物资能以最快速度到达目的地,该基地迅速协调铁路部门,打通了联运流程。从发运到完成调拨中转仅耗时24小时,提前至少12小时。

“大家顶着巨大防疫压力,全力做好群众生活物资保障。”该基地负责人姚志强表示,他们将为这批物资提供免费堆存仓库,以便按计划、分类别、分批次配送到市民手中。

整合堆场资源,调整船舶靠泊计划,第一时间安排船舶靠泊,第一时间组织卸船作业,并协调相关口岸查验单位,提供全方位快捷优质服务……连日来,水上重点物资的高效运转故事一直在全国上演。

创新举措 复工开工平稳有序

保障复工复产就是保护社会的免疫系统。近日,全国大多数地区迎来复工复产,一批重点水工项目相继复工。

“所有船舶请注意:请将舱外食物、衣物收到舱内,船上所有人员在舱内不要出来。30分钟后,我们将用无人机对船舶进行消毒。”2月11日上午,正在巢湖港岱山作业区停泊的船舶都收到了巢湖市地方海事处“皖海巡127”轮发出的通告。

“最近,越来越多的船舶复工,海事人员用无人机消毒,真是及时又实用!”现场一名散货船船员由衷地赞叹。当天上午,无人机共起飞5架次,作业时间近2小时,共为70艘船舶进行了消杀作业。

各地、各单位除保障航运企业生产运营外,还积极开通“绿色通道”,实现“特事特办”,全力保障水运工程复工开工。

日前,天津港大港港区北燃LNG项目配套码头工程、中石化LNG二期工程等国家、天津市重点工程项目进度受到影响。为此,大港海事局安排专人对接,开通涉水工程相关手续办理“绿色通道”,采取微信、视频等方式提供业务指导;将通航安全保障方案技术评审以函询等“不见面”方式开展,最大限度地保障工程开工相关手续办理的无延时、无障碍。

针对水运工程复工形成的人员流动性,曹妃甸海事局强化了现场动态监管。在唐山乐亭菩提岛海上风电场300兆瓦示范工程施工现场,海事人员重点对施工船舶安全状况、船舶消杀情况、施工人员及船员上下船管控、登记报告及体温监测情况进行督导提醒,为工程建设营造积极的工作环境。

疫情期间,安全工作更要常抓不懈。连云港海事局多渠道提前摸排辖区节后复工开工的5个项目、22艘船舶、432名船员情况,掌握详细复工时间、船舶、船员等情况,并做到恶劣气象及时预警、提前防控。

中国船级社则通过“远程+现场”的定制措施,保障武船集团32.5万吨矿砂船“ORE YANTAI”轮如期交付。

据了解,中国船级社青岛分社通过远程办公梳理疫情中交船的风险点,利用视频会议、邮件等方式完成部分核验;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在现场完成重点、风险点等其他核验。2月12日,武船集团与该船船东分别在青岛、北京如期完成电签交船。

想尽一切办法,创新工作思维,积极保障复工复产,有效助力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两不误。

实习记者 王肖丰 特约记者 马艳玲 柯珂 通讯员 王建波 曹天庭 王佳林

党员在前 构筑防疫“红色堡垒”

一封封带着鲜红手印的请战书、一张张无比坚定的面孔、一次次疫情摸排……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水运领域党员干部把使命责任扛在肩上,冲到最前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抗击疫情一线高高飘扬。

坚守岗位 义无反顾选择“逆行”

疫情肆虐,武汉是核心区。长江航运总医院党组织带领全体党员和医护人员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守护生命安全的坚强防线!

1月26日,医院10名医护人员支援收治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武汉金银潭医院;2月4日,第二批7名医务人员再次“逆行”,奔赴武汉方舱医院支援;2月6日,驰援雷神山医院……哪有人天生就不怕死?只因为有了人民的需要,他们就义无反顾地选择“逆行”,把危险挡在自己前面!

在医疗战线上直接对抗疫情是英雄,在交通战线上做好保畅防疫同样是英雄。

党员宋宁宁,三峡海事局庙河海巡执法大队队长。全民战“疫”以来,作为这支队伍的“头雁”,宋宁宁一直“硬核”在线:为全面提升疫情防控能力和特殊时段的服务水平,他总结提炼出100%安全防护到位、100%防疫知识宣传到位、100%通航政策宣传到位等10个“百分百”安检服务方法,力保安检质量效率和安检人员自身安全。

“肩负着保障过闸船舶和三峡水利枢纽水域安全的重任,特殊时期,坚守一线,我们绝不后退!”这是宋宁宁和团队成员的庄重承诺。

疫情发生后,作为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工作的“老兵”,珠江航务管理局运输服务处处长蔡海卫马不停蹄地赶到海南,与当地同事并肩作战:督导相关港口、船舶严格落实上级疫情防控要求;督促港航企业为做好旅客体温监测,对每航次的船舶消毒,督促船员做好个人防护……每天和同事到各港口检查防控情况,对每项工作进行再部署、再落实。

