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场硬仗,蓝色铁军都拼尽全力

——天津海事局战疫情保运输助复工侧记

2020-02-22 09:03:59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作者:记者 吴楠 特约记者 马艳玲 -标准+

2月20日,记者从天津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的重要讲话精神,天津海事局提出16项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细化举措,确保防控疫情和复工复产两手抓。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天津海事干部职工靠前作战、忠于职守,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天津水域竖起了一道牢不可破的坚固防线!

争分夺秒 力保水上运输“一断三不断”

“疫情与春运交织,病毒传播途径要坚决阻断,交通网络不断,应急运输‘绿色通道’不断,必要的群众生产生活物资运输通道不断。”为了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一断三不断”的要求,天津海事局第一时间召开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专题会,研究更新《疫情联防联控工作应急预案》(简称《预案》),全局干部职工紧急动员,充实一线,全力保障船舶、船员安全,全力保障防疫物资、民生物资水路运输,全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水上出行安全。

疫情突发,一时间防疫物资告急!天津海事局依照《预案》,第一时间为运输防疫物资船舶开辟“绿色通道”,开展政务审批“极简”办理。2月13日3时52分,停靠在天津港东疆保税港区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的“新隆运28”轮,完成了3263吨防疫物资原料装船作业后,快速驶离码头运往曹妃甸,比预计离港时间提前3个小时。海事人争分夺秒,保证装载防疫物资的船舶从进港、靠泊、移泊到出港全过程无缝衔接不等待。

随着疫情的发展,重要生产生活物资告急!1月29日,新加坡籍成品油运输船“卡瑟丽娜”轮驶入天津港滚装码头。为压缩“卡瑟丽娜”轮通关时间,北疆海事局开启政务服务“绿色通道”,实施便捷办理。在紧张工作的同时,海事人没有忘记守护水上交通安全、海洋清洁的使命。他们科学调配现场执法力量,对船舶人员防护装备、油船管线连接、围油栏布设和船岸联系进行细致检查,并要求码头与船舶做好作业期间的信息沟通与操作配合工作。

天津,与祖国的心脏——北京近在咫尺。1月28日,“海鑫油618”轮载运1.65万吨航空煤油抵达天津中航油码头,这批航空煤油将输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全力保障首都空中交通枢纽正常运转,决不让一架飞机因为我们工作疏漏而延迟。”南疆海事局开通快速通关渠道,跟踪船舶动态,做好恶劣天气预警预报,督促船岸双方做好应急管理,用实际行动助力京津机场群航空煤油供应稳定。

每一艘满载重要物资的货轮安全顺利靠港、卸货,背后都凝聚着天津海事人24小时不眠不休,全力保障水上大通道畅通的担当和付出。1月24日至2月19日,天津海事局共保障3000余艘次船舶进出港,保障防疫物资运输船舶5艘次,累计保障运输重点物资船舶300艘次、货物1700万吨。

精准施策 为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随着疫情形势的发展变化,党中央、国务院果断作出部署,要求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

在天津各大港口码头,海上作业活动逐渐恢复。疫情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生产生活仍需继续,立于水上疫情防控、保障生产最前线,天津海事周密部署、精准施策,为水上复工复产有序开展保驾护航。

2月15日11时,115名海洋石油工业人员分别搭乘“润海661”轮等4艘船舶,从南疆港区渤海石油码头出发,前往海上平台作业。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大规模出港作业。

必须保障115名作业工人的生命健康,必须高效保障海上石油生产安全开展!南疆海事局锚定目标、迅速行动:运用协同管理平台,第一时间远程查看船舶出港报告信息,重点关注载客信息报告;对载运油田工作人员的船舶实施远程视频核查,明确乘客登船前检查措施、船舶隔离舱设置以及特殊情况应急预案;派出执法人员到现场守护;对4艘船舶进行全程电子监控;密切跟踪气象变化,第一时间通知到船,提醒做好应急准备……

在一系列精心的部署护航下,115名油田工人安全到达钻井平台,同时也标志着南疆海上油田从业人员倒班重新顺利启动。

为战“疫”加油,积极为复产复工提供支持,天津海事局各分支局都在积极行动。

在北疆港区,为了及时完成疫情防控期间首艘供油船舶备案,北疆海事局创新工作思路,提前制定船舶远程监测实施步骤和程序,采取视频连线,对船舶实施远程监测,协助船舶补充和纠正缺失材料,圆满完成疫情防控期间首艘供油船舶备案。

