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富三村 蔬菜产销旺

2020-08-20 09:52:26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作者:​萧镇平 戴淑增 记者 薛荣泰 -标准+

蓬莱不是仙境,是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浦南镇下辖的一个村,位于九龙江北溪东岸。长泰龙津溪在这里汇入九龙江北溪,形成一个三面环水的地带。长期以来,这个村因偏僻、交通不便而发展滞后。

2019年年底,一条村路的通车改变蓬莱村的发展面貌,当地将这条路定名为“发展大通道”。芗城区浦南镇党委宣传委员黄伟铃说:“这条村路升格为县道丰武公路的一部分,北接华安县丰山镇,南至蓬莱村再接长泰县城武安镇。”“发展大通道”串联起3个村庄,乡村振兴的画卷就从这条路上铺展开来。

把修路列入民生实事

“浦南镇的蓬莱、溪园、渡东3个村,地理位置很特殊。”黄伟铃挂钩渡东村,对这里的情况很了解。芗城是漳州市的中心城区,大部分都在九龙江西溪北岸、九龙江北溪西南岸,唯有这3个村在九龙江北溪东岸,远离“大部队”,所以这3个村又叫“过溪片”。地缘劣势造成发展滞后,“过溪片”远远跟不上芗城及浦南镇的步伐,其中就包括交通基础设施。

郑国顺今年42岁,是土生土长的蓬莱村人,年轻时常在外务工。他说:“蓬莱是个好地方,可是过去村民心中的堵,外人哪里能知道。”以前,村里的对外通道只有两三米宽,路面坑坑洼洼,去一趟芗城要近2小时。

蓬莱、溪园、渡东地处九龙江北溪与龙津溪冲积三角地带,土地肥沃,适合种蔬菜,村民主要以此为生。蓬莱村党支部书记郑保辉说:“原先的村道太差了,从村中穿过,路窄且两边都是民房。每次看到运蔬菜的小农用车堵在村道上,大家心情也跟着堵。”

为打破制约瓶颈,芗城区委、区政府决心修建连接3个村的“发展大通道”,并列入2019年乡村振兴为民办实事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640多万元,双向2车道,全长3.4公里。

渡东村村委会主任李艺灵说,2019年年初,修路的消息在3个村里传开,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喜事。挖掘机、推土机等设备进场时,许多村民围观。

“现在,路修好了,村庄也变得干净整洁宜居,完全可以考虑回村创业了。”说话间,李艺灵接到一位在外务工乡贤的咨询电话。现在蓬莱、溪园、渡东正联合向有关部门申请,争取开通一班城区到蓬莱的公交车。

运输成本降低产业做大做强

公路通畅了,回村做起蔬菜收购生意的郑国顺赶上了发展的好时机。“这筐装好了,赶紧抬上车去。”在蓬莱村的“国顺蔬菜收购点”里,10多位村民正忙着分拣苦瓜,郑国顺指挥几名劳力将一筐筐装好的苦瓜搬到大货车上。

不一会儿,大货车满载着苦瓜驶上平整宽敞的新路。1小时后,它将出现在厦门同安闽南蔬菜批发市场。

65岁的村民郑启通种了近2亩蔬菜,一年可采收2个多月,每3天可采摘一次,每次可摘500多公斤。“一斤收购价近2块钱,还不错。以我现在的精力,再种2亩没问题。”他说。

新路一通,村民再也不用开着农用小车颠簸着运蔬菜。大货车运蔬菜,每公斤能省运费0.1元。郑保辉说:“现在大家种菜的积极性也高了,村里共有5个蔬菜收购点,一年下来,各类蔬菜销售量达几万吨。”

“今天又有10多车苦瓜运出去,看来今年蓬莱村收成不错啊!”看着飞驰而过的货车,溪园村食用菌种植大户林水波不偷闲了,赶紧准备种植底料。

借着“发展大通道”的东风,溪园村已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食用菌专业村。

林水波现有1500多平方米的蘑菇生产大棚和80万包白背木耳,年产值近百万元。去年年初,“发展大通道”开始规划,要从他的食用菌大棚边穿过,需征用他一部分土地。溪园村党支部书记林英明上门做工作,原以为要费许多口舌,没想到得到林水波的大力支持。“公路修好了,大货车可直接开到我的大棚旁边,运货方便多了。”林水波说。

溪园村现有食用菌种植户400户,蘑菇种植面积25万平方米,种植白背木耳500万袋,全村年收入达几千万元。新路通车后,每年可为村民省几百万元的运输费用。林英明说:“现在成本已经降下来,大家纷纷扩大规模,产业做得更大了。”

编辑:吴世哲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