正是因为这般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在珠航局及琼州海峡两岸港航管理部门、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春运以来,琼州海峡已安全运送旅客200万人次,海峡航线3000多名船员没有一例感染……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工作,哪里就有党员当先锋、作表率。

下沉一线 为防疫增添生力军

“现在是防疫关键时候,我们要减少人员流动,你就在家待命,尽量不要出门啊!”交待完正在休假的职工在家待命后,全国巾帼建功标兵、长江泸州航道局烟灯房信号台台长陈建琼开始了新一天的值班。

疫情当前,陈建琼每天总是第一个起床对信号台办公区域和生活区域进行消毒、逐个给女工测体温、擦拭信号旗、检查各种仪器,保障航道的安全畅通。

信号台所在的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年前大多数人员都已返乡过年。为了做好联防联控工作,陈建琼主动和村委会联系,并发动信号台职工利用休息时间加入到入户宣传、排查工作中。“没事尽量不要出门,不要窜门,出门要带好口罩……”在陈建琼的带领下,信号女工和村干部跑遍了泸弥村,做到联防联控工作无死角。

近日,为进一步充实基层力量、落实落细防疫举措,烟台打捞局第二批近70名党员志愿者出发,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他们奔赴沈海高速福山收费站与芝罘岛交通卡口的疫情防控第一线,协助开展车辆检查、人员疏导、信息登记、安全提醒等工作。同时,已经在芝罘岛中里社区路口执勤了13天的志愿者们继续坚守岗位。

该局党员积极响应地方“双报到,同战‘疫’”行动号召,积极投身防控志愿服务工作中。仅一天时间里,党员志愿服务者就服务各类车辆1200余辆、人员2000余人。

“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面前,交通救捞人从来都是逆风而行、越是危险越向前。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党员要始终站在第一线!”该局党员李宗政说。

党旗飘在一线,堡垒筑在一线,党员冲在一线……大江南北、沿海内河,水运领域党员干部正以昂扬的斗志,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人民的诉求和祖国的召唤,坚守在水上防疫斗争一线,用实际行动发出疫情防控最强音!

本报记者 蒋利 特约记者 刘敏 姜海波通讯员 梁洪铭 金静 江婷 张建林

战“疫”者说

越是辞旧迎新、万家团圆之时,就越离不开坚守。今年春节假期,我又没“放假”。在每天的值班中,我要清楚地了解辖区各码头作业计划,掌握辖区船舶动态,特别是通过电子巡航手段,重点关注辖区19艘工程船的值班人员及防抗疫情工作落实情况,每天都要询问各个公司和项目部的人员动态和身体状况,做好处理突发事件的准备。内部防控也要“硬核”,确保海事处自身的战斗力。

牺牲我这一个“小家”的团圆,却换取大家的平安喜乐,值得!

——厦门海事局同安海事处处长 程杨涵

作为一名普通客运站安全员,深知自己责任重大。每天我带领职工及时对两处候船厅、母婴室、卫生间等公共场所喷洒消毒和开窗通风;连夜整理打印病毒预防宣传单,向到站旅客发放。同时,积极调配口罩、手套、防护服和消毒液等防护物资,及时发放到职工手中。

现在返程客流明显增多,疫情防控任务也随之加重,我能做的就是:认真仔细,每天坚守到航班全部离港后才回家,把所有乘客平安送走。

——山东港口烟台港客运站安全管理员 吴晓辉

我和妻子朱蓓都在邵伯船闸管理所工作。疫情发生以来,我和航管中心的同事们一起负责省外来船只筛查工作;和青年团员志愿者一起向船员发放宣传材料和口罩,提醒他们自我保护;和远调站的同事一起落实好电话、微信公众号远程办理业务,开启“不见面”模式。妻子朱蓓则承担起信息报送、岗位消毒、口罩物资采购放发等工作。

今年春节,本来准备在家里好好陪陪马上就要“小升初”的儿子,但是现在情况特殊,我们必须做好防控工作,只有将疫情这个敌人击退,我们的小家才能安好。我们是党员,虽然不能像医务人员那样直接面对疫情,但是可以通过做好本职工作,在阻断疫情蔓延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江苏省邵伯船闸航管稽征中心副主任 庄俊

安徽青弋江芜申运河水流平缓,多年来一直是运输船舶春节期间的汇集地。诸多船员不辞劳累在江面奔波了一年,习惯将船舶停靠在这里,回家与家人团圆。倘若不及时对停靠船舶进行详细、系统摸排,造成疫情蔓延,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作为班组长,这个春节我都在与疫情奋力抗争。每艘船舶我都要爬上船、查船号、发公告、找资料。通过反复摸排,把青弋江至荆山水域内停泊的所有船舶、船主的信息都详细记录在我的笔记本里。最近,一个船员见到我远远地喊:“陈大哥,请你放心,我们天天戴口罩,除了买菜,坚决不离开船。只要你在,我们永远安全。”这句话是对我的工作最好肯定,也将是我工作的无限动力。

——安徽省芜湖市港航管理局弋江港航处江塔所 陈言峰

编辑:吴世哲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