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通业兴人和 决胜全面小康

2020-10-09 15:08:47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作者:王俊峰 李雨青 -标准+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近日,由交通运输部主办,中国交通报社承办的2020年“小康路·交通情”重大主题采访活动在山西省大同市、陕西省咸阳市、甘肃省庆阳市、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展开。为期一周的采访,记者们实地了解当地交通扶贫工作的经验和成效,报道交通运输在脱贫攻坚中的先导性作用和显著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陕西、甘肃、湖南四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充分发挥行业优势,以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开展交通扶贫工作,确保“小康路上不让任何一地因交通而掉队”。近年来,四省贫困地区交通运输条件明显改善,交通扶贫工作成效显著,曾经“山里山外两重天”的落后面貌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本版策划分享四省交通扶贫典型经验,并以记者视角感受路通业兴人和的时代脉搏。

“小康路·交通情”重大主题宣传采访团。徐雅荷 摄


山西:旅游公路变成公路旅游

随着“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建设的推进,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长城乡镇边堡村旅游产业发展再乘东风。该村党支部书记渠启说:“我们深刻感受到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最大,交通建设对旅游业发展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周边旅客一般都是自驾游,所以交通便利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

山西省大同市“长城一号”旅游公路。特派记者 王俊峰 摄

旅游公路兼具交通与旅游双重功能,是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设施。2018年,山西省委、省政府围绕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和高质量转型发展目标,从服务于把山西省旅游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高度,以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旅游公路建设为重点,编制了全国第一个全省域旅游公路专项规划,决定用10年时间构建主线串联、支线循环、连接线成网的“城景通、景景通”全域旅游一张网格局,连通与覆盖全省174个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726个非A级旅游资源。

“我们以‘快旅慢游深体验’‘交旅融合’等现代旅游交通理念为导向,在旅游公路主体系统之外,配套建设慢行、景观、服务和信息四大系统,全面提升综合服务功能,让旅游公路真正变成‘公路旅游’。”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晋介绍。

截至今年8月底,山西省三大板块旅游公路已累计开工建设3831公里,建成2430公里,累计完成投资261亿元,串联了沿线A级以上景区66个、覆盖非A级景点130个。

一条条旅游公路建成通车,充分带动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为贫困地区群众打开了脱贫致富的大门。例如,晋城市沁水县围绕“旅游+公路+X”,发展客栈、民宿、农家乐百余个,带动万亩油葵、千亩连翘、百栋大棚、万棒香菇等20余个农业园区发展,每年吸引游客近百万人次,带动1596户、4222名贫困人口和18个贫困村成功脱贫、4万农民实现稳定增收。

陕西:成立专班“对标补短”

“产业能发展,主要还是靠路。如果没有交通打基础,产业就做不起来。”陕西省永寿县甘井镇党委书记李新文说。过去,村与村之间只有南北一条路、东西一条路,沥青路损毁较为严重,交通基础设施非常落后。2018年,当地交通运输部门对路面进行重修升级改造,群众满意度大幅提高,便利的交通条件吸引了企业前来投资。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万振江介绍,根据陕西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和省脱贫攻坚“对标补短”工作专班要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标,对标“576”退出标准,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制定《交通脱贫攻坚“对标补短”工作方案》,成立交通脱贫攻坚“对标补短”工作专班,扎实开展以农村公路水毁修复为重点的交通脱贫攻坚“对标补短”工作,确保圆满完成交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大力发展柿子种植及深加工产业。永寿县委 供图

据了解,工作专班要对交通脱贫攻坚的行业政策标准落实情况开展“回头看”,核查是否与国家规定和相关要求一致,是否有缺项漏项,现在执行的政策标准是否有偏差。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标,逐项对比自查,并形成交通脱贫攻坚政策标准落实情况“回头看”报告。

同时,工作专班对交通脱贫攻坚“两通”数据信息逐一全面进行比对,按照“县填报、市审核、省抽查”和“谁采集、谁录入、谁审核、谁负责”的原则,组织各市交通运输局完成交通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的完善更新工作,确保交通脱贫攻坚“两通”数据的建制村名录、项目概况等信息与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掌握的信息完全一致,数据信息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此外,严格落实交通脱贫攻坚建制村“两通”成果动态监测机制,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交通脱贫攻坚动态监测的通知》要求,各市、县(区)交通运输局对交通脱贫攻坚工作情况进行再梳理,完善并及时更新“两通”动态监测台账。

工作专班还将通过电话抽查的方式逐一抽查核实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和通客车情况,全面开展查漏补缺工作,抽查发现的问题形成台账反馈给相关交通运输局,要求及时制定整改方案,落实责任人,限期销号。

