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片
广东交通集团下属的云茂高速公路是广东省“十三五”规划的重要项目,也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山区发展、促进粤东西北地区发展、推动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重要部署的项目。项目起于云浮罗定市围底镇,终于茂名高州市荷花镇,主线全长约130公里,双向4车道,设计时速100公里。
“我们真的很期待云茂高速通车!”6月11日,对于粤西山区尤其是茂名信宜市东部山区的百姓而言,是一个盼望已久的好日子。
因为在这一天,云茂高速将建成通车,信宜至罗定原来2个小时的路程将缩短至1个小时,从粤西山区到粤港澳大湾区、广西玉林均可节省1个小时车程,将进一步完善粤西山区交通条件和优化粤西山区发展环境,极大地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扶贫先修路,修的是路,连的是山区群众的心。”广东云茂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富庆说,云茂高速不仅是生态路、旅游路,还是脱贫致富的希望路、产业发展的致富路、小康生活的幸福路。它一直延伸,延伸到粤西山区老百姓的心里。
回首4年半的建设过程,成绩来之不易。云茂高速沿线地形复杂,途经12处水源及自然保护区,管理难度大,环保要求高。同时,项目所在区域雨季长且降雨量大,每年可大规模施工的旱季仅有3至4个月,施工组织挑战大。云茂高速建设者始终秉承“安全和谐,创新笃行,敬业执着,品质至臻”的建设理念,践行品质工程和精细化管理理念,勇于担当作为,不断推进项目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打造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品牌。
幸福云茂
打造高速公路精准扶贫新样本
“我们村曾经是白石镇最穷的村,以前因为路不通,超过5米长的车都开不进来。”岳龙村党支部书记丁文强说,“岳龙村是曾经的省定贫困村,但近几年,茂名周边多家企业前来开展投资考察,意向投资额超5000万元,很多外来村民也都想迁到岳龙村发展。”
从无人问津的小山村,到超千万元的投资“黄金地”,丁文强直言,这翻天覆地的变化都源自云茂高速的开工建设。
丁文强介绍,云茂高速白石收费站出口距岳龙村仅500米,未来从岳龙村到信宜市区走高速公路只需十几分钟。依托云茂高速,岳龙村计划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种植业、养殖业。
“要想富,先修路”“道路通,百业兴”,这些耳熟能详的俗语显示出交通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道路通了,沿线乡镇的农产品就有出路,老百姓才能真正走上脱贫致富路。
云茂高速党支部书记曾健雄告诉记者,云茂高速地处粤西偏远山区,沿线环境优美,农业、矿产、旅游业资源丰富,拥有钱排三华李、百香果、怀乡鸡等优良地方农副产品,但交通基础设施不足、交通不畅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掣肘。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云茂高速通过“压实项目扶贫、推动就业扶贫、开展消费扶贫、做好教育扶贫”的“四扶”实践,积极推进项目建设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助推地方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创新打造出高速公路精准扶贫的“云茂样本”。
云茂高速从为民、利民、便民的角度出发,在建设过程中尤其注重抓好改路、改沟、改渠“三改”工程。如在施工便道建设中,做好“临永结合”,为全线增加永久道路174处近80公里,为地方升级改路300多处63公里,改造加固桥涵384处16.8公里等。通过对沿线山区路网、桥涵、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极大地改善了山区基础设施,加速贫困地区脱贫步伐,助力乡村振兴。
大力推动就业扶贫,是云茂高速精准扶贫的一个突破口。项目建设之初,云茂高速就创造性提出了“项目搭桥,推动就业扶贫”的设想,充分利用广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的就业资源,联合地方交通运输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展面向沿线拆迁户、贫困家庭和农村户籍人员为优先录用条件的招聘活动,以及现役军人家属和退役军人的专场招聘会。此后,为更好地将就业扶贫活动推向深入,云茂高速还与地方政府签订《精准扶贫、劳务输出合作意向书》,每年均在沿线开展劳务招聘活动,并承诺在项目通车后优先聘用贫困家庭劳动力。据统计,自2015年10月至今,云茂高速已提供收费、路政等就业岗位2100多个,各参建单位就近聘用农民工300多人。
