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好路对我们太重要了”

广西完善交通线网优化运输服务支撑脱贫攻坚

2020-07-27 09:38:45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作者:​特约记者 覃升 刘如萍 -标准+

“以前的泥巴路、石头路很难走,没人愿意来村里收购农产品,我们得步行一个多小时才能把养好的桑蚕挑到镇上去卖。一条好路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往日艰辛历历在目,如今生活有了大改观,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玉环村桑蚕养殖户卢建豪说,“路修通后,收购商直接开车上门,一次收购几百斤,我们省事不少!”

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更多像卢建豪一样的贫困地区群众打开致富大门。近年来,广西加快补齐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多措并举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提高贫困地区运输服务水平。全区基本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为支干、农村公路为脉络协调衔接的公路网,建制村100%通客车,交通对脱贫攻坚的支撑保障作用进一步增强。

深度贫困地区补短板啃硬骨头

一直以来,广西高度重视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补齐全区20个深度贫困县、30个深度贫困乡镇和1490个深度贫困村交通基础设施短板为目标,全面推进高速公路延伸覆盖、完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提高运输服务水平。

高速公路方面,广西建成了桂林至三江、资源至兴安、河池至百色等7条途经贫困地区的高速公路,新增龙胜、资源、东兰、巴马、凤山、乐业、凌云7个贫困县通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方面,2016年至2019年,贫困地区累计开工项目24个,建设里程1044公里。

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农村,“硬骨头”也在农村。为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广西将涉农资金重点投向贫困地区,在自治区“十三五”公路建设补助政策和标准补助资金104.08亿元的基础上,再增加安排补助资金184.45亿元,为贫困地区公路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和广西2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一里挂九梯”是从前交通状况的真实写照。大部分村屯山高路陡,群众外出一趟要花半天以上时间,货物全靠人挑、马驮。

2016年以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累计投入12亿元,新建改建通屯道路620条1160公里、桥梁68座650延米,全县乡村全部通了水泥路。今年5月,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

客运班线公交网络衔接融合

“电话预约用车真的帮了大忙,是‘救命’的客车。”提起通村客车,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共和乡弄亮村弄宏屯村民陆美玉的女儿十分感激。今年5月,74岁的独居老人陆美玉突发疾病,通村客车司机兰文建驱车两个多小时将陆美玉及时送到50公里外的县人民医院就诊,老人最终脱离生命危险。

大化瑶族自治县共有147个建制村,2015年以来,交通运输部门灵活采取公交、客运班线、区域经营、预约响应等方式推进建制村通客车,当地群众享受到了“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的便利。

近年来,广西不断巩固拓展交通扶贫成果,积极推动交通运输服务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为解决偏远地区群众出行需求,广西以多样化、差异化的客运经营方式实现建制村通客车,采取区域经营、循环运行、定制班线等经营模式,提高客车的运行效率和经营效益。在道路通行条件符合要求的建制村延伸公交线路、增加停靠站点,促进农村客运网络和公交网络合理衔接、有效融合。

截至2019年年底,广西共建成685个乡镇客运站,乡镇覆盖率达61.27%;开通农村客运班线3156条,日均发送3.6万班次。全区初步形成以南宁市为中心、各地级市为节点,市至县、县至乡镇、乡镇至村的公路客运网络。

下一步,广西将加快建立完善“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政策法规和制度保障体系,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农村公路管养责任落实、资金保障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

编辑:翟慧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