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防控保运输 有序复产稳经济

——长三角港航一体化协同战“疫”

2020-03-03 10:20:46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作者:记者 金校宇 驻江苏首席记者 施科 特约记者 罗俊峰 陈忠 顾磊 -标准+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坚决执行交通运输部党组和长三角三省一市党委、政府有关疫情防控的总体部署,积极协调三省一市港航管理部门及港航企业强化责任落实,按港航一体化要求加强密切合作,做好联防联控,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以赴坚决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长三角地区水网纵横,航道密布。船员以船为家、流动而居,其健康状况对各地疫情防控有着重大影响。”上海组合港管委办主任徐国毅表示,为防止疫情通过水路蔓延,长三角各港航单位一方面做好水路疫情防控,严控船员下船,减少船岸接触感染机会;另一方面,在生产现场实施错时上下班、进场测体温、上岗戴口罩、室内勤消毒、优化用餐管理等措施强化陆侧管控效果。防疫情、保运输、抓复工、稳经济,长三角港航业以行动诠释使命,用坚守书写担当!

这是一次同病毒的较量,他们多措并举、科学施策,“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有效防止了疫情通过水路蔓延。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他们迎难而上、分秒必争,为重点防疫物资和生产生活物资运输架起绿色通道。

这是一次对初心的考验,他们矢志尽职、守望相助,有力保障了自身和产业链上下游产业复产复工。

共克时艰 一体化联防联控

上海组合港管委办在配合长三角三省一市各交通主管部门积极构建各自区域范围内交通运输防控体系的同时,以一体化为抓手,着力构建紧密团结、信息共享、通力合作、联防联控机制,坚决遏制疫情通过水路运输环节传播扩散,确保应急人员和物资及时运达,保障水路运输畅通可控。

疫情防控期间,长三角港航管理部门加强疫情水上管控信息互联互通,在确保船上人员健康、疫情受控的前提下,建立运行跨省定线航行的内河集装箱及重点物资运输船舶白名单信息通报机制,同时在重点航线货运疫情管控和恢复方面通力合作,从而确保跨省际航线“管控有力、复航高效”。

2月17日,第一批浙江省内河货船白名单信息报送江苏省地方海事管理机构。对列入白名单的船舶,江苏省地方海事管理机构将实行免查验放行,便利船舶航行。浙江省地方海事管理机构进一步强化船籍港监管,督促指导相关白名单船舶严格落实在过境江苏内河期间非紧急情况且未经同意不停泊、人员不上下船等制度,压实相关航运企业、船舶疫情防控责任。

衢山—小洋山、三江—岱山新城—小洋山两条航线,是舟山市人民群众直达上海的重要水路通道,部分基础食品、农副产品、冷链食品等民生物资,以及工程机械、零配件等重点企业必需的生产物资都经由该航线运输。在航线因疫情管控需要中断后,部分岛上居民生活物资和企业复工生产物资出现供应困难。浙江省港航管理中心经评估后认为,舟山市已连续六日无新增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为低风险防控区,满足在有效管控的前提下开始复航的条件,向上海市交通委提出复航申请,两单位在长三角港航一体化协商机制的基础上,加快工作效率,及时高效批复复航申请,两条航线的货物运输自2月20日起复航。在长三角后续跨省际航线的科学复航上,港航一体化协商机制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在保障防疫物资和民生物资运输业务正常开展,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方面,长三角各港口企业也统一行动。疫情防控期间,上港集团、浙江省海港集团、江苏省港口集团、安徽省港航集团都出台了相关费用减免政策。

守土尽责 织密疫情防控网

在南京港、镇江港、扬州港、苏州港的码头,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岸边的港口工作人员把交接单或生活补给品装在网兜里,通过一根长长的杆子,传递给另一侧的船员。非常时期,关爱是“一根竹竿+一个网兜”。

疫情发生后,长三角内河航道上相继设立了多个省际检查站,上海市地方海事局长湖申线水上检查站就是其中之一。在这里,船员们正在海事执法人员的引导下,到检查站的相关窗口登记信息、测量体温。

站长陶亚林介绍,长湖申水上检查站下游抵吴淞江、黄浦江,上游连京杭大运河,可谓“通江达海”。目前,该站近30位队员日夜轮流值守,白天配合公安、卫健委工作人员测温、登记,晚上安排船舶顺航道有序停靠。“受天气、风力、潮汐等自然因素影响,早上水面起雾,视线不好。晚上指挥船舶停靠,没有其它照明方式,只能依靠巡逻艇上有限的灯光。”陶亚林说,在有限的条件下,同志们不怕困、不言苦,坚守职责、毫不动摇。

