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职业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纪实
奖牌挂在胸前,无数个精准操作的场景在眼前闪现;证书捧在手中,凝结了一次次精益求精的追求。金秋海边,劲风漫卷,10月23日,2020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十二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浙江海港杯”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职业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宁波舟山港落下帷幕。
本次大赛以“新时代、新技能、新梦想”为主题,是由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共同主办的国家一类职业技能大赛。经过预赛严格考查和层层选拔,来自全国16家参赛单位的58名选手,在门座式起重机司机和门式起重机司机两个项目全国总决赛中比理论、拼实操,交流学习,展现风采。
本次大赛诠释了“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时代要求,展现了技能报国、交通强国的行业主题,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决策部署的具体体现,也是提升港口职工技能素质、推动港口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操作门座式起重机吊钩,通过一根3米长的钢丝绳吊起圆桶后,根据指示路线平稳走过U型通道,经过圆桶撞物、限时闯关等关卡,再把重达1.5吨的圆桶精准无误地落在金属平台靶心……来自宁波大榭信业码头有限公司的选手梁亚闽获得本次大赛个人奖第一名。当他在赛场熟练完成所有技能操作后,固定在圆桶上的水杯中还有四分之三的水留存,裁判评价:“操作既稳又准,好样的!”
“平时我的表现会更好一点,这次因为紧张,造成了一些失分,但总体上还是挺满意的。”梁亚闽走出赛场时很有信心,“前三名应该保得住。”
记者了解到,本次大赛门座式起重机司机技能操作包括关路行走、圆桶撞物、限时闯关、圆桶打靶、圆桶轻放和平衡水杯6个项目,门式起重机司机技能操作包括定点投篮、提桶运水和定点放置3个项目。关关难过关关过,选手们平时的经验积累为赛时的良好表现打下了坚实基础。
“比赛确实有难度,但十几年的工作经验给了我底气和信心。”来自太仓万方国际码头有限公司的选手褚锋获得个人奖第三名。他告诉记者:“2005年刚参加工作时,我是码头装卸工,技术要求不高,收入也不太理想。”年纪轻轻的他看着码头上高耸的门座式起重机,萌生了一个想法:掌握一门过硬技术,用技能改变人生。
“我从小就喜欢鼓捣各种机械,家里的三轮车、拖拉机,我都能拆了再装回去。门座式起重机是码头最大的机械之一,当时看着别人坐在上面特羡慕,我也想学。”褚锋说,从入门到熟练,他在两年内就掌握了操作技巧。之后十多年,他不断精进技术、锐意创新,寻找更加高效、安全、精确稳定的操作方法,并探索出卷钢、风电叶片等货种码头装卸方法,带头提炼总结出《万方门机原木操作法》,成为班组职工的标杆。
“从装卸工转为技术工,我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变得越来越好。”褚锋坦言,这次大赛是他从业以来参加的最高端的技能展示平台,个人奖第三名的好成绩给了他新的奋斗动力。“作为一线工人,我会继续立足岗位再争进步,服务行业,技能报国。回到工作岗位后,我会把比赛中收获的技术和经验分享给班组兄弟们,更好地发挥带头作用,激励大家共同努力,提高技能水平,共同推动企业及整个行业的发展。”
梁亚闽和褚锋代表着千千万万港口工人的奋斗历程——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比赛中展现的风采,是他们追求卓越的最佳注解。我国港口行业蓬勃发展,饱含着一代代技术工人的聪明才智与奋斗拼搏,凝聚了广大一线技术技能人员的不懈努力。新时代赋予交通人新的历史使命,只有以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和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扎根行业、扎根基层,苦练本领、锻造技能,才能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持续提高工作效率,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安全是永恒的主题。大赛组委会副主任,交通运输部职业资格中心副主任、纪委书记李好明在开幕式上表示,组织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是落实《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安排。《2020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十二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浙江海港杯”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职业技能大赛技术方案》(简称《技术方案》)中处处彰显对“稳”的考核、对“安全”的追求。
《技术方案》明确,参赛选手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环节,展现他们对吊钩和抓斗的稳定性、精准度、轻放、高度等方面的控制能力以及完成各项操作的效率,通过精准操作,进一步强化选手的安全意识。大赛组委会在各个环节严格把关,高质量、高水平制定《技术方案》,使大赛内容更贴合企业生产活动实际。可是,在港口实际运营中,哪里会用门式起重机抓篮球呢?
大赛仲裁主任、全国劳动模范孔祥瑞给出了解释:“之所以这样设计赛制,就是为了让比赛内容和行业安全挂钩,让机械操作工杜绝野蛮操作。因为抓斗运转起来之后一旦失控,就会变成一个破坏力极强的‘大锤’,非常容易发生危险。”
作为大赛“指挥棒”,《技术方案》是职业技能竞赛的核心。大赛裁判员、全国劳动模范竺士杰告诉记者:“我把整套《技术方案》总结为稳、准、快三个字,保‘稳’是非常大的一个难点。”
以门式起重机为例,机械自重2000多吨,抓斗重量有22吨,开斗距离达5.7米,闭斗也有4.3米。选手坐在35米高的驾驶室中操作,要让这样的“庞然大物”变得像人手一样灵活,顺利完成抓投篮球、提放水桶等动作,手中那根操作杆的移动距离需以毫米计。这在外行人看来似乎不可能完成,可对于选手而言,严守规范、提高效率、确保安全、精益求精的技术追求,早已深植在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瞬间。
在门式起重机司机项目比赛现场,一声鸣号过后,来自营口港务股份有限公司第三分公司的选手刘松林开始比赛,几位裁判员全神贯注地盯着抓斗每一个动作。抓斗在篮球周围反复试探后,停在一个角度开始缓慢收拢,裁判员们都为之振奋:“有戏!”突然,抓斗出现小幅晃动,篮球在平台上晃了又晃,最终还是被碰落在地。大家来不及为刘松林惋惜,抓斗又“轰隆隆”地继续向前了,刘松林在最短时间内调整好状态,开始全力攻克下一关。将抓斗推至放置水桶的平台前,他只尝试两三次就顺利找到了提手,上移、提起、前进,一系列动作干脆利落。随着水桶被平稳放到第二个金属平台上,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
刘松林获得了个人奖第十名的成绩:“抓篮球那一关太难了,我坐在驾驶室里完全看不清,只能靠经验和感觉,还是差了一点。”乐观的他话锋一转,笑呵呵地说:“好在能拿个证书回去,也跟其他选手交流学习了很多。比赛还增强了我的安全生产意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定会更加细心,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总之这次没白来!”
