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道通三秦 成网走四方

2020-12-23 16:27:15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作者:本报记者 郭莹 通讯员 安红星 王惠 -标准+

在陕西省这片古老且厚重的土地上,山是骨骼,水是血脉。一山两水将陕西划分为陕北莽莽沙海、沟壑纵横,关中一马平川、风调雨顺,陕南怪石嶙峋、山清水秀的特殊地形地貌。千百年来,山河在养育三秦百姓的同时,也成为制约三地协同发展的主要阻碍。路自然也就是一代又一代三秦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求索与希冀。

秦直道、丝绸之路、国内第一条沙漠高速公路榆靖高速公路、改写千年蜀道难的西汉高速公路、缓解沿黄地区交通瓶颈的沿黄公路……展示着路在陕西日新月异的变化。

进入“十三五”期,陕西省交通运输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等重大机遇,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加快补齐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短板,为进一步推动陕西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向西开放的前沿和门户奠定了良好基础。

西安市227县道长安区长安大道桥。


沿黄观光路 串起富民景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在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瀑布前,河北石家庄自驾游客张文舒,在众人面前放声歌唱。

张文舒告诉记者,趁着国庆假期,带着家人游览这条耳闻已久的“沿黄观光路”,一路走走停停,欣赏风景的同时尝遍陕西小吃。

2017年8月建成通车的沿黄公路,途经榆林、延安、渭南、韩城4市12县,将9条高速公路、13条国省干线公路以及80条县乡公路连接成网,极大改善了黄河沿岸交通条件,破解了沿黄地区交通瓶颈。

沿黄公路的建设仅仅是陕西省公路建设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十三五”期以来,陕西交通运输系统紧扣服务“三个经济(门户经济、枢纽经济、流动经济)”发展的目标,按照建设“枢纽交通、综合交通、人民满意交通”的要求,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推进普通公路建设,进一步完善公路网。

陕西省公路局主动作为,依托良好的地理环境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着力推进红色旅游公路、县城过境公路、拥堵路段,以及在区域路网中作用突出、对沿线经济发展带动作用显著的公路项目,加快新增国省干线断头路、等外路、交通繁忙路段、瓶颈路段、关中城市群城际通道、陕北资源运输通道等公路改造建设,推动全省路网日趋完善。

与此同时,陕西省公路局积极推广设计施工总承包、代建制等新型建管模式,209省道故市至临渭界、209省道渭河大桥等项目采用PPP模式,336国道神木店塔至张板崖等项目采用代建制,成功破解了普通公路建设的资金难题,为提升公路建设品质打下坚实基础。

截至2020年9月,陕西省公路通车总里程约1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300公里、普通国省道干线公路12966公里、农村公路16万公里。

316国道汉台褒河潘家河大桥。


一流服务高标准 一路绘就风景线

时下,驱车行驶在211国道咸阳市旬邑县段,红叶依山起伏,舞动金秋、层林尽染。

“这里的景色一年四季都嘹咋了(美极了),就是以前路不好,坑坑洼洼的,太费车了,来的次数也就少。现在路好了,我一年能来好几次。”从西安前往旬邑县石门山景点的王师傅告诉记者。

近年来,在陕西省公路行业开展以“公路设施美、路域环境美、养护管理美、出行服务美、行风人物美”为主要内容的“美丽干线公路”创建活动中,咸阳市通过深化路域环境整治、实施路面病害处置、强化日常养护管理、完善沿线服务设施、打造景观节点、营造公路文化氛围等措施,使得全市公路路容路貌、路况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都得到了全面提升。

“‘美丽干线公路’创建工作贯穿‘十三五’养护管理工作,包含改建项目、养护工程、正常养护运营路段,从路中到路外,从硬件到管理、养护、科技、信息等各方面。”陕西省公路局养护处负责人介绍。

陕西省公路局严格“一流服务时限”标准,建立了完善的公路养护管理体系,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有效措施,巩固提升路况水平,积极推动公路养护管理高质量发展。

