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通湘村 土家山寨拥抱新生活

2020-07-28 10:04:08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作者:朱标 记者 张召学 李家辉 董雅洁 -标准+
通零溪集镇乡道。朱标 供图

7月14日,雨后放晴。一大早,湖南省张家界慈利县高桥镇先锋村挖掘机专业户卢守家开着自己的大货车,装上挖掘机前往该镇皂泥峪村疏通水毁道路。

据介绍,卢守家把握住当地通组公路建设机遇,从1台挖掘机起家,发展到5台挖掘机,业务遍及慈利县、桃源县、永定区等地,女儿、女婿都成了他“编制内合同工”,他也成了当地有名的“挖机老板”。

聊起变化,卢守家说:“这几年,交通运输部门推进通组公路全覆盖,不仅让我找到了致富门路,也让快递、物流、电商进了村,山里的土特产成了发财的‘宝贝’,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通组公路 不漏一村

慈利县是革命老区,一度是省级贫困县,交通不畅严重制约着县域经济发展。为确保“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2017年以来,该县启动实施25户100人以上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设,吹响了向贫困决战的号角。

“一定要把通组公路建设打造成一项普惠工程,县委、县政府做你们的坚强后盾。”在项目启动大会上,慈利县委书记邱初开掷地有声。既惠及贫困村,也让非贫困村受益,慈利县把这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全面小康决胜年“一脱贫三促进六覆盖”重点任务,制方案,摸底数,确保通组公路不漏一村全覆盖。

拌和水泥强度怎样?质量监督是否到位?群众对“组组通”有什么意见和看法?农民工工资是否到位?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四不两直”走现场,点对点会商,面对面交办,把这件民生工程做实做好。“我们推动通组公路全覆盖,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得有半点疏忽和马虎。”邱初开说。

慈利县政府督察室对进度滞后乡镇进行专项督察,并将督察结果纳入县对乡镇的目标考核;县纪委驻县交通运输局纪检组,对建设资金跟踪监督,切实把通组公路建设成廉洁工程、民心工程。

县委、县政府重视,政府主导职责不断落实,交通运输部门工作开展也更加顺畅。慈利县交通运输局将建设任务分解到乡镇,由乡镇一把手负总责,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书,“周统计、月调度、季督察、年考核” “县验收、市复核、省抽查”督察检查工作一环紧扣一环。

产业发展 茶香弥漫

通组公路建设不仅改善了群众出行条件、改变了贫困乡村“山里山外两重天”的落后局面,更拉动了山区经济社会发展,为贫困乡村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慈利县依托便利路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推动全域旅游。慈利县的富硒大米、苗市丑橘、洞溪辣椒、土家腊肉等特色产品走向全国;龙王洞、江垭温泉、五雷山、朝阳地缝等景点游客络绎不绝;红岩岭、禾田山庄、美丽南山、四十八寨等精品户外旅游线路持续火爆。2019年,慈利县旅游收入达65.3亿元,全县整体实现了“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的目标。

“以前,我们这里路不好走,来的人少。这两年的变化很明显,客人越来越多,茶叶销量也直线上升。”张家界古道源茶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因为当地土壤富含硒元素,茶叶内有效成份含量高,买的人多,回头客也多,茶叶销路是越来越好。

杨柳铺乡腊树村不仅实现了通组公路全覆盖,还实现了“户户通”。村民彭作海利用交通优势,干起了养殖业,2019年全家纯收入40余万元,今年预计达到50万元。家里买了小车、拖拉机,去年还为贫困户低价供应猪仔80多头,为乡亲们让利近20万元。

在通组公路建设过程中,该县还全面加强公路管理养护,并建立了以村为主的管护责任体系,以贫困群众为主的管护队伍,以财政补助为主的分级负担机制。

目前,慈利县公路保洁员队伍吸纳贫困户158人,不同程度地改善了贫困户家庭经济条件,拓宽了贫困户就业渠道。“活不重,特别好。”高桥镇皂泥峪村贫困户杜慎财说,今年年初受疫情影响,外出务工的途径也被阻断,村里为他提供了公路保洁工作,负责村道清扫以及道路两旁绿化维护工作。“每天工作三四个小时,每月500元工资,能挣到钱,能顾上家,真是不错。”杜慎财笑道。

编辑:翟慧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