云茂高速还积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与合作,开展消费扶贫。2019以来,先后开展“消费助扶贫,幸福过新年”等帮扶活动,号召项目全线参建单位以慰问春节坚守一线建设者、众筹定点采购等形式,购买当地贫困户共26万多元的农产品,有效解决了贫困户零散农产品积压和销售难题。同时,通过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与牵线,云茂高速将日常消费与扶贫有效融合,成为山区高速公路项目非常贴近民情的一种扶贫方式。
项目的用心,赢得了沿线百姓的支持。“支持高速公路建设光荣,阻挠拆迁可耻”等标语和横幅上朴实的口号喊出了百姓的心声,反映出他们对高速公路的渴求。在沿线百姓的信任和支持下,云茂高速创造了两个月完成1.5万亩征地的“云茂速度”。
一条路,可以托起百姓脱贫致富的希望,可以盘活沿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眼下,云茂高速即将通车,粤西山区内外连接的交通将更加快速通畅。而沿线百姓的民心、当地政府的信心,再加上建设者的用心、投资者的放心,将共同绘就出一幅村美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品质云茂
匠心智造高效优质工程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条有品质的高速公路。”在韩富庆看来,品质工程就是既保证质量,又要兼具品味。为将云茂高速打造成为老百姓信得过的“平安百年品质工程”,项目建设者从前期策划就高起点、高目标进行科学谋划。
工程质量优是实现创优目标的先决条件。在质量管理上,云茂高速创新管理模式,单独成立安质管理部,将业主代表纳入该部门统一管理,大大加强了建设单位对现场安全、质量管理的掌控力和执行力。同时,编制《业主代表管理手册》和《业主代表考核办法》,通过考核倒逼岗位职责的落实。“为了确保项目质量过硬,我们每一位业主代表始终坚持‘勤巡查、勤检测、严管控和零容忍’的工作方针不动摇。”安质管理部副经理陆杰强调。
建立奖励机制是提高工程品质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云茂高速在“优质优价”“平安工地”专项评比活动基础上,制定《云茂高速公路项目品质工程创建活动奖励评比实施细则》。利用安质处罚违约金对成绩优异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云茂高速开展微创新评比、品质工程班组评比及云茂工匠评比各12次,评出技术能手(云茂工匠)148人、品质班组45个、安全标杆74项。
设计质量直接决定工程项目的建设水平。为加强对设计质量和设计工作效率的管理,云茂高速建立驻场设计制度并制定《设计变更工作评比与奖惩办法》,并通过变更申报与计量挂钩,有效减少设计变更对施工进度的影响。
云茂高速还联合科研单位和咨询单位攻克技术难关,在国内首次开展质量风险评估及相关研究,编制并印发了《云茂项目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如果说“全面质量控制、全过程质量控制、全员参与控制”的质量管理行动,为打造“品质云茂”筑牢了根基,那么装配化设计施工则切实提高了项目实体工程的质量。
云茂高速在广东省首次试点应用钢板组合梁桥,并在国内首次应用三维激光扫描建模技术对钢梁进行预拼装,指导钢梁加工安装。三维激光扫描具有高速度、高分辨率、高精度的特点。虚拟预拼能省去实体预拼需要的场地、吊装设备、胎架以及人力等,省去了实体预拼的流程,节省工期15%以上,降低成本20%以上。
通过设计阶段的多方调研,云茂高速在广东首次成功应用装配式涵洞,通过工厂化预制、现场“搭积木”式拼装,大大减少了野外施工时间,破解了恶劣天气影响施工进度的“卡脖子”难题。以一座40米长4×4盖板涵为例,工期由现浇工艺的42天缩短到预制工艺的13天。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助力项目做得更好。”韩富庆带领项目建设团队推动重要创新、“四新”技术及微创新落地生根。目前已推广重要创新举措18项、“四新”技术48项、微创新44项。其中,预制装配式涵洞、钢板组合梁桥、隧道全断面三维激光扫描检测、台涵背回填质量抽芯检测、隧道雷达监测预警系统、质量风险评估及研究、施工安全防护设计及施工现场安全常见问题图册等重大创新,填补省内相关领域空白,为推进广东省高速公路品质工程创建提供了云茂经验。
在2018年至2020年广东省在建高速公路工程安全质量综合检查中,云茂高速均位列前五,其中2018年排名全省第五、2019年排名第二、2020年排名第四。
平安云茂
科技手段为安全保驾护航
云茂高速全线有60多公里位于山区,占总长的一半,项目沿线地形复杂,地质破碎,桥隧比达39.8%,越岭段更是高达66.64%。建设该项目,不仅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也高。
