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航海日主论坛综述
仲夏的昆明兰蕙飘香、群芳吐艳。7月11日,是我国第十七个“中国航海日”,2021年中国航海日主论坛以线上形式在郑和故里——云南省昆明市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交通运输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云南省人民政府和中国航海日活动组委会作为指导单位,由中国航海学会、昆明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和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
本次论坛以“开启新征程,共创新未来”为主题,旨在促进国内外航海和海洋界交流合作,凝聚发展共识,深化务实合作。来自国际海事机构和交通主管部门的高层领导、全球航运界领袖以及著名专家学者,就航运业高质量发展、航运物流体系、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等话题展开思想交流和观点碰撞,进一步推进新形势下我国与全球航海事业和海洋产业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交流与合作,努力构建包容多元、普遍受益的全球价值链。
贯彻新发展理念 提升国际物流供应链服务能力
航运业在支撑对外贸易、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海洋权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个国家的兴盛与航海事业密不可分。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海运业在帮助全球经济走出困境、中国经济逆势增长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许立荣介绍,在全球GDP萎缩3.3%的背景下,2020年全球海运周转量只减少了1.7%,与运输抗疫物资息息相关的集运周转量只减少了1.2%。这使得2020年,海运占全球贸易量的比重从85%提高到86%,占比创了新高。从中国海运进出口量看,2020年增长了6.7%,达34.6亿吨,占全球海运贸易量的比重从2019年的27.1%提高至30%,为中国进出口实现1.5%正增长贡献巨大。
当前国际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给航运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保障供应链稳定成为现阶段航运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
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兼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主任赵冲久指出,要以港口、海运业务为核心提升国际物流供应链服务能力,通过设点、连线、成网、布局,积极推进海上互联互通,维护国际物流供应链安全畅通,助力打造开放共享、覆盖全球、安全可靠、保障有力的现代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
“疫情对物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影响巨大,同时也导致了消费模式的改变,致使疫情期间需求飙升,因此供应链各环节的灵活性及快速反应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A.P.穆勒—马士基海运与物流业务首席执行官柯文胜表示,马士基将通过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定制化组合产品及服务、数字化方案等方式,为客户提供持续的创新解决方案,保障其物流供应链服务的稳定性、可靠性及可预见性。
科技赋能 加快航运数字化转型
当前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层出不穷,如何把这些新技术与古老的航运业相结合?
赵冲久表示,要加快航运数字化转型,推广5G、大数据、北斗、区块链等新技术在航运业深度应用,推进智慧港口、智能航运、智慧航道建设,推动航运全产业链关键领域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中交集团自主研发了全球最新一代全自动化码头,先后实施上海港洋山四期、青岛港前湾四期等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工程,推进船舶定位技术、远程感知监测技术等在多个项目落地实施,并推动北斗、5G、3D扫描等技术在全自动化分配系统、大型疏浚船舶和海上重工作业船舶中广泛应用。”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彤宙介绍,未来,将进一步致力于智慧港口建设,打造精确化、智能化、集约化智慧港口;进一步致力于智慧航道建设,构建“道、标、闸、船”物物互联的动态监测体系;进一步致力于智慧船闸建设,推进船闸运营健康状况立体感知和全流域“港—航—闸”一体化联合调度。
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志立看来,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涌现,将加快推动船舶工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智能制造、智能设备和智能船舶成为船舶工业新的技术焦点。他介绍,立足新发展阶段,中国船舶集团推进5G、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船舶制造领域的融合应用,大幅提高设计建造效率,实现船舶制造业提质增效,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进一步发挥水运新优势。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费维军建议,为培育智能航运新动能,发挥水运新优势,需推动智慧航运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及国家实验室建设,建立数字航道、智能船舶、智能航保、智能监管等智能航运试验、试点和示范,加快推进数字水运的法规标准研究,促进港航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增强海洋意识 弘扬航海精神
我国拥有数百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面积,18000公里大陆海岸线,11000多个海岛、14000公里海岛岸线,水上运输、船舶建造、渔业产量、船员数量等指标稳居世界前列,海运航线和服务网络遍布全球。
我国已逐步成为海洋大国,航运大国。但我们离海洋强国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海洋意识和海权观念上的认识存在差距。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何建中表示,要破除传统的大陆意识和“重陆轻海”的观念,“中国航海日”的确定,是国家战略从陆上走向海洋,从海洋大国走向海洋强国的转折点。
航运业致力于建设一个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运输体系,体现了航运业基于自身使命而对未来航运发展愿望与发展前景的美好憧憬,对未来发展目标和发展效果的理想追求,是航运业重要的价值取向。
何建中表示,要大力弘扬航海精神,航海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航海实践中的生动体现,是对航海领域先进典型精神内核的高度概括,是航海领域广大从业人员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航运业履行自身使命,实现共同愿景的强大动力。
“开启新征程、共创新未来,我们将继续弘扬丝路精神和航海精神,凝聚起推动航运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赵冲久表示,要不断丰富完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和“不畏艰险、勇于开拓、同舟共济、尚新图变”的航海精神内涵,大力弘扬航海精神。
国际海事组织秘书长林基泽表示,让海运业发展得更好、更清洁和更绿色,关键在于共同合作。他建议,各利益相关方加强协作,加强能力建设,加快科技创新,探索安全有效实现共同目标的最佳路径。
编辑:水运中心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