同时,建立以年度绩效考核为重点,五年综合考评的行业“好路杯”考评新模式,进一步夯实“县级自检、市级核查、省级督查”的养护质量逐级检查考核体系;依托陕西省公路日常养护巡查系统,推广使用手机App采集系统,规范小修保养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工作流程;大力推广路面材料循环利用和各类预防性养护新技术,实现旧路材料回收率达100%,循环利用率达90%以上。

截至目前,陕西省已创建“美丽干线公路”5832公里,“美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示范路成为三秦大地一道道“自然风景线”“生态富民线”,有效提升了干线公路养管水平和服务品质,形成陕西特色示范路创建新标准。

养护人员在242国道渭南市澄阳县段作业。


防患于未然 护公路长安

“现在好太多了,之前一到夏天,雨水多。我们这儿的路还都是依山建,开着三轮车就怕山上掉石块。”108国道沿线西安市周至县陈河村村民告诉记者。

108国道的转变得益于陕西公路系统大力排查道路隐患,确保群众出行安全。近年来,陕西公路交通部门积极完善安防设施,对抗灾能力不足,易因洪水、泥石流、流沙等自然灾害造成重大损坏的路段,及时增添安防设施,确保公路抗灾能力符合相关设计标准;同时,建立汛中及时修复机制,通过地质灾害防护工程和水毁修复工程投入,基本消除了地质灾害产生的安全隐患。

陕西省公路局以“平安交通”“平安公路”创建活动为引领,以公路设施安全隐患专项治理三年行动为抓手,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建立安全隐患定期排查和巡查监测制度,将危险灾害路段全部纳入数据库,科学评估、合理排序、分级管理、分类整治,确保道路通行安全。

在全力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和灾害防治工程,扎实开展交通标线质量控制专项工作,提高公路设施抗灾性、耐久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陕西省公路局重点加强危桥、危隧监测和治理,加大统一规划与补充完善,全面保障道路通行安全。

“我们目前已全面消除技术状况评定为四、五类的桥梁、隧道,使全线构造物承载能力总体一致,还同步实施宽路窄桥改造和隧道机电、消防和交安设施提升改造。”陕西省公路局养护处负责人介绍。

“十三五”期以来,陕西省公路局严格落实桥梁安全运行“十项制度”,建立“六级责任制”,加强桥隧日常监测,开展长大桥隧省级巡检,实施重点桥隧健康监测,实行重点病危桥隧省级挂牌督办,全面加强桥隧安全运行监管。截至目前,一、二类桥隧比例保持在90%以上,并保持当年新增危桥处置率和现有危桥改造率均为100%。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以来,陕西省治理灾害路段48公里,实施安保工程1754公里,整治各类隐患2167处,当年发生水毁修复率92%以上,安全隐患督办路段当年办结率95%以上,公路安全通行能力大幅改善。

108国道洋县槐树关段。


便利大件运输 力保路产路权

作为装备制造业大省,陕西省现有大型装备制造企业60多家,所生产的大件物品全部通过公路外运。为有效化解大件运输与保护路桥安全的矛盾,陕西省公路系统结合大件运输的特点,全面推广线上办理服务,实现了大件运输许可不出门网上审批。

自2017年网上审批系统建成以来,通过网络办理大件运输许可91756件,共收到346家企业跨省大件运输企业注册申请,已全部注册成功。特别是今年年初,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所有大件运输均通过网上申请,有力支撑了物流行业的复工复产。

“2014年左右,骑着摩托车在这路上走一圈,脸上就是一层煤灰。白天还好,晚上拉煤车大灯一照,路都看不清。”在210国道铜川市青岗岭段,李先生提起之前的路就直皱眉头。

近年来,铜川市公路管理局加强路源联动,对全市货物装载企业进行全方位监管。同时,强化治超路警联合执法,全面开展普通公路超限检测站电子抓拍系统建设,与公路路域环境整治相融合,在“八个无”的基础上实现道路通行环境“畅、洁、绿、美、安”。

