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事打造高质量党建平台:共字为先 画出同心圆

2021-06-15 17:09:45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作者:记者 蒋家乐 特约记者 陈俊杰 陈福广 -标准+
六圩河口全域党建联盟保障船舶安全进出江河交汇水域。

2019年以来,江苏海事局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调动基层智慧、发挥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共”字为先,推进水域共管、责任共担、资源共享,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共赢”的基层海事治理新格局,勾画出党建引领基层海事治理的“同心圆”。

他们“点”上强联动,凝聚成员单位齐抓共管的合力;“线”上抓延伸,打造水上交通和环境治理“共同体”;“面”上求突破,全力提升成员单位整体工作效能。

点上强联动

行业与行业之间存在壁垒、单位与单位之间业务往来交流的机会少、“你不找我,我不找你”的情况比较多……这是江苏海事局牵头开展党建共建平台之前,辖区水上成员单位普遍存在的现象。

如何打破这一僵局,将各个“点”联合起来,激发“化学反应”凝聚起齐抓共管的合力?

按照交通运输部海事局“12395”工作思路,结合工作实际,江苏海事局以党建融合为纽带,在海事部门与地方政府、口岸单位、港航企业之间实施共建联建,高质量搭建交流平台,密切成员单位之间的往来。

他们积极开展了既符合基层治理实际、又具有创新意义的载体形式探索,局属各单位党委逐渐形成以党建联盟为主要载体,以临时党支部、联合党支部、临时党小组为补充的联合阵地,助力破解水上安全监管等难题。

常泰长江大桥是世界上首座高速公路、城际铁路、一级公路“三位一体”的过江通道,其所在的长江泰兴水道日均船舶流量1900余艘次,船舶航行安全压力大。

“建桥党建护航联盟成立以来,从保障主塔基础钢沉井浮运到施工行政许可办理,从帮助我们做好疫情防控指导到现场交通组织,联盟全体成员‘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全力保大桥施工期间水上安全通航秩序的持续稳定。”大桥建设指挥部党支部书记李镇介绍说。

临时党支部、联合党支部、临时党小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既灵活多样又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作用,全力保障中心工作顺利开展。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程。为切实维护好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长江穿越工程水上勘察施工,常熟海事局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传统,联合南通、太仓海事局以及工程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的6个支部共计70余名党员,成立了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长江穿越勘察工程现场临时党支部,标定了服务国家重点工程的新标杆。

“临时党支部先后组织开展3次主题党日活动、4次党员攻坚研讨会、6次航路调整协调会,共同研讨监管服务难题,对工作重点策划部署,不断优化施工、交通组织及现场警戒维护方案,有效保障了工程有序推进。同时,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总结提炼优秀做法,形成了大型水工作业监管领域可复制推广的宝贵经验。”南通海事局指挥中心党支部书记施裕说。

为避免存在形式主义、虎头蛇尾等问题,江苏海事局还建立了健全党建联盟、临时党支部、联合党支部等融合载体的长效运行机制,推动党建联盟在疫情防控、“三无”船整治、信用体系建设、危化品船专项整治等方面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真正让党建联盟联在实处、联有成果、联出合力、联出影响。

据统计,截至目前,江苏海事局推动局属单位党组织牵头成立党建联盟35个、临时党支部9个、联合党支部4个、临时党小组14个,有效破解了基层海事治理中痛点、堵点、难点问题。

线上抓延伸

泰州泰兴办事处辖区有7座危险品码头、11个万吨级以上泊位、8个通航岔河口,既有扬子鑫福等大型造船企业,还有七圩汽渡、海轮锚地、停泊区等,水上监管呈现出要素全、压力大、隐患多的鲜明特点。

“水上安全形势的持续稳定需要相关单位各司其职、齐抓共管,旧的管理模式越来越制约着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泰兴海巡执法大队党支部书记董玉桂介绍说,“支部深化‘共建共治共享共赢’理念,联合泰兴沿江办党总支、园区(乡镇)党组织以及相关码头企业成立了江苏海事系统首家党建联盟组织——银杏党建联盟,破解了信息不互通、资源不共享的难题,成功打造了水上‘安全共同体’。”

窥一斑而知全貌。近两年来,江苏海事局以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为抓手,以全域党建联盟为载体,持续提升组织力,增强凝聚力,在基层海事治理新格局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强化单位间联动,让他们在关键时刻能拧成一股绳,合力发挥关键作用。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为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江苏海事局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建联盟作用,协调推动联盟成员单位凝聚起水上联合抗“疫”合力。

他们强化疫情联控,推进辖区水域疫情联防联控“一盘棋”;加强党员联动,号召党员干部投身防疫一线、争做先锋、争当模范,打造抗疫“铁军”;组织违章联查,联合海事公安等成员单位开展执法,加大对锚地、河口水域的巡航检查力度;推行服务联供,各单位多措并举协调落实在港船舶物资补给工作……合力为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为促进企业高效复工复产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协同作战”合作模式也让他们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中展现出了海事应有的担当作为。

近几年,南通沿海海上风电建设如火如荼。南通如东海事处党支部围绕“打造海上风电发展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先行地”的目标,推动形成海事部门与海上风电企业互补的组织“共同体”、互动的队伍“先锋队”、互联的服务“连心桥”,发动党员学习践行焦裕禄精神,走滩涂、战风沙、斗风浪,争当服务沿海“铁军”,合力推动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助力打造世界级风电产业之都。

江苏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两新”工委书记周为号在调研海上风电发展党建联盟工作开展情况后,给予充分肯定并说到:“这种党建工作形式很有创新性,能够形成助推发展的合力,值得推广。”

面上求突破

在基层治理中,由于行政隶属、职能交叉、区域划分等原因,在处理一些综合性、复杂性的问题时,行业与区域之间单打独斗、“各扫门前雪”的情况比较常见。

为此,江苏海事局强化统筹谋划,本着“共建共治共享共赢”的原则,创新以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为抓手的联动形式,凝聚各方共识、汇聚各方优势、集聚各方资源,全力提升整体工作效能。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江苏海事局深入贯彻落实上级部署要求,在全局上下形成了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浓厚氛围:他们探索多方互动、党建联动“最佳机制”。全面构建“陆海空天”一体化监管格局,扎实推进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建设,促进各党组织间信息资源开放共享、互联互通。强化“信用+智慧”双轮驱动,对有关船舶、企业、个人实施“红黄黑”“三色名单”分类分级管理,建成并推广应用“长江干线船舶水污染物联合监管与服务信息系统”,推动“船脸识别”等先进技术在海事监管领域广泛应用。

在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工作中,江苏海事局推动力量融合,积极搭建安全共管新平台,将相关航道主管部门、港务公司、码头单位等主体纳入联合共管机制,形成综合治理的新型格局:镇江、泰州、扬州海事局3家单位建立了联合监管工作机制,为嘶马弯道水上安全形势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针对船舶超载、“三无”船等安全监管顽疾,张家港海事局将其放入党建联盟的“盘子里”协同推进,构建“三无”船联合治理长效机制,确保辖区“三无”船动态清零……

在提升海事服务效能方面,江苏海事局放大阵地联用、功能互补的优势,丰富和完善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各项机制,破除壁垒、深化共建:实施“江阴港干散货高质量选船”项目,联合辖区20余家码头企业党支部,构建区域污染物治理体系,助推“一零两全四免费”船舶污染防治江苏模式向纵深发展……

编辑:李源源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