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走近货车司机②丨“我为中欧班列运货,风雨兼程”

——记成都市运总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货车司机邹洪彬

2020-09-23 12:40:13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作者:本报记者 杨美霞 蔡筱懿 -标准+

9月17日清晨,四川省泸州港下起了雨,港区整齐堆放的集装箱被冲刷出崭新的颜色。天刚放亮的时候,邹洪彬就已经来到港区,进行出车前的准备。9时许,一个印有“中欧班列”标志的集装箱被吊装到邹洪彬驾驶的货车上。随后,邹洪彬驾驶车辆驶出泸州港,沿蓉遵高速一路行驶,经过约5小时车程后,将集装箱安全运送至成都市青白江区成都国际铁路港,顺利完成中欧班列“公铁水联运”中的公路运输环节。

作为成都市运总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的一名集装箱货车驾驶员,7年来,邹洪彬已经运输集装箱7500标箱、总重超过10万吨,创造经济产值超600万元,行驶100万公里未出现一起安全责任事故。日前,寻找“最美货车司机”系列采访活动媒体团走进四川,对邹洪彬进行跟车采访,亲历“风雨兼程为中欧班列运货”。

驾驶技术过硬的“汽车兵”

他在部队的时候就很优秀,来到公司以后也是。他驾驶技能好,综合素质也比较高。

“今天下雨要开得慢一些,不然路上容易打滑。”货车驶出泸州港,进入蓉遵高速后,邹洪彬对坐在副驾驶的记者说,“平时时速差不多是80公里,今天要降到70公里。”“控制好车速,不要开快车。”这也是邹洪彬平时跟徒弟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安全不能懈怠。”每次出车前,邹洪彬都会提前进行准备,对车辆的机油、水箱、轮胎、变速箱和后桥等进行仔细检查。“我把车子当成自己的朋友。车况好了,路上的心情也会很舒畅。”

对集装箱货车司机而言,除了耐心细致以外,驾驶技术也会格外被考验。“车子是反方向倒车,往左打方向盘是往右倒车,跟平常开车是不一样的;装上集装箱以后,车子高度有4.5米,经过桥梁、隧道时一定要注意限高;集装箱是要出口的,路上不能有一点破损,破一点就不能用了哟……”邹洪彬的同事杨晓明说,“不了解我们的人觉得我们开集装箱货车好潇洒,路上好威风。其实我们的心理压力很大,这么大的车可不能有啥子问题。”

不过,这些对曾经是“汽车兵”的邹洪彬来说似乎已经没有什么难度。从泸州到成都,固定的驾驶线路每个月要跑上十来趟,跑了这么多年,哪里拐弯、哪里限速,他比导航还要清楚;一般司机要花上个把月才能适应的反方向倒车,他只用5天就游刃有余,还总结出一套“看目标看远一点,转弯注意盲区”的经验传给徒弟……“我以前在汽车部队待过3年半,当时经常到路况特别差的地方开车,还跑过很多次川藏线,特别能锻炼驾驶技术。现在路况比以前好很多了,开车比以前容易一些。”

因为驾驶技术过硬,邹洪彬在2015年被选中参加由四川省交战办、四川省运管局、成都军区道路运输战备大队联合组织的“2015国防交通应急运输演练”,演练途经成都、雅安、甘孜等地,需要依次翻越海拔4200米的折多山、4412米的高尔寺山和4718米的卡子拉山,全程1528公里。历时6天的拉练中,邹洪彬与队友克服高原缺氧、车道狭窄、雪地路滑等困难,成功实施了车辆故障处理、更换车辆轮胎等5项演练项目。

“在折多山口的时候,我驾驶的8号集装箱牵引车刹车发生了故障。当时离大部队比较远,我就自己一项一项排查产生故障的原因,最后修好了车。”回忆起当时的凶险,邹洪彬一脸淡定,“作为交通人,传承和发扬“两路”精神,是责任更是使命。”

“您打算开车开到什么时候?”当记者问出这个问题时,邹洪彬不假思索:“我其实挺喜欢开车的,我应该会一直开下去,开到退休吧。”

只知道干实事的“实在人”

他不善言谈,就是一个只知道干实事的人。

一身正气、文质彬彬,这是记者对邹洪彬的第一印象。“他人很好,新来的司机路线不熟悉,他会耐心指导,分配到比较累的工作也从来不怕苦,是一个踏踏实实干事的人。”杨晓明对邹洪彬的“能吃苦、干实事”很是佩服。

