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护山中平坦路 当使各有安心处
入选理由:一段路一个故事,一个标牌一个故事,一段防撞墙一个故事。个个故事铭心刻骨、记忆犹新,但无论还要历经多少个故事,李树斌都不会忘记公路养护的初心和保障路畅人和的使命。于他而言,看到百姓走上平坦的公路,就是对其辛勤付出最好回应。
在四川最南端,有座县城名叫会理。这个地处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小县城,不通铁路、高速公路,出入只能依托国省干道,高峰时段公路昼夜行车量可达1万余辆次,南来北往的车辆川流不息。
为保障这条出川入滇和会理、会东县脱贫攻坚的主动脉的畅通,李树斌倾注了无数心血。
在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李树斌始终坚持培育“路面是养护脸面、公路养护尽职责、公路安全我尽责、我的安全我负责”的队伍形象,坚守公路养护初心,牢记路畅人和使命,为助力贫困山区脱贫致富提供了坚强保障。
养护生产 从“门外汉”到交通能手
四川凉山公路体制改革后,李树斌将原州管的养护单位和县养路段合并成县公路管理局,并通过不断学习、探索、创新、蝶变,从一个对公路养护生产管理一窍不通的“门外汉”,成长为凉山公路养护行业的标杆。2018年1月,李树斌被交通运输部授予“全国交通技术能手”称号。
在公路管养实践中,结合山岭重丘公路养护难易程度,李树斌推行统分结合、路长实名养护公示制度,将养护里程细化到10个基层养护中心站和职工个人,在党员职工管养的路段设置党员示范路、路长实名养护公示牌,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养护责任到职工,不仅可以对辖养路段进行全天候养护管理,还能随时接受社会监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如今,会理公路沿线一面面“党员示范路”和“路长实名养护”的公示牌和沿途的风景相映成趣,为往来司乘打造了“路如彩带车似舟,心旷神怡行如游”的绿色公路环境,“会理养护经验”也受到了各级组织和广大群众的褒奖宣传。
履职尽责 为贫困群众带去人气财气
为解决养护里程长、养护职工少的矛盾,李树斌积极争取项目建设资金,利用单位设施设备,带领职工自主建设了公路机械化养护中心、应急抢险保通物资储备库,设置沥青拌和站、水稳层拌和站等设施,节约建设资金300余万元,建成后的机械化养护中心功能齐全,大大减轻了职工工作量。
通过加强农村公路养护,保障公路畅通,李树斌带领同事为贫困山区群众带去了人气、财气。在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工作中,患有脚疾的李树斌一直冲在前线,带领职工常常起早贪黑、加班加点,盒饭、方便面成为了他在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口粮。
为养好农村公路,李树斌发动村民当路长,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热情,齐心协力共同护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会理县“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2019年,会理县正式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认定为第三批四川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是四川省民族地区和凉山彝族自治州唯一获此荣誉的县(市)。
排查隐患 保障群众出行安全
山岭重丘区公路狭窄、坡陡、弯急,易发生交通事故,为尽可能根治隐患,李树斌带领公路管理局职工对沿线陡坡、高危路段进行彻底整治,拓宽内弯20处,增设钢筋混凝土防撞墙7600余米,加固滑坡路段的挡防工程16处,并在急弯视线差、长下陡坡路段增设导向标识、轮廓标和震荡标线,安装反光警示立柱,实现应安尽安,有效提高了公路的安全通行能力。
此前,该局负责辖养的108国道桐子林路段交通事故中的死亡事件时有发生,被往来司乘人员称为“鬼牵手”路段。经过整治后,这一路段因交通事故导致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为解决安防设施维修问题,李树斌在公路机械化养护中心成立应急抢险保通预防性养护站、标志标牌维修站,利用新技术,维修维护标志、标牌、生防工程路侧护栏,每年可节约财政投入500余万元以上,填补了当地养护生产单位无力开展恢复性建设的空白。
李树斌曾说过:“一段路一个故事,一个标牌一个故事,一段防撞墙一个故事,个个故事铭心刻骨,记忆犹新,但无论还要历经多少个故事,都不会忘记公路养护的初心和路畅人和的使命。”他用10年的坚守和担当,把这句话展现得淋漓尽致。
编辑:廖芊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