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路变宽、村民建起新房、越来越多的人买了小汽车、回迁户返乡建房养老……曾经“走路一身泥、出门等天晴”的亮垭村,如今路路通、财路通,小山村处处散发活力。
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亮垭村位于山巅,海拔700多米,虽距慈利城区只有25公里,却要经过“二十二道拐”才能到达。车辆沿着山路行驶,越过山峦、钻入云端,到达山顶后,眼前豁然开朗。
“在县交通运输局的帮扶下,村里已经实现了组组通硬化路,水泥路通到了部分农户家门口,村主干道也由以前的3.5米加宽到了5米。”亮垭村党支部书记姚忠喜说起村里的变化很是高兴,“县交通运输局是我们的后盾,也是我们的大恩人。”
路宽了 水来了
虽然在山巅之上,但亮垭村连接高峰土家族乡及慈利县城,周边与5个村接壤。“制约亮垭村发展的,首先就是路。”慈利县交通运输局驻亮垭村第一书记徐宏说,2017年以来,县交通运输局陆续投入1000多万元,帮助亮垭村硬化水泥路27公里。
“如今,客运班车、预约响应车开进了村,百姓出行真正实现了出门不沾泥、抬脚上客车。”姚忠喜说,乡亲们想去县城买东西或走亲访友可以说走就走。
说起村里的路,村小学教师柴立祥感受颇深:“以前村里只有一条简易公路,路面坑坑洼洼,去县城办事要耽误一两天课程,现在坐客运班车来回只要一两个小时,自己开车就更快了。”
除了交通之外,制约亮垭村发展的还有饮水问题。受地理环境制约,村里长期处于季节性缺水状态,虽然家家户户都有小水池,但水质难以保障。
为解决根本性问题,徐宏和姚忠喜多渠道沟通,联系到在外发展小有成就的村民邹正国。邹正国帮忙请来了专业的勘测队,在村里找到了合适的取水点。该取水点每天提供300至400吨优质水,可解决3000多人的饮水问题,对于只有937人的亮垭村来说绰绰有余。
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村里的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后,徐宏和姚忠喜便全力推动脱贫工作。“为了让更多贫困户顺利脱贫,我们挨家挨户上门了解情况,根据每户的实际情况帮他们找到适合的脱贫路径。”徐宏说。
从一名务工人员成为装饰公司老板的邹飞云便是脱贫致富的代表。“非常感谢两位书记为我筹集资金建立公司。我聘请的很多员工都曾是本村的贫困户,希望能出一份力,帮助更多乡亲脱贫致富。”邹飞云表示,随着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公司的业务越来越好,员工年收入能达到两三万元。
“为老百姓办事、把老百姓当亲人”是驻村工作队的工作宗旨。2017年以来,徐宏和姚忠喜及村委会工作人员带领亮垭村村民向小康进发。修公路、建水池、抓养殖……过去的涣散贫困村变成了积极致富村,家家户户依托驻村帮扶工作队的“金点子”找到了致富的新路子。
朱红平大学毕业后返乡发展养殖产业,准备将300多头的生猪养殖规模扩大到1000头。“目前,有客户正在和我谈养殖场地租赁事宜。”对于亮垭村的产业发展,姚忠喜信心十足。
“从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变成了小老板,是我以前根本不敢想的。”邹飞云说,“过去家里穷,一门心思想赚钱。现在思想觉悟高了,想申请入党,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干实事。”
大山里的亮垭村风光秀丽、空气清晰。在村里的千年银杏树下,徐宏与姚忠喜讨论起日后的发展规划:“村党支部正考虑把这里的自然风光利用起来,在村里种植1000亩以上的彩虹树,建起农家乐,依托独特的地势发展户外运动项目,吸引自驾游游客,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编辑:翟慧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