2019年,为筹备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群众游行活动,四川主题彩车“逐梦兴川”主体部分由成都通过货车运往北京,时间紧、任务重。在接到任务后,公司安排邹洪彬参与运输。装车作业当晚,成都突然下起大雨。“本来我们司机只负责运输,不用装货的。看到这种情况,邹洪彬连夜冒雨帮助厂家将分装部件装车,快速完成了装车任务。”之后,邹洪彬和同行驾驶员们及时、安全、顺利地将部件送至北京接收点完成组装。“能被选中承担运输任务我觉得很激动,也很光荣。只要能为国庆出一份力,不用计较那么多。”邹洪彬说。

今年春节期间,邹洪彬回到遂宁老家过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2月5日,邹洪彬接到公司电话,说需要驾驶员上班,运输抗疫物资。“最初家里人是不同意我回去上班的,说太危险了。但我曾经是一名军人,这种时刻应该要主动站出来。所以我就和家人反复商量,最终家人都支持我返回公司。”邹洪彬说。

回到公司后,邹洪彬驾驶车辆将医疗用纸、消毒用品等抗疫物资从青白江区运送到成都周边的药厂和仓库。“其实心里并没有感觉到害怕。每次进入工厂的时候都会测量体温和进行必要的消毒工作,到达卸货区域后,收货人员要求我不要下车,就在驾驶室等待,是‘零接触卸货’,保护了自己也保护了他人。”

“邹洪彬在我们公司是出了名的心肠好。”同事闫其兵告诉记者,“有一次他出车结束后回到公司进行交接,结果发现一名同事在宿舍煤气中毒了,他赶紧开上自己的小车送同事去医院。后来邹洪彬也没跟别人说过,还是这位同事自己说起大家才知道。”

“邹洪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会抱怨,永远都是在积极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踏踏实实把每一件事做好。集装箱运输正是需要具有这种品质的货车司机。”成都市运总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董事长程伟说。

多式联运链条不可或缺的“螺丝钉”

邹洪彬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货车驾驶员,像他这样的驾驶员是运输企业和物流链条上的宝贵财富。

下午4时30分,邹洪彬驾驶货车抵达青白江区保税B型区卸箱。这个集装箱很快就将搭上中欧班列,沿“一带一路”驶向远方。

从泸州港到成都国际铁路港,是典型的公铁水联运线路。“泸州是四川省内重要的节点城市,从泸州港运来的货物正在逐年增加。此外,华南、华东的货物也是主要通过货车运送过来。中欧班列注重时效性,通过公路运输进行接驳更合适。”成都国际铁路港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市场部业务经理梁敏介绍。

“从原材料到生产线,从产品到消费者手中,货车司机保障了货运物流的‘最后一公里’,是物流链条上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成都市汽车运输(集团)公司董事长张华德说。

据悉,自2013年正式开行以来,中欧班列(成都)沿着“一带一路”来回奔驰,已经连续4年领跑全国。截至今年8月26日,中欧班列(成都)累计开行数量在全国率先突破6000列。今年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中欧班列(成都)不仅保持了平稳运行,而且逆势增长,一季度开行量同比增幅超过90%。在中欧班列提质增效的背后,有无数个“邹洪彬们”在默默付出,这些多式联运链条上的“螺丝钉们”保障了中欧班列的平稳运行。

在多式联运链条上,邹洪彬是“螺丝钉”,但对自己的家庭而言,他却是顶梁柱。“最开始我是不愿意让他做这项工作的,生孩子的时候他都不能陪在我身边。但是他喜欢,要坚持开车,我是一定会支持他的。”邹洪彬的妻子杨清说,“他是家里的顶梁柱,为这个家付出这么多,我会把家里老人小孩照顾好,让他开车不要担心。”

下午5时许,邹洪彬驾驶货车驶出保税区,开往公司停车场,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在经过休整之后,邹洪彬将接到新的任务,继续上路前行。


□记者手记

他们值得!

