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洞开阔、竹围卧床、青山掩映、红旗招展……跨越近百年岁月的流转,“列宁岩”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县道895线沿线静静伫立,诉说着一段风云激荡的革命历史。1925年9月,百色起义领导人之一韦拔群在“列宁岩”创办了广西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培养农民运动骨干。结业后,学员们沿着蜿蜒曲折的羊肠小道返回,组织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右江农民运动开启燎原之势。
当年见证河池革命历史的羊肠小道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2020年年底,河池全市公路总里程超1.4万公里,县县通高速公路率近92%,“河池南丹,有钱难返”成为历史。青山连绵间,一条条通衢大道带领老区人民走上经济发展、生活幸福之路。
交通建设惠及430万老区群众
新中国成立之初,河池市境内只有594公里公路,实际通车里程不到200公里。为了改善革命老区交通状况,一代代河池交通人迎难而上,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多次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继续书写“列宁岩”为大众谋幸福的生动故事。
如今,河池市交通运输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2018年,河池至百色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东兰、巴马、凤山3个革命老区县通了高速公路,兰(州)海(口)高速公路与汕(头)昆(明)高速公路河池段构建起贯穿全市的“一纵一横”高速公路主骨架。近年来,一批乡镇联网路和农村公路危桥改造项目陆续实施,使430多万群众真真切切地享受到交通运输发展的成果。
陆上交通迅猛发展,空中走廊如虎添翼。过去,河池市群山连绵,难以找到一块适合修建机场的平地。为了修通机场,河池削平了65座山头,填满了23条沟壑。2014年8月,河池金城江机场正式通航,填补了河池市航空的历史空白。该机场也是广西境内海拔最高的机场,建设在高山之巅。贵阳至南宁客运专线于2016年年底开工建设,计划2023年建成通车,届时将结束河池市没有高速铁路的历史,河池市将实现与南宁市一小时内高铁直通。
精品线路串起红色景点
红七军二十一师师部旧址、壮乡英雄文化园、红军田……在河池这片红色土地上,有许多珍贵的革命文物及革命遗址。今天,这些遗址成为培育和弘扬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的前沿阵地,成为公众学习革命历史传统、陶冶情操的重要课堂。据统计,今年1月至5月,壮乡英雄文化园接待党史学习教育团体300余批次,接待游览、参观学习20万余人次。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近年来,河池市以交通发展为着力点,先后修建六寨至宜州、河池至百色高速公路,东兰县三石镇弄英村至巴则山、东兰至长乐至巴社山两条“一站式”旅游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让壮乡英雄文化园、韦拔群故居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旅游景点串点成线。
此外,凤山县红军村(原名中亭村)将红军田、穿洞营寨反“围剿”遗址、中亭那洋地下交通联络站、革命烈士公墓及革命历史陈列馆等红色旅游景观同村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了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价值。河池还推出感恩追寻红色之旅、红七军足迹体验之旅、土地革命“耕者有其田”探源之旅等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游客体验更加丰富。“五一”假期,河池全市红色旅游业接待游客超150万人次,旅游消费收入1.1亿元。
编辑:李源源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