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们戴着特制安全帽调试架桥机。 记者 冀云洁 摄
狂风夹杂着漫天黄土,时而放开喉咙咆哮,时而疲惫地喘着粗气,像洪水猛兽般一股脑冲过来。狂风,像一个恶魔,撕扯着头发,像要从安全帽里硬扯出一绺来。
3月13日,在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化(德)高速公路跨省际通道立交桥施工现场,记者与这样的一场大风不期而遇。此时,工人们正在紧张忙碌着,有的调试柴油发动机,有的养护架桥机,技术人员有条不紊地指挥着,仿佛对这样的大风习以为常。
“在这样的环境下施工,很冷很辛苦吧?”面对记者的提问,工人们的回答有点出人意料:“早上刚出来的时候有点冷,现在反倒浑身热起来了,而且防护设备多了,有口罩,还有特制的安全帽。”
记者这才注意到,工人们清一色都戴着厚厚的黑色皮帽子。“这边天气冷,而且风又大,这种帽子既挡风又保温,所以特意给他们定制了。戴口罩的要求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情。”现场的技术员杨建明介绍,当地人常开玩笑说“一年两场风,从春刮到冬”。
此时,草原冰雪已经融化,可由于气温低,草木还没有发芽,大风裹挟着沙尘,吹得工人们睁不开眼。“每天从工地回来,衣服早已看不出原来颜色,脸上、鼻腔、嘴里全是沙子,现在,戴上口罩,再也不会一天‘进嘴4两土’了,这个措施在疫情结束后也值得继续推广。”杨建明说。
“不在现场,一定是在去现场的路上。得围绕既定目标优化组织施工,加快施工步伐,还得做好疫情防控。化德县的病例前天刚刚出院,现在去往村子的人还得登记,我们一点也不敢松懈。”苏化高速公路乌兰察布市段项目建设分公司经理刘晓波说。因为今年项目复工时间提前,而且疫情防控工作与项目复工、安全生产需要同步推进,他和管理人员每天奔波在已经复工的工点上。
二秦高速公路是一条连接内蒙古二连浩特与河北秦皇岛的快速运输通道,苏化高速公路是其中的重要路段,主线全长156公里,投资估算66.5亿元。早在3月1日,该项目参建人员就陆续进场,并积极与属地卫生防疫部门建立员工健康档案,落实体温监测、人员隔离、居所消毒等措施,在推进复工复产的同时,紧抓疫情防控。
3月5日,项目原留守人员及内蒙古籍返岗人员开始对架梁设备、碎石设备机械等进行调试、检修。3月10日,梁板架设、碎石储备、路缘石安装等工作启动。
采访即将结束,风依然在嘶吼,一眼望去,辽阔的草原上,巨大的风车在迎风飞旋,一群群牛啃着干草。该项目建成后,黑色的“缎带”将载着当地百姓脱贫奔小康的梦想不断伸向远方。
编辑:吴世哲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