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表示:完善疫情风险评估处置,邮轮发展危中有机
从2月3日返回并停靠日本横滨港,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乘客被隔离;到2月27日所有乘客下船结束,船上共有705人被确诊感染新冠肺炎,其中4人死亡,“钻石公主”号事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
针对一些停止邮轮航行的呼声,2月17日,路透社报道,世界卫生组织突发事件规划执行主任迈克尔·赖安表示:“如果我们因为可能同潜在的病原体存在潜在的接触,而破坏世界上每一艘邮轮,那么我们的界限在哪里?难道我们要停止全球所有公交车的运行?”赖安指出,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情是零风险的,他呼吁关于邮轮的决定,都要基于确凿的证据。他补充表示,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要基于公共卫生科学以及证据,泛泛的措施对解决问题无任何裨益。
那么,为什么疫情会在“钻石公主”号邮轮上暴发?邮轮上对于疫情的应急处置存在哪些难点和问题?邮轮是否还是一种相对安全的出行和旅游休闲方式?在我国大力推进邮轮业健康发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海运强国的背景下,该事件会给今后邮轮经济发展带来哪些警醒和启示?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
及时建立邮轮公共卫生应急处置预案
建立口岸传染病和疫情监测体系,对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进行研究和分析,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持,保证突发事件得到高效科学处置。
事实上,还原“钻石公主”号邮轮事件始末,不难看出,该船在处置突发疫情的时候存在以下争议:当船舶管理者得知此前下船的香港乘客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时,并未立即采取措施。此后,邮轮管理混乱、区域分隔不严密、人员流动无序,部分服务人员可能成为传播载体,接受隔离检疫时,患者、疑似者、密切接触者未完成分类,混在一起隔离;隔离环境中的患者筛查和移送诊疗效率低下,全程缺乏必要专业指导和医疗支持;有乘客漏检下船。
从某种意义上讲,“钻石公主”号邮轮事件在管理上的疏漏远远高于邮轮本身对疫情带来的影响。
疫情发生后,应该实行人员初检、分流、消毒、隔离和救治等配套工作,这超出了邮轮自身的设计能力,应急救助方案必不可少。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郑炜航表示,建立针对疫情的港航旅应急响应机制是下一步完善邮轮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行业互助组织应探索升级应急预案、应对策略,构建一套完整、科学、实用的国际邮轮传染病疫情风险评估方法及程序,帮助口岸卫生检疫人员根据风险判定结果,采取不同措施有效应对相关传染病疫情。
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梅俊青建议,乘坐邮轮的游客应进行健康申报,出现相关症状的病人将被拒绝登船。同时,应建立口岸传染病和疫情监测体系,对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进行研究和分析,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持,保证突发事件得到高效科学处置。
多部门联防联控可有效控制疫情
及早启动源头管控是阻断邮轮疫情的最根本措施。建立联动协作和信息共享机制,形成从口岸排查、邮轮防控到岸上处置一套完整的防控体系和规范的处置方案,明确联防联控职责、措施、程序,尽量保证零输出、零输入以及零感染。
“及早启动源头管控是阻断邮轮疫情的最根本措施。”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叶欣梁表示,在疫情发生第一时间须启动源头管控机制,地方政府、口岸联检单位、卫生健康部门和港口部门、邮轮客船公司等单位要建立联动协作和信息共享机制,形成从口岸排查、邮轮防控到岸上处置一套完整的防控体系和规范的处置方案,明确联防联控职责、措施、程序,尽量保证零输出、零输入以及零感染。