甘肃:多样运营服务城乡发展

“现在村路通达了,苹果成熟后直接在地头采摘运输,出了村口就上302国道,方便得很!”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焦村镇王庄村的白亚军介绍,现在不仅村民出行更加便利,当地农特产品也实现了冷链保鲜运输、网络下单快递等多种运输方式。

如果说建好农村公路解决了通的问题,那么运营好农村路则实现了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美好愿景。

“我们在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客运,激发农村客运活力,深入推进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在乡镇开辟或延伸快递物流运输线路,开展运邮合作,促进农村道路客运与邮件运输、乡镇客运站与农村邮政物流、客运联网售票与邮政储蓄银行有效衔接。”甘肃省公路局副局长蒋睿智介绍。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苹果产业扶贫基地硕果累累。特派记者 李雨青 摄

甘肃省依托县区客运站、乡镇客运站、邮政所、农村物流点建设,升级改造建设乡镇农村物流服务站,推进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形成“多站合一”发展模式。依托农资物流配送中心及连锁经营网点、电商物流平台,推广“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等农村物流新型配送方式,促进农村物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通过大力推进城乡客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出门有路,抬脚上车”的梦想正在变为现实。尤其是地处甘南、陇南等高寒阴湿、山大沟深地区的一些偏僻乡村,过去由于交通条件差,许多群众一辈子都没有走出大山,过着与外界隔绝的生活。路通了、车来了、人流信息流畅通了,使当地群众有更多机会去感知新事物,接受新观念,谋求新发展,精神面貌、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湖南:通组道路基本实现全覆盖

“通组道路真的大大方便了我们当地老百姓,出行就不用说了,现在我承包了个50亩的果园,估计年收入30多万元,日子越来越有盼头。”湖南省宁乡市道林镇龙泉湖村群联组朱战武说。

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通组道路建设,省委主要领导明确提出将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为贫困地区早日脱贫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2017年11月以来,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启动3.6万个25户/100人以上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设,总规模约4.37万公里。目前已完成规划目标任务,建设进度符合预期,工程质量、投资控制总体良好,全省基本实现农村通组道路全覆盖。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道林镇农村公路宽敞通达。 特派记者 王俊峰 摄

通组道路建设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顶层设计尤为重要。

“我们统一建设模式,坚持以市州为单位统一招投标、统一签订合同、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施工监管,避免自然村道路工程层层转包,以保证工程质量。”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肖文伟介绍。

建设中,湖南省在分析比对2016年采集数据的基础上,先通过手持式GPS仪实地采集自然村点位和路线,再利用高分卫星影像技术逐条审核确定,全面摸清通组道路建设底数,确定全省未通畅自然村3.6万个、需建水泥(沥青)路4.37万公里。同时,积极开展查漏补缺,认真做好增补优化,切实做到应进必进、应建必建。

近3年的建设实践充分表明,通组道路建设为湖南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通组道路建设极大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覆盖广度。同时,作为脱贫攻坚的“自选动作”,通组道路不仅打通了贫困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改善了出行条件,更重要的是转变了观念、带动了产业、拉动了经济,为贫困地区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


□采访手记

公路蜿蜒 生活澎湃

澎湃新闻记者 张若婷

匆匆几日,从北京到庆阳,从西安到长沙,眼见着一个又一个只在书上、报纸上、报道里看到的地名变成真实景象,感觉很奇妙。

从小在城市里长大、又是刚工作一年的新记者,随此次采访见证祖国的巨变、小康路扶贫路的铺就,实在是一件令人骄傲又收获满满的事情。

印象最深刻是在甘肃省宁县看到很特殊的苹果种植方式:苹果不是长在树上而是长在密集的“藤”上,苹果地里竖立起一根根竹竿,苹果树甚至需要依杆而立,形成一排排整齐的绿墙。

这种新的种植模式让我新奇,通过进一步对于挂果情况、苹果品种、精准滴灌等了解,我愈发佩服新产业模式给当地带来的巨变。在宁县焦村镇,路通了,产业、资源、人流就都来了。不仅是脱贫,农业创业孵化基地的建立让当地农民真正拥有自己的产业,通过土地入股、资金变股金等,农民可以以高达16.8%的比例进行分红,增产增收、防止返贫的路子就这样走出来了。

在湖南,当我站在三四百米高的矮寨大桥上,看着云雾缭绕的德夯大峡谷,难以想象之前翻过山、淌过河去到桥的另一头要付出多少艰辛和努力。如今,大桥给当地人的生活带来巨变,游客源源不断,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对于我来说,这不仅是一次出差,更是一次见证;而对于当地百姓而言,“要想富,先修路”远不是一句空话和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质量和收入的提高。