与陶亚林一样,安徽阜阳船闸小艇班班组也顶风冒雪坚守在水上抗疫第一线。近期,阜阳地区气温骤降、风雪交加。按照联防联控工作部署,他们每天在配合海事、卫生防疫部门做好过闸船舶信息登记和船员体温检测等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还肩负着保障船闸通航畅通的责任。此外,他们还主动向船员宣传防疫知识,并积极为缺少防疫物品的船员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当前,各行各业陆续加大复工复产规模,船港界面活动增加、车辆进出港区频繁、港区人员密度增大等不利因素增加了防疫难度。”徐国毅说,针对不断变化的防控形势,三省一市港航业再部署、再优化,确保“外防输入、内防扩散”防控目标实现。

返程后如何做、上下班途中如何做、入楼工作如何做、入室办公如何做、食堂进餐如何做……随手打开一家港口企业的公众号,一系列通俗易懂、专业可操作的疫情防控知识便映入眼帘。

在做好知识普及的同时,不少企业的生产场地、食堂还布置了座位隔板、一米线等,引导员工适应疫情防控下的新要求。在门卫设置检查岗,对往来人员、入港车辆司机进行体温测量,并逐一登记备案……一切看似繁琐的措施,都是为了职工的安全。防疫,一个人都不能掉队!

全力以赴 重要物资快进快出

2月2日,通海航运公司接到江苏省港口集团指令,应交通运输部关于切实保障做好重点物资运输相关要求,需将一批粮食类物资运往武汉。

通海航运公司快速响应,第一时间组织运力,协调船舶及船员,积极对接、配合做好海事机构及港口企业工作要求,安排“伟翔号”轮担任此次重要运输任务,同时按照疫情防控工作要求,配备必要的疫情防控用品,切实做好船员防护,确保货物安全、船员健康。

经过102个小时,安全航行710公里,满载146个标箱粮食等重点物资的“伟翔号”轮于2月7日10时30分顺利抵达武汉港阳逻港区。负责承运的船长史有才坦言:“能够承担此项运输任务,全体船员都感到十分光荣、自豪!”

武汉物资告急!湖北物资告急!战“疫”开始以来,长三角港航部门积极开展多部门联动协作,健全沟通协调机制,及时掌握防疫物资、生活物资和重要生产物资运输需求等信息,同时,按照“一断三不断”的要求,简化审批手续,开辟“绿色通道”,做到防疫重点物资水上运输“零等待”,重点物资运输船舶“优先进出港、优先靠离泊、优先装卸货、优先办查验”。

1月28日3时10分,载有抗疫救援物资的“中远海运人马座”轮较原计划提前近1日靠泊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船上装载医用防护原料——进口杜邦面料的2个40英尺集装箱,在完成卸船、装车等作业后,快速离开码头,直奔台州生产工厂。

指针回拨到12小时前,宁波舟山港调度指挥中心收到信息,台州黄岩某物资用品厂有两个集装箱的货物急需卸提货。该厂是国内少数几家专业生产医用防护服的工厂之一。鉴于当时全国医用防护服紧缺,该厂正在加班加点赶工生产,急需集装箱中的面料投产。这批面料共计34.88吨,展开面积约84万平方米,可生产20万件医用防护服。

“保障抗疫物资疏运,我们责无旁贷!”负责接卸“中远海运人马座”轮的宁波北仑第三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立即着手调整码头作业计划,调配优质资源,重点保障后续挂靠该轮的10号泊位装卸作业。与此同时,该公司联系相关口岸单位,尽量缩短仍停于10号泊位的“虹城”轮手续办理时间,尽早使该船完工离泊,“腾出”最佳靠泊潮水时间,为“中远海运人马座”轮提前靠泊创造有利条件。前期的准备工作还远不止这些——加紧制定车船直卸方案,安排专用绿色出卡通道,指派专人和货代、船公司、车队分头联系,了解提箱所需手续的办理情况……一切为了抗疫物资及时疏运!

除防疫物资外,重点民生物资运输也需要特别关注。近日,上港集团就接到一份特殊的任务:83个集装箱、2000吨中央储备冷冻猪肉,直供武汉。该集团立即行动,组建工作组协调组织,充分发挥上海港海铁联运优势,统筹协调上海铁路局、中铁、中粮等,迅速完成任务对接,全力保障重点物资运输“绿色通道”畅通。

2月10日13时,满载着经上港集团洋山港区进口的首批8个冷冻集装箱197吨冷冻猪肉,从上海芦潮港铁路中心站顺利始发,驶向武汉吴家山集装箱站。

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江苏省同样全力以赴,开通水路应急物资“绿色通道”44条,对保障湖北生产生活的煤炭、矿石、油品、燃气、粮油以及集装箱等重点物资船舶优先安排靠港作业,力保干线航道船闸安全畅通,重点物资运输有序。2020年1月29日至2月15日,江苏省交通船闸开放闸次1.6万余次,通过船舶7.2万艘次,货物通过量6654.4万吨,省内各港口发往湖北煤炭98.97万吨、矿石212.07万吨、油品14.29万吨、燃气1.06万吨、粮食13.22万吨、集装箱3240标箱,合计499艘次、342.85万吨,为全国战“疫”主战场持续“输血”。