科学、精准的港口排查是邮轮疫情防控的关键环节。据了解,为避免邮轮在锚地检疫,目前,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在新建的客运楼中配备了先进的无接触测温通道,能够对每一名出入境旅客进行快速测温。在这次疫情防控中,这些设备、设施发挥了重要作用。港口海关也针对性地制定了口岸排查方案, 严格按照专业的流程对每一名体温异常的旅客进行排查,科学处置疑似病例,确保邮轮的公共卫生安全。
疫情发生后,海事部门也可发挥专业优势,对相关单位和部门处置邮轮疫情给予信息支持。连云港海事局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副主任张兴中认为,海事部门可以通过现有的电子化、信息化手段和口岸单位、挂靠港口国之间的海事信息通报机制,了解船上疫情情况及船舶、船员、旅客等相关信息,除了海事系统的船员任解职登记等系统,还可根据边防检查站相关系统,获得旅客更精准的信息。海事部门一旦获悉邮轮、客船上出现船员、旅客感染或疑似感染疫情时,也应第一时间向地方政府、疫情防控部门以及口岸船员、旅客检疫主管单位报告,并保持沟通,了解相关单位、部门对船舶、人员疫情防控拟采取的措施,便于在海事职责范围内进行决策和采取行动。
“地方政府因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允许船舶进港时,海事部门应协调海关、边检等单位快速为船舶办理通关手续,协调港口单位安排专门泊位,进港时开辟‘绿色通道’,采取措施确保船舶全程无延误‘零待时’进港靠泊。”张兴中表示,出现疑似感染或感染疫情,海事部门应禁止发生疫情船舶的生活垃圾、医疗垃圾按常规方式处理,必须经过专业的防疫机构指导。
另外,专家建议,在建设邮轮母港的同时,要特别关注母港城市及腹地应对重大疫情的能力。
改进空调舱室设计 升级医疗隔离区
邮轮的安全设计要遵循“预防风险,减少生命财产损失”的基本原则,通过改进是可以做到本质安全的。
国际邮轮载客量较大、人员密集,医疗卫生条件有限,航行时间较长,存在很多无窗可开的房间,大量的密闭空间完全依靠中央空调通风。
“今后,我国在设计建造邮轮的项目中应增加靠舷侧景观房(带阳台或者带窗),减少甚至取消封闭的内舱房。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保证每个居住舱室的新风换气,避免封闭舱室空气内循环造成的病毒扩散。”中国船舶七〇四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郑楠桢介绍。
据了解,目前高端豪华邮轮正逐步取消封闭的内舱房,即使是靠船中的舱室也有与中庭相连的内阳台,保证与外界的通风换气,既可以提高环境舒适度,也能有效避免病毒传播。
郑楠桢说,另一方面,应在设计过程中改进空调系统,增加净化杀菌功能,在防止病毒传播的基础上,进一步杀灭病毒。目前邮轮大多采用的是新风加风机盘管空调系统,该类型系统虽不会造成病毒在相邻舱室内通过空调通风管路传播,但是无法有效杀灭病毒,如果能在空调系统中增加带有净化杀菌功能的设备,则可有效提高空调通风系统整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国内的舰艇、医疗船等已大规模采用该类设备,相关技术成熟可靠,设备尺寸有限,成本可控,可以作为邮轮空调设计的升级功能。
邮轮的安全设计要遵循“预防风险,减少生命财产损失”的基本原则,通过改进是可以做到本质安全的。中国船级社相关专家认为,未来在舱室布置、通风系统、隔离设施、公共区域安全设计、灰水及垃圾处置等硬件和设施方面应有相应的调整和改进,届时设计和建造标准相关的公约、规范和标准会有相应的措施出台。
“在邮轮上增加更加专业安全的医疗区域也是很有必要的。在医疗区域中,对发现的病患进行及时有效的隔离,可保证船上其余人员的安全。”郑楠桢表示,邮轮上一般都设置有医疗区,但都是应对一些常见疾病,虽然根据国际海事规范要求,医疗区与其他区域有一定隔离措施,但遇到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就束手无策了。建议升级邮轮医疗区域设计标准,增加杀菌过滤设备,采用独立的空调通风设备,保障医疗区域的安全,同时避免病毒扩散的可能。
也有专家从此次美国在“钻石公主”号撤侨事件中得到启发。美国将14名刚刚确诊被感染的游客以及密切接触者隔离在飞机上的集装箱——CBCS集装箱生物控制系统中,在这10多个小时的空运途中,最大限度确保了300多名乘客的安全。
“如果全面改造邮轮上的通风系统,邮轮上管道空间势必加大,与之相应的是需要调整层高,进而对船舶的稳性产生影响。而且,全面的新风系统会大幅增加船上的能耗,对邮轮运营的成本产生极大的压力。由此,未来通过全面改造邮轮的通风系统来提升应对疫情能力的方案恐怕不容易得到实施,因为这不单是修改标准这么简单,背后还牵涉到经济性和成本,是一个综合权衡的过程。”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专家谢燮表示,美国CBCS集装箱生物控制系统为邮轮的防疫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不需要全面改造邮轮的通风系统,而是在船上配备几个具有独立通风系统的CBCS集装箱生物控制系统,就可以在疫情刚发生时对少数感染游客实现隔离,避免疫情在船上形成不可控的态势。