“十三五”期以来,陕西公路交通行业积极推进行业法治化建设,出台《陕西省治理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条例》等法规规章,完善依法治理体系,持续深化路警合作工作机制,大力推行科技治超,狠抓货运源头远程监控系统建设,全省高速公路、普通干线公路、农村公路超限超载率分别控制在0.5%、2%、3%以内。

沿黄观光路韩城段。


管养水平大增 可视可测可控

“在今年国庆假期来临之前,我们就利用大数据对交通状况进行研判,预测西汉高速公路、西禹高速公路等路段车流量较大,并向社会公众提供有关公路通行预测信息,从而有效引导车流、人流,保障公路安全畅通。”陕西省公路局应急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

具备电子地图、综合值班、路网调度、应急指挥、行政监督、出行服务、系统管理等功能的公路网管理与应急指挥系统,通过互联互通可形成全省公路交通统一的公路事件、应急装备、物资(材料)、队伍、联动应急单位和应急预案信息库,为路网调度和应急指挥提供决策和资源支持。截至目前,陕西省已建成全省11个市级、23个县级公路网管理与应急指挥中心。

“十三五”期以来,陕西省公路局认真落实交通运输部《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大力推进以“六个一”工程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化建设,以打造普通干线公路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为抓手,全力推动养护管理、路政治超、交通流量调查、综合计划统计及国省干线公路建设项目管理5大业务系统的开发建设,进一步提高养管信息化水平,切实使公路网运行、公路应急管理和出行信息服务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此外,加密普通干线公路路网运行监测站点,健全从市局到县段直至一线道班的信息采集网络,提升路网运行监测数据自动采集与服务能力。截至2019年年底,陕西普通干线公路建有229处交通流量自动观测站点、239处路网运行监测点及监控视频、63处可变情报板,实现了全省普通干线公路重要节点的可视、可测、可控。

山路化坦途 路通兴万家

以前的陕北,山大沟深、道路崎岖,出远门拉人运货几乎都离不开马牛驴骡。正因如此,人们对陕西的印象就是,黄土高坡上的白头巾,别着腰带的壮汉赶骡驴。

“以前往外面运苹果都是要驴驮马载,运出去之后磕伤绊伤特别多,只能当烂果卖,现在农用车一趟就能运出去好多,而且也没有啥磕磕蹭蹭的。”延安延长县罗子山镇李家窑科村村民李祉琦告诉记者。

李家窑科村,延长县最偏远的村,沟壑纵横、交通不便,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公路成为这里的人们热切的期盼。自从硬化路修好后,这里的苹果就能畅通便捷、安全高效地运送到外面,老百姓的收入也就“芝麻开花节节高”。

通村路连接千家万户、旅游路延伸千山万水、产业路通往万园千企……

“十三五”期,陕西省公路局以贫困地区为重点,大力实施建制村通畅、通村公路“油返砂”整治和深度贫困村通组路建设3大工程,累计实施县乡公路改建工程6500公里、通村公路1.2万公里、通村公路完善工程2万公里、桥涵配套和危桥改造工程3.6万延米、安全生命防护工程3.7万公里,建设深度贫困村通组路4645公里,整治通村公路“油返砂”路段1.6万公里,实现了深度贫困村集中居住30户以上自然村通沥青(水泥)路。

地处秦岭深处的周至县陈河村,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进出大山就仅靠一条坡陡弯急的羊肠小道。

这样封闭的村子要脱贫,千头万绪都得从修路开始。2018年9月底,一条长达40公里的通村水泥路顺利完工,至此陕西省所有建制村实现通水泥路目标,提前两年完成100%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的扶贫保底性任务。

如今,从城市到乡村、从高速公路到农村公路,层级清晰的路网,覆盖县、乡、村的三级农村客运、物流网络体系,为广大农村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为陕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铺就了康庄大道。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十四五’公路发展规划,对标《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积极探索谋划推进‘交通强国陕西方案’实施,围绕‘打造一流设施、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技术、一流品牌’,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全国前列的交通强省,服务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万振江说。


编辑:公路中心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