“眼随高走、余光瞭望,仔细操作、切莫慌张”是孔祥瑞反复强调的一句话,他表示:“希望通过这次大赛培养更多胆大心细的技能人才,确保生产安全。选手得让机械随着自己的意识来走,避免给企业造成事故、给他人造成悲剧。”
生产安全得到保障,提高港口作业效率就有了基础。孔祥瑞说:“工人立足岗位,在安全生产的基础上不断钻研技能、提高技能、创新技能,港口才能实现效率和效益双提升。”
这也是本次大赛的目标之一。比赛项目设计着重考查选手的精细化、精准化操作能力,选手在比赛中的收获可应用于每次日常作业中,实现“赛时”与“平时”无缝对接。如门式起重机司机在抓篮球项目中表现好,在日常工作中抓斗的高度、稳定度就可以维持得好;吊起水桶后能够平稳前行,日常工作中就能够较好地保持大车、小车起身行走的连贯性。精细化、精准化操作可以提高安全性、降低事故率,从而推进港口作业效率和竞争力的提升。
“从提高效率的角度看,抓篮球也好,走关路也好,这些看似具有表演性质的内容,考查的是选手稳定操作以及判断高度的核心能力。这些能力与港口作业效率密切相关,许振超之所以闻名全国,就是因为他潜心技术学习、大胆突破革新,创造了世界一流的装卸效率。”在竺士杰看来,只有拥有过硬的本事、一流的技能,才能做好一流的服务,创造一流的效率。
大赛裁判员胡启祥同样认为,如果每艘船多停泊一个小时,港口整体运转效率就会耽搁,加起来的损失是巨大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港口机械操作工在整个港口生产流程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如果大批一线工人的能力得到加强,整个工人队伍的素质都会提高。这就是“工匠精神”的意义所在。
“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就是要加快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激励工人在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道路上勇攀高峰。”开幕式上,大赛总裁判长、全国劳动模范许振超寄语参赛选手,从提高技能水平、创新操作工艺手法出发,在竞赛中磨炼成长;以技术能手为楷模,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努力成为本专业的精兵强将、本工种的能工巧匠。
目前,我国港口生产性码头泊位已突破2.2万个,万吨级泊位达到2000多个,位居世界第一;全球排名前10名港口中,我国有7个;海运承担了我国90%以上的外贸货物运输量。港口作为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次大赛激发港口工人的劳动热情,营造拼搏敬业的良好氛围,对于打造世界一流港口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大赛参赛选手都是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技术能手,代表了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种的最高水平。据介绍,本届赛事获奖优胜选手将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交通技术能手”等称号,并按程序优先申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相关荣誉称号。
来自青岛前湾西港联合码头有限责任公司的选手魏志浩告诉记者:“我已经工作13年了,通过参赛深刻认识到自己技能水平仍有不足,未来要更加努力,加强锻炼精准操作,多和前辈、同行交流学习,实现更快的成长和更大的进步。”谈及未来,魏志浩信心满满:“再参加这类大赛时,我一定要比今年更优秀!”
孔祥瑞在大赛闭幕式上作技术点评时表示:“比赛整体难度较高,体现了国赛应有的水准,高低分选手差距较大,反映出训练的重要性。希望选手们今后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高技能水平。”
正是由于高难度的赛程设置,门式起重机司机项目裁判员史海鹏对个别选手的失误表示理解:“这些选手普遍较年轻,几乎没经历过这种国家级赛事,所以心态有些不稳定。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竞技平台,让大家切磋交流,各企业也可以多组织员工进行‘比武’,促进工人们精进技能。”
弘扬工匠精神重任在肩。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点和重要枢纽,港口行业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大赛圆满落幕,选手们满载收获回到各自工作岗位,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激发劳动热情,亮出专业本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锐意进取,建功立业。
个人前十名
第一名 梁亚闽 宁波大榭信业码头有限公司
第二名 汤艳青 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北仑矿石码头分公司
第三名 褚 锋 太仓万方国际码头有限公司
第四名 郑 国 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北仑矿石码头分公司
第五名 唐义朝 镇江港务集团有限公司
第六名 王强业 太仓武港码头有限公司
第七名 魏志浩 青岛前湾西港联合码头有限责任公司
第八名 于世迎 青岛港董家口矿石码头有限公司
第九名 李斌健 浙江海港嘉兴港务有限公司
第十名 刘松林 营口港务股份有限公司第三分公司
团体前十名
第一名 宁波舟山港集团有限公司
第二名 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
第三名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
第四名 营口港务集团有限公司
第五名 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
第六名 江苏太仓港口管理委员会
第七名 烟台港集团有限公司
第八名 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
第九名 镇江港务集团有限公司
第十名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
编辑:采编中心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