邮轮仍是监管乘客经验最丰富的行业之一
邮轮行业应加快补齐短板,再造业务流程,优化现有结构,实现降本增效,迎接行业全面复苏后的新挑战。
从历史资料可以发现,这并不是邮轮第一次遭受病毒打击,之前时有发生的譬如病毒和流感都是很好的例子。就连国际邮轮协会也认为,在监管乘客和船员的健康状况方面,邮轮业是装备最完善和经验最丰富的行业之一。
皇家加勒比游轮亚洲区主席刘淄楠强调,应理性看待几艘邮轮出现疫情的情况,不能简单归因于邮轮安全性。一般邮轮的乘客空间比并不低,通风系统也可以单向通风,和其他公共娱乐场所一样,在防止疾病传播方面,并没有特别的弱点。
尽快消除全球旅客对邮轮的焦虑、恐慌感,是全球邮轮人的共同目标,需要有所作为、共同行动。邮轮业作为旅游业的一种,短期内受到此次疫情的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大家对中国邮轮市场充满信心。为防控疫情传播,国际邮轮公司近期取消国内各大港口航次,国际邮轮公司表示不会从中国市场退出。
星旅远洋国际邮轮有限公司总经理黎明表示,负面舆论对邮轮市场的复苏影响会很大,邮轮行业应当加强对邮轮安全性、舒适性的普及宣传及标准化体验,切实消除游客对于邮轮出行的顾虑。
“现阶段,应针对各邮轮公司的防疫措施和流程组织检查,出台在中国市场运营的邮轮公司的卫生检疫筛查报告。”叶欣梁表示,及时公示在疫情发生的不同阶段政府和邮轮公司联动的应急响应方案,扩大宣传邮轮出行的安全保障。
危机常常蕴含机遇。酷森邮轮管理(上海)有限公司COO孙毅认为,中国邮轮旅游市场以新客为主,影响消费动机最大的因素是安全,此次疫情对邮轮的健康安全系统提出新的要求,或将为中国的邮轮设计和建造企业创造弯道追赶和超车的机会。
深圳招商蛇口国际邮轮母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雪峰表示,邮轮相关企业应把此次危机当成行业发展中必不可缺的极限生存大考,与时俱进、积极应对,一方面加快补齐短板,再造业务流程,优化现有结构,实现降本增效,以便疫情结束后以最快的速度重新开展业务,挽回损失;另一方面主动拓展和完善产品线,进行人才培训与人才储备,迎接邮轮行业全面复苏后的新挑战。
□记者观察
面对疫情需主动作为而非因噎废食
交通运输部1月30日发布《交通运输部关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水路运输保障有关工作的紧急通知》,其中第四条是“加强国际邮轮运输指导,有关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会同卫生健康、文化旅游、海关等部门,积极指导相关国际邮轮公司开展邮轮运营疫情防控风险评估”。通知要求,各邮轮公司要针对当前疫情防控严峻形势,结合邮轮载客量大、空间密闭、疫情防控难度大等特点和市场客源情况,深入开展风险评估,审慎决定暂停航线的恢复,切实做好邮轮疫情防控工作。
各大国际邮轮公司近期也出台了相应的措施应对疫情,比如乘客在登船前上交体检报告、邮轮避免在亚洲港口停靠、取消航程并退票补偿等。
令人欣慰的是,疫情发生以来,“歌诗达赛琳娜”号、“歌诗达·威尼斯”号等邮轮迅速响应、高效处置,为阻止疫情扩散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放眼长远,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邮轮运输旅游成为新型休闲消费方式,市场快速发展,自2006年市场起步以来,我国邮轮旅客运输量年均增长40%以上,2017年达到243万人。
2018年9月,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联合制定印发了《关于促进我国邮轮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35年,我国邮轮市场成为全球最具活力市场之一,邮轮自主设计建造和邮轮船队发展取得突破,体系完善、效率显著的邮轮产业链基本形成,邮轮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国务院此前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要求,“强化大中型邮轮等自主设计建造能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就我国邮轮产业高质量发展而言,危中有机。基于我国有效应对非典及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我国可制定切实有效的邮轮应急突发事件处置预案,规范船舶管理方的主体责任;利用我国邮轮产业后发优势,改进邮轮安全性设计,让邮轮之旅不仅是奢华、舒适的代名词,同样也是安全之旅、责任之旅。