在大港港区,北燃LNG项目配套码头工程、中石化LNG二期工程等国家、天津市重点工程项目都在积极恢复生产。大港海事局创新工作方式,研究拟定了网络评审会议工作流程和标准,把专家技术评审现场会改为网上远程技术评审,组织引航、航海、海事等方面的5名专家及10余名单位代表,通过视频会议方式,从安全施工、船舶交通组织、应急保障等多个角度科学审查施工作业通航安全保障方案的针对性、合理性。加强施工水域巡查监控,强化拟复工、开工项目现场安全监管;建立涉水工程项目进展沟通联络机制,安排专人对接指导办理工程复工、开工各项手续;开通涉水工程相关手续办理“绿色通道”,最大程度保障工程开工相关手续办理无延时、无障碍;与属地管委会探讨建立重点工程综合服务保障机制,多部门联合办公、深入一线联合走访,实地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施工关键环节加大支持力度,全力推动港区重点工程复工、开工。

应急处置 来必战战必胜

疫情面前,对于每一名海事人都是一次考验。特别是应急处置,更是检验海事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关键时刻。

疫情发生以来,邮轮突发疫情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在天津水域,一场持续24小时的邮轮发热旅客联防联控接力赛圆满完成。

1月24日晚,一条消息引起人们高度关注:“歌诗达赛琳娜”号邮轮海上行驶中发现17人发热。船上有乘客3706人、船员1100人、房间1500个,这些数字在疫情期间意味着更大的责任。

“该轮将于1月25日返回天津国际邮轮母港!”接到天津市委、市政府通报后,天津海事局立即启动一级响应,作为此次突发应急事件处置工作成员单位,与地方政府、海关、边检等单位联合处置。

险情就是命令,行动刻不容缓。1月25日1时,天津海事局交管中心适时调整该邮轮的航行计划,指挥中心协调轮驳公司拖轮分批次护送滨海新区卫健委、海关检验检疫局人员及设备登船排查检测。

这是一场时间与生命的赛跑。在护送检测人员登轮的同时,天津海事局划定疫情海上隔离区,并设置电子警戒区,对该邮轮实施重点监控,对附近水域实施现场管控,发布航行警告,设立虚拟航标,提醒船舶避让。

在天津港主航道21号灯浮北侧抛锚的“歌诗达赛琳娜”号邮轮旁,“海巡0204”轮一直在邮轮锚泊水域应急值守,提醒过往船舶注意避让,防止水域污染,防控突发事件,保障进出港船舶安全有序通过。

检测人员对全船游客进行逐一体温测量,发现17人有发热状况。直升机以最快的速度送检。3个小时的检测,显得尤为漫长而紧张,最终17份送检样本结果全部为阴性,但这一刻海事人仍然不敢放松,邮轮上的3706名乘客渴望着平安返航回家。

编排船舶航行计划,优先保障邮轮安全进港靠泊,海巡船全程监护……当最后一名乘客下船时,连续执行了十几个小时任务的海巡船才开始返航。

1月26日零时15分,“歌诗达赛琳娜”号邮轮应急处置结束,旅客转运和疏散平稳有序。有了众志成城的共同作战和海事人的倾心守护,3706名旅客回家的路变得安全又温暖。

保障水上乘客的安危是海事人的神圣职责,保障船员的利益,海事人同样肩负千钧重担。2月7日19时37分许,北疆海事局接报中国籍“东成茂”轮二管轮郭某连续两天出现发烧症状,申请下船就医,北疆海事局第一时间启动辖区船员疫情应急预案进行处置。发挥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作用,多方协调协助船方申请就医,同时派员赶赴码头现场应急协调;在指导船舶做好自身安全和加强船员防护工作的同时,会同船舶、代理、码头和卫健委等相关部门,将生病船员送往医院。同时,海事部门加强对该轮远程监管。2月8日,该生病船员就医后体温恢复正常,初步排除新冠肺炎。

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天气状况亦不稳定。2月13日,天津市海上搜救中心办公室发布有关防抗强降雨和风暴潮工作的通知。关键时刻,天津海事人依旧保持铁军风范,工作不乱、不断。

为全面做好防范工作,保障水上交通形势安全稳定,东疆海事局运用“三位一体”立体巡航手段,海陆空全方位、多维度监护,全程把控重点船舶上线、下线、靠泊等重要动态节点,开展无人机空巡185公里、海巡船巡航975海里、电子巡航1649海里。2月14日2时20分,天津海事局开始对天津港进行交通管制,暂停船舶航行动态累计9个小时,其间,天津港最大风力9级,最高潮位4.7米,交管中心播发安全提示信息100余次,为辖区船舶实施点对点提醒80艘次,及时处置疑似走锚险情22起。

每一次应急处置都是一次硬仗。保障水上交通运输安全顺畅、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天津海事人时刻保持冲锋的姿态。蓝色铁军,一往无前!

编辑:吴世哲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