匆匆几日,我见过的还太少。像甘肃省宁县,湖南省宁乡市道林镇、湘西州十八洞村这样的地方在我国还有很多,行路难何止蜀道?相信在人民的勤劳建设和祖国的日益发展中,会有越来越多脱贫路、致富路、腾飞路出现。我也衷心希望,我能见证更多激情澎湃的故事,记录一个又一个时代变迁的缩影。

路通了,他们笑了

新华网记者 雷东瑞

秋收时节,瓜果飘香。从山西到陕西,从甘肃到湖南,在四通八达的乡村道路上,一辆辆满载着苹果、牛羊、葡萄等农特产品的货车正向城镇驶去,一批批慕名而来的游客寻找乡愁,一排排干净整洁的农家乐、民宿喜迎八方来客……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要想富,先修路”蕴含的深刻道理。

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镇边堡村的返乡青年王月文憨厚地笑了,在自家门口,他吃上了旅游公路带来的“旅游饭”;陕西省永寿县甘井镇的王亚林,望着挂满枝头的苹果笑了,谋划着如何把苹果卖往全国各地;甘肃省庆阳市宁县毛寺村的种瓜大户毛锦社笑了,来村里旅游的人们咋就这么稀罕他家的甜瓜;湖南省宁乡市道林镇的朱战武也笑了,办起了农家乐,腰上的钱包越来越鼓了……一条条农村路,为千家万户带来便利和富裕,寄托着亿万农民对未来的憧憬与梦想。

道路通,百业兴。在全面小康的路上,村里人的日子就像家门口的这条路,越走越宽阔,越过越红火。

好风景好生活都在路上

特派记者 苗蕾

风吹日晒雨淋,飞机高铁大巴,7天辗转4个省份,今年的“小康路·交通情”重大主题宣传活动对我来说意义非凡。

这是我的重大采访“初体验”,也是一段长见识、挖亮点、爱行业、交朋友的旅程。人事物景加美食,收获满满。最难忘的,还是乡亲们接受采访时自然流露的笑意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宽敞忘忧道,萱草次第开,山西省大同市的黄花已是供不应求,每年花期,观赏游玩的旅客数不胜数,村民们告别“风沙打脸皮,黄土逐燕窝”的日子,吃上了“旅游饭”,时常还有外国友人来此参观;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的苹果园就建在公路边,吕家村的周会大姐对打理果树的工作很满意,上班途中只用10分钟;甘肃省庆阳市宁县毛寺村的小朋友琪琪虽然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但交通方便了,每个月都能一家团圆好几次;湖南省湘西州十八洞村焕新颜,大龄青年好脱单,一条公路串起了好多故事……

脱贫致富是人民干出来的,全面小康离不开交通支撑。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这句话时时萦绕心头,这次采访活动让我收获了更强的职业认同感。我心怀感激,也更有动力。好风景、好心情、好生活、好故事,都在路上,期待再次走到行业一线,秉谦恭之笔,书写交通答卷,用方寸文章,记录行业前沿。

路焕新颜 幸福苗家

特派记者 李雨青

山西、陕西、甘肃、湖南,短短一周,我们辗转四省。行途之中,印象最深的是在湖南省湘西州十八洞村的一抹抹鲜红和一张张笑脸。

初入十八洞村,正下着蒙蒙细雨,一座座吊脚楼上挂着红绸带和红灯笼,为静美的村子添了一份生机活力。刚下车,转身便看见村口停着一辆红色小轿车,几个穿着民族服饰的苗家阿妈正将蔬菜、米袋从后备厢搬到自己的大背篓中。过去3.5米的盘山小路早已升级为眼前五六米宽的沥青路,村里人想吃到村外的食物更方便了。

行走在苗寨之中,脚下的村路十分平坦,与想象之中的“雨天一脚泥”完全不同。走进苗家,电冰箱、彩电、电饭煲等电器一应俱全,很难想象从前电灯泡是这里唯一的电器。近年来,十八洞村的路通了,游客来了,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您现在每月收入有多少钱?”“1500元!”“够用吗?”“足够了!”苗家阿妈紧紧握着我们的手,眼中有光、笑容灿烂,鲜红的国旗、党旗将整洁的屋子映得格外明亮。

“你们都要活到120岁!”临走前,苗家阿妈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对我们说。不觉心头一暖,希望未来仍有机会来到这座美丽的村子,只愿再相见时,阿妈笑容依旧。

作为刚刚入职的记者,这次“小康路·交通情”重大主题宣传活动让我收获颇丰,我亲眼见到了农村周道如砥,因路焕新颜,也切身感受到了当前脱贫攻坚成果之丰硕,希望今后能继续走进千家万户,执笔记录因路而富的百家故事,见证天堑变通途的伟大变迁。

文字除署名外由 王俊峰 李雨青 编辑整理

编辑:翟慧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