很多年前学车的时候,教练说:“遇到大货车能让着就多让着。”我以为教练是从安全驾驶的角度发出告诫,不料他接着说:“他们太辛苦,太不容易了。”

我一直不太能体会货车司机到底有多辛苦,直到这一趟我们跟着邹洪彬跑了一路。早出晚归,不论刮风下雨或是烈日当空,只要条件允许,他都奔波在路上。饿了就到服务区吃点东西,困了就下高速公路休息会儿。他们的安全带上系着家人的嘱托,身后运载着千家万户的期待与希望。

“没有海员的贡献,世界上一半的人会受冻,另一半人会挨饿。”货车司机也是同样的存在。货车司机就如同物流大循环中的无数“红细胞”,为社会输送着必不可少的“氧气”。

每每提起大货车司机,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车危险”“离远点”“门槛低”。通过此次采访,邹洪彬刷新了我对货车司机的认知。货车司机是一份值得尊重的职业,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吃苦耐劳、技术过硬、有责任感。

采访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与邹洪彬的家人和同事面对面,他四岁多的女儿也一起跟着来了。采访过程中她一直在问:“爸爸呢?爸爸下班了吗?”一直到采访结束,邹洪彬还在保税区排队卸箱。邹洪彬的爱人告诉我,每天邹洪彬出门上班的时候,女儿还没醒,下班回家,女儿已经睡了。但是他们的感情特别好,因为面对女儿的时候,他总是特别温柔。愿邹洪彬们也能够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因为他们值得。

邹洪彬的一天

6:00

天刚蒙蒙亮,邹洪彬已经起床。多年的军旅生涯让他养成了整理内务、提早做好准备工作的习惯。虽然一天有8个小时都在路上,但是邹师傅依然把自己打理得清清爽爽。

8:00

泸州港港区内,雨越下越大,却丝毫不影响邹洪彬有条不紊开始一天的工作。他拿着锤子绕车一圈,将20多个轮胎一一敲了个遍,通过听声音和观察外观,检查轮胎状况,紧接着检查水箱消防栓等设备,最后上车填写“发车前检查、行车中检查、收车后检查”的“三检表”。一切准备就绪,邹洪彬驾驶着被他视为“好朋友”的“川AAL021”驶向港口计划室办理提箱手续。

9:00

在场站提箱区,龙门吊下停着邹师傅的车,一个刷着“中欧班列”字样的集装箱平稳缓慢地安放在拖车上。蓝底白字红标的“中欧班列”集装箱,在诸多集装箱中显得如此特别,瓢泼大雨也掩盖不了它与众不同的帅气。提完箱,多式联运中的“公水联运”的公路运输这一部分就此开启。在港口的门卫处办理出场手续后,9时45分,邹洪彬和他的“好朋友”按照计划驶上了蓉遵高速公路。记者在跟车途中发现,只要遇到过马路的行人或者超车的车辆,邹洪彬都会提前放慢速度,甚至停车让行。他说:“小心驶得万年船,出门在外最重要的就是安全。”

12:30

历经了不到3个小时的高速公路行驶,邹洪彬到达汪洋服务区。按照规定,每行驶4个小时,车上的卫星定位和车载视频监控系统就会提醒司机休息,避免疲劳驾驶。邹洪彬告诉记者,一般货车司机们都会在出发前规划好行驶路线,确保有充足的时间进餐和休息。熟练地操控着方向盘,过程流畅丝毫没有顿挫感,车辆顺利倒车入库。邹洪彬下车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再次检查车况,原以为检查完毕后邹师傅会直接前往餐厅,没想到他又返回了车上。原来,邹师傅要把“三检表”填妥了才能稍作休息。

13:00

简单吃饭加短暂休息后,上车前邹洪彬又检查了一遍车辆,这才继续未完成的运输任务。从泸州出发的时候是大雨倾盆,走着走着,天渐渐放晴,蓝天白云让人心旷神怡。邹洪彬说:“晴天虽好,但是大中午真的容易让驾驶员犯困。”部队汽车兵的特殊经历,磨砺出邹洪彬坚强的意志力和自律,“开车就是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过实在受不了千万不能硬撑,该休息就得休息。”

16:20

车辆到达青白江区成都国际铁路港保税B型区卸箱。卸箱过程大概需要30分钟,如果遇到特殊的运输物品,卸箱时间可能还会稍微延长一些。卸完箱后,这批货物就要继续“公铁联运”中的“铁”这一部分,沿着丝绸之路,走出亚洲,走向世界。

17:10

送走这批货物,邹洪彬的工作依然没有结束。他还要将车开回公司,仔仔细细为“好朋友”检查一番,填好“三检表”,再将表格送回公司调度处,这才算完成一天的工作。“我知道我开的中欧班列意义非凡,我很自豪。”带着这样的心情,邹洪彬下班休息,等待着第二天的新任务……

本版图片由 第一财经记者 章轲摄

编辑:运输中心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