□应急处置成功案例
“歌诗达·赛琳娜”号:一级响应相关部门联合迅速处置
1月24日晚,“歌诗达·赛琳娜”号在海上行驶中发现15人发热。船上乘客3706人、船员1100人,全船4806人的安全健康告急。该轮于1月25日返回天津国际邮轮母港。
天津市委、市政府当机立断决策部署,全力以赴应急处置:“歌诗达·赛琳娜”号邮轮停驻锚地暂不进港;立即组织专家、医务工作者登船采样、开展流调,第一时间掌握现场情况,为进一步决策提供依据;天津国际邮轮母港全部邮轮航线停航。
天津市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指挥部总指挥疾驰国际邮轮母港。接到天津市委、市政府通报后,天津海事局立即启动一级响应,作为此次突发应急事件处置工作成员单位,与地方政府、海关、边检等单位联合处置。
1月25日1时,天津海事局交管中心适时调整该邮轮的航行计划,指挥中心立即协调轮驳公司拖轮分别、分批次护送滨海新区卫健委、海关检验检疫局人员及设备登船排查检测。在护送监测人员登轮的同时,天津海事局划定水上隔离区,并设置电子警戒区,对该邮轮实施重点监控,对附近水域实施现场管控,发布航行警告,设立虚拟航标,提醒船舶避让。
经检测人员对全船游客进行体温检测,发现17例发热状况。直升机以最快的速度送检。船下,各部门密集布防。“海巡0203”轮在邮轮锚泊水域值守应急、全程护航,确保一旦险情解除,可在最短时间内安全进港靠泊。
经过三个小时的检测,17份送检样本经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1月26日零时15分,“歌诗达·赛琳娜”号邮轮应急处置结束,全部转运和疏散平稳有序。
“歌诗达·威尼斯”号:“绿色通道”疏散乘客筛查隔离两手抓
1月25日,深圳海事局接到“歌诗达·威尼斯”号邮轮将于次日到达蛇口邮轮母港的报告。此时,距离武汉“封城”2天。
深圳海事局指挥中心当即联系了蛇口海事局政务中心,详细了解该邮轮离港前报备的相关数据,并与港口和船方沟通联系,第一时间获取了船上乘客、船员的具体情况,将相关信息整理后向上级部门报告,避免不实言论的扩散。
掌握详细情况后,深圳海事局立即进入应急状态,第一时间建立起领导决策、现场处置、沟通协调等工作小组,与深圳市现场处置指挥部保持密切联系,与海关、边检、邮轮公司等部门单位建立起即时工作联动、信息通报机制,确保信息通畅、沟通有序、配合到位。
随后,深圳海事局持续开展区域交通管控和现场警戒,为登船检疫人员、引航人员提供交通安全保障;启动搜救中心应急响应预案,调集应急处置力量、海巡船艇及附近船艇做好应急处置准备;启动绿色通道机制,为该轮办理进出口岸的相关手续;对船上生活污水储存设施等进行重点监控,预防可能出现的疫情传播。
1月26日,负责执行任务的蛇口海事局工作人员,已早早到岗待命。深圳海事局指挥中心派专人持续关注该轮动态,“海巡140201”轮在辖区内巡航,保障邮轮安全进港。
6时,“歌诗达·威尼斯”号邮轮准时靠泊。蛇口海事局通过视频、甚高频等手段对邮轮在港期间情况进行监控,根据检测进度及时跟进乘客离船方案。
在蛇口海事局为邮轮办理相关业务的同时,深圳市疾控中心和海关检验检疫人员登船对全体乘客逐一测量体温并进行筛查。经过筛查,除此前出现发热症状的9人外,又出现4例发热病例。专业人员对13人进行采样,并立即送至深圳市疾控中心实验室进行检测。排查过后,船上有武汉居住史和接触史的148名旅客需进行集中隔离和医学观察。
1月27日0时,在“海巡140201”轮的护航下,“歌诗达·威尼斯”号邮轮驶离蛇口港。当日1时,深圳海事局接到通知:“13份送检样本均为阴性,排除新冠肺炎感染。”
“和谐云港”轮:短时间完成靠泊140余名乘客顺利归国
1月29日下午,连云港海事局交管中心接到电话:从韩国开往连云港的“和谐云港”轮上有3名乘客出现发热症状,船上还有140余名乘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开辟‘绿色通道’,让船舶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靠泊,让发热旅客第一时间得到诊疗,打消其他乘客的顾虑”,布置完工作之后,交管中心又通过电话和高频向代理及船方详细了解情况,指导船方做好隔离观察、体温检测和安抚乘客工作,并第一时间将信息通报海关检疫和卫生疾控等部门,疏导港区船舶让清航道,安排船舶无延误快速进港……
在海事部门紧张有序的指挥下,“和谐云港”轮第一时间安全靠泊,经口岸卫生检疫部门确认,排除了新冠肺炎疫情,140余名归国乘客顺利踏上了祖国的土地,也彰显了疫情形势下,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
编辑:吴世哲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