迎难而上 助力产业链复苏

2月17日,宁波舟山港集运公司28辆集卡驶入码头,车上载着来自中策橡胶集团新湾仓库的出口轮胎,它们将搭乘远洋货轮出口至南美和欧洲。至此,中策橡胶集团积压的430箱轮胎经宁波舟山港易港通平台协调运力后,全部运抵码头等待出口。

对于已复工的杭州中策橡胶集团而言,按照惯例,一半以上的轮胎需要由地方车队运输至宁波舟山港,再出口到世界各地。受春节假期和疫情影响,地方车队大部分集卡司机尚未返岗,运力严重短缺,导致货物大量积压。

宁波舟山港快速组织力量,为中策橡胶成品轮胎出口开辟“绿色通道”。同时,旗下集运公司、铃与物流克服自身运力紧张问题,错峰调配司机,挤出运力保障配合每日运输需求。2月3日至17日,宁波舟山港利用自身平台优势,共为中策橡胶集团安排了15批次集卡出运,为其解决了燃眉之急。

随着防疫工作的推进,各行各业正逐步复工复产。长三角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确保港航业生产平稳有序,既是为了保障防疫物资、生活物资快速运输,也是为了国民生产不断不乱。

“一手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一手打好生产经营攻坚战。”长三角港航业信心坚定。

安徽省港航集团第一时间制订了《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方案》,并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复工前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明确了领导体系、责任分工、疫情管控、复工防护、应急处置等要求,保证复工方案落实到位。

浙江省港航系统按照“人管住,物畅通”的总原则,围绕“一图一码一机制”的“精密型智控”体系,将工作重心从疫情防控转向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手抓。据初步统计,浙江省现有复工复产码头泊位共1646个,产能恢复率为83%。沿海港口万吨级以上码头已复工复产252个,复产率达97%。下一步,浙江省港航管理中心将统筹港口水运行业生产特点,指导各地主管部门服务企业做好复工申请、科学制订复工计划,及时掌握并帮扶企业解决复工复产面临的困难,有序推进全省港口水运企业复工复产。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集卡运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沿海沿江地区外贸发展和各港口运营的一道难题。

一方面,部分司机返程不畅或生活生产的必要条件无法保障;另一方面,目前,跨省界公路运输业务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素,例如返程后是否再次被要求自我隔离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集卡司机的复工意愿。

为保障复工车队具备充足的防护物资,2月17日,宁波舟山港集团易港通公司与集运公司协商成立以党员为主的志愿者队伍,第一时间联系平台入驻的260余家合作车队,分批将防护物资送到一线。“现在防护物资很难买,外地返回来的司机都很需要。”诺安车队负责人再三道谢。

由于陆上集卡运输未能完全恢复,港口货物提离缓慢,进口冷藏清关箱在上海港堆存量较高,对用户物资供应造成一定影响。

“在努力扩充港内资源及寻找港外堆场补充基础上,上港集团进一步发挥‘公改水’优势,解决公路跨省运输限制,多管齐下,多渠道开展疏运与周转,最大程度保证冷藏物资供应通畅有序。”上港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继81个冷藏箱以“公改铁”方式运输至武汉之后,2月16日,首批32个马士基冷藏清关箱,经长江水路运输陆续抵达太仓正和码头。上港集团通过与班轮公司马士基及客户单位积极协商,将原本以公路运输提离港区运往江苏方向的冷藏清关箱改为以水路运输。既解决了当前公路运输及港口冷箱堆场资源紧张问题,也为有需求的客户提供直接连接港口和航运企业服务网络的新通道,帮助用户缩短陆上运输距离,降低成本,保障冷藏物资供应。

在水运工程建设方面,上海组合港管委办正积极协调各相关单位,推动六大行动方案中涉及的工程项目按时间节点复工或开展复工前准备。计划今年开工的项目正在抓紧完成开工前准备,确保按时开工。

2月19日,随着湖嘉申线航道嘉兴段二期工程复工,浙江省11个省管内河三级航道和总投资超过5亿元的四级航道在建水运项目全面复工。京杭运河二通道新开挖段和八堡船闸工程等两个亚运项目2月15日复工后,其杭州辖区内6个施工合同段已百分之百复工。此外,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6—10号集装箱码头工程、连云港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连云港区段、连云港赣榆港区10万吨级航道延伸段工程、淮河航道临淮岗复线船闸工程等长三角地区重点水运在建项目也已投入紧张有序的建设中。

编辑:吴世哲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