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丽北疆 最美交通> 图片新闻>

穿沙成途 绿富同兴

2021-06-03 14:07:01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作者:记者 吴世哲 特约记者 次宇飞 通讯员 葛敬芳 -标准+

春末夏初,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黄绿相宜。一条新修的双向四车道穿沙公路,纵贯南北,像一条黑色的长龙伸向远方。

从1997年修建第一条穿沙公路,到2019年316省道中和西至巴拉贡段公路、215省道独贵塔拉至锡尼段公路、242国道临河黄河大桥至公其日嘎段公路三条穿沙公路通车,24年来,6条穿沙公路在杭锦旗库布齐沙漠舒展开来,交通人边修路边治沙,让沙漠变绿洲。

沙海变身“绿色奇迹”

第一天修好的路,第二天就会被风沙吞噬,是修建穿沙公路时常见的场景。在沙漠里修路,治沙是首先要啃的“硬骨头”。

1992年8月,杭锦旗交通局率先提出建设穿沙公路的初步设想。1993年6月,对穿沙公路全线进行了勘测设计,为穿沙公路全线立项、投资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清汤挂面碗底沙,夹生米饭沙碜牙,帐篷卧听大风吼,早晨起来脸盖沙。”上万人组成治沙大军,扛树苗、铡柳条、平沙丘、打沙障……工地上人山人海,沙地上搭起露天大食堂,20多人一口锅,铁锹当铲,沙坑作灶,沙子卷进锅里,半饭半沙,人们笑称为“沙拌饭”。回忆起当年大会战的场景,人们依然心潮澎湃。

历时3年,杭锦旗交通人在沙漠中打通了第一条贯通南北、畅通内外、长115公里的公路。它南起杭锦旗政府所在地锡尼镇,北抵乌拉特前旗乌拉山火车站,称锡乌公路。

“假设我们有15亿元的修路预算,那么其中3亿元都用来治沙固沙,做好绿化。”一位项目监理人员讲述,“考虑风向,在修建新215省道时,我们同时在道路西侧修建了800米的绿化带,道路东侧修建了200米,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公路不被沙埋。”

第一条穿沙公路连通110国道、包兰铁路、109国道,为开发库布齐沙漠特大响沙带、七星湖旅游业以及沙产业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也为治理库布齐沙漠、实施百万亩生态林建设工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治沙—产业—扶贫多轮联动

考虑到原有穿沙公路等级低、路况差的情况,杭锦交通人筑路治沙步履不停,促进库布齐沙漠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如今,穿沙公路两侧密布着沙障,绿色的沙蒿与黄沙交织,曾经的不毛之地变成了一张沙漠治理的“绿色名片”。

穿沙公路242国道经过引黄灌溉水生态治理区。特约记者 次宇飞 供图

以242国道临河黄河大桥至公其日嘎公路(杭锦旗段)为例,该项目纵贯库布齐沙漠腹地四五十公里的沙漠无人区,在无水、无电、无路、无网络等艰苦条件下,打通了一条穿越荒漠的公路,对开发新能源、建设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具有重大意义。

一条条穿沙公路似沙漠中的黑色缎带,既带动了沙漠增绿、经济发展,又让库布齐人认识到了生态价值,真正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现在,库布齐沙漠地区构筑起初具规模的生态产业体系,在穿沙公路发展带动下,独贵塔拉能源化工基地、巴拉贡中小企业创业园区、呼和木独汉森葡萄种植基地、宏昌现代农牧业开发基地、夜鸣沙旅游景区等相继建成,一条治沙—产业—扶贫多轮联动的绿色发展之路正在形成,成为内蒙古西部经济向高质量转型的重要增长点,昭示着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前景。

编辑:李源源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