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志强(前右)与塞尔维亚总统三碰肘。
全家照。
中国赴塞尔维亚抗疫专家组前往机场。
编者按:
中国南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机务工程部航材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彭华的父亲彭志强,是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也是中国驰援塞尔维亚医疗专家组的组长。
今年春节期间,彭志强就已投入到国内的战疫工作中。他远赴塞尔维亚后,儿子彭华和家人常常通过新闻了解父亲前线动态,也尝试着用日记记录下这段时间的日常。借此,他们想对远在塞尔维亚的父亲说:“您安心战斗,我们和妈妈的那口热汤,都在等您回家。”
1月23日
父亲春节前投身战疫
今天上午10时起,武汉市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从这一天起,爸爸就正式投入到这场全国范围的战“疫”中。
每晚做饭前,妈妈都让我问爸爸:“彭华啊,你问一下爸爸晚上回不回来吃饭呐?”
“爸爸说晚上在单位吃。”我说。
“哦,好的。”妈妈略带失望,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还是很担心爸爸的身体。
面对传染性极强的病毒,爸爸是一个义不容辞的战士。整个春节期间,他每天都要及时收集统计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的数据,指导广东省各市、区疾控中心一线防疫工作,到现场对新增病例作流行病调查。
一天晚上11时到家后,爸爸突然接到电话,说还有数据需要复核。他立刻放下碗筷,走向书房伏案工作,直到半夜我们起来给儿子换尿布,发现书房的灯还亮着。
2月29日
“你们俩要当好飞机的医生啊!”
今天,广东确诊病例首次出现零增长,爸爸终于可以回家吃晚饭了。
下午,妈妈出门大采购,4时多就开始为爸爸准备丰盛的晚餐。晚上7时,爸爸下班回到家,看着满桌的美食,还有满地爬的孙子,笑得跟孩子一样。
晚饭时,儿子方植坐在餐椅边,发现今天餐桌上多了一个人,小眼睛就骨碌骨碌一直盯着爷爷看。看着看着,他就咯咯笑,笑完又继续看,两只小短腿蹬啊蹬,兴奋得手舞足蹈。
晚饭后,爸爸开始叮嘱我们:“你们南航机务人就是飞机的医生,对不对啊?彭华,你平时要调整好作息,上夜班时要打起精神,有专机任务时要格外用心,保障好飞机安全,将海外同胞平安接回祖国。方芮,你刚结束产假返回岗位,要快速调整好状态。你们俩,要当好飞机的医生啊!”
3月14日
父亲接到命令援助塞尔维亚
国内疫情逐渐受控,国外疫情形势却不容乐观。
今天,爸爸接到命令,作为中国代表援助塞尔维亚。妈妈得知消息问:“那里情况怎么样?要去多久?”爸爸让我们放心,说他们一定会做好防护工作。
3月21日6时40分,熟睡的方植突然扭动了一下,然后伸伸懒腰,睁开眼睛对着我笑。我把他抱出房间,爸爸正准备出发去集合点。“爷爷要出发了啊!”爸爸亲了方植一口,就赶着出门了。
妈妈默默地站在窗口,看起来很不放心。我搂着她的肩膀,想起2008年汶川地震,广东紧急选派防疫专家组成第一支汶川特大抗震救灾卫生防疫队,爸爸正是其中的一名队员。
当年汶川南坝镇满目疮痍,爸爸与队友们在废墟上完成艰巨的消杀防疫工作,这个铁汉转业军人一声累都没喊过。
“爸爸经验多着呢,放心。”我安慰妈妈。
3月22日
塞尔维亚给中国抗疫专家“最高礼遇”
昨晚9时一过,我们一家就守在电视机前,等着央视《新闻1+1》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对中国赴国外抗疫专家的连线访问。
8个月大的儿子指着电视里穿红色衣服的专家说了一串“婴语”,似乎也知道爷爷远赴国外抗疫。
今天凌晨,我陪着妈妈守着电话,当地时间21日傍晚7时多,爸爸落地给我们报平安了。
清晨,早间新闻里播着“中国援塞医疗队抵达,受到最高礼遇迎接……”作为中国援塞专家组的组长,爸爸第一个下机,与塞尔维亚总统三碰肘,和组员们一起受到热烈欢迎。
爸爸,因为您是中国援外的一员,家里人打心底骄傲自豪。隔着屏幕隔着电话,多少不舍与担忧,都化作我们对您和其他英雄的无限信心。
您安心战斗,我们和妈妈的那口热汤,都在等您回家。
本文节选自彭华日记 张雨涵 改编
编辑:吴世哲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