安全生产是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云茂高速自项目进场以来就以创建“平安工地”“零事故”班组建设为抓手,探索项目安全管理新模式,对全线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费用实行清单化管理,确保安全经费得到有效投入。在省内率先编制了《安全标准化防护措施通用指引图册》,并全线推广应用,有效促进了标准化防护的落实。
安全生产施工,人员是基础。云茂高速全线建设了3处安全体验馆、1处VR安全体验馆,共培训5000余人次。此外,项目推行使用的便携式多功能安全教育培训箱,将教育培训、培训考试合为一体,使岗前教育培训比例达100%。该工具箱还可以将人员身份等详细信息生成实名制二维码,粘贴在工作牌或安全帽上,便于人员管理。
云茂高速部分标段位于陡坡或悬崖上,大型桩基施工设备无法到达,因此不得不采用人工挖孔桩。在上级领导的挂点督导和帮助下,项目明确了6项措施、7项流程的安全管理要求,配备防坠器,通过严格落实,最终实现全线2469根人工挖孔桩零伤亡事故。
不能时刻在施工现场也没关系,打开手机App,就能随时查看现场施工是否规范,发现质量安全问题实时通知相关人员,并查看整改情况……过去繁琐的安全管理流程,如今通过云茂高速安全管理系统手机App即可轻松实现。安质管理部副经理陈志清介绍,云茂高速全线盖梁施工作业平台采用装配式平台,对高墩、连续刚构、架桥机、隧道施工全过程视频监控,不仅能满足项目建设过程日常安全检查需要,还能实现安全检查的闭环管理、可视化管理。
不仅如此,隧道全时自动化监测预警系统,在国内首次将超宽带毫米波干涉雷达技术应用于隧道监测预警领域,监测精度达到亚毫米级。任何时候,洞内一旦发生形变异常情况,能及时以声光形式报警,以便迅速组织人员安全撤离,避免发生人员伤亡事故,这是目前其他隧道监控量测技术无法实现的。
施工安全并不是终点,行车安全也不容忽视。云茂高速积极探索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在隧道道路轮廓标、反光环、拱顶诱导标等安装过程中,引入多功能储能式发光涂料,可减少“盲视”现象,有效提高隧道内行驶的安全性。沿线雾区引入行车诱导系统,可有效降低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
“安全没有大小之分,安全管理工作必须事无巨细。”陈志清表示,正是一系列科技手段的采用,为项目施工和行车安全保驾护航。
生态云茂
“最美绿色高速”有颜有涵
云茂高速两旁青树翠蔓,参差披拂,处处生机勃勃,让人陶醉。沿途的桥梁和隧道大气磅礴,蔚为壮观。云茂高速在青山绿水间蜿蜒穿行,与沿线环境相映成趣,和谐自然。
云茂高速所经之处是粤西天然森林植被保存最为完好的地区,是一座珍贵的绿色资源库和基因库,如何使工程建设做到对环境最大限度的保护、最小程度的破坏成为项目建设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我们在设计之初就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力求将一条绿色品质公路留在大山。”韩富庆说,自筹建开始,云茂高速就高度重视节约用地、土石方挖填平衡、高液限土分类利用、隧道洞渣利用及“四新”技术推广应用,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并适时动态调整,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环保双赢。
针对山区高速公路特点,项目倡导设计创作,从全寿命考虑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开展线位走向、隧道与高边坡、桥梁与路基等专题比选30余次,线位方案避让12处自然保护区、生态严控区和饮用水源保护区,减少弃方120余万立方米,全心全力做到环保选线。
对于深山中的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土地资源弥足珍贵。项目收集34万立方米清表土用作绿化培土;移植2300余株原生大树用于景观提升;高液限土用作路基填料,减少弃土约44.6万立方米;20处路基作为预制梁场,节约临时用地500余亩;混凝土拌和站采用波纹板作为料仓隔墙,减少建筑垃圾约1.5万立方米;取(弃)土场复耕还林等,加强生态保护,统筹资源利用,实现集约节约,注重自然和谐。
为保护项目建设红线范围内的原生大树,云茂高速建立大树移植基地60余亩,将红线范围内的三华李、南洋楹、美丽异木棉等约20种原生大树和古树名木,移植到培育基地进行培育,待高速公路进行景观绿化施工时再将树木移栽到高速公路服务区、互通区、管理中心等,共完成2300多棵树木移植养护工作。一棵棵参天古树扮绿沿线园区,极大节约了景观绿化工程苗木成本。同时,项目采用喷射混合花籽、草籽的绿色生态混凝土进行边坡防护,绿色生态混凝土既能保证坡体整体稳定性,防止坡面垮塌和石头滚落,又符合绿色环保要求,融景于路。
数策并举,效果非凡。2018年,云茂高速被广东省交通运输厅选为第一批绿色公路建设典型示范工程创建项目;2021年,被明确为广东省第一批绿色公路建设示范项目,并被评为全国第二条、广东省首条“最美绿色高速”。
青山巍巍,桥隧相连,云茂高速宛如巨龙,必将助力粤西腾飞,托起山区群众美好愿景。
编辑:李源源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