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管理局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管理局积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聚焦“集约、节约、循环、低碳”,对道路运输绿色发展进行不断探索和实践,在技术上做“加法”、能耗排放上做“减法”、体制机制上做“乘法”、打破瓶颈上做“除法”,道路运输行业“生态和谐、普惠民生、智慧引领、管理多元”的绿色交通发展模式正在加速形成。
加法 提高新能源公交车投放比例
近年来,该局加快推进新能源车辆在公共交通领域的应用,通过制定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应用方案,创新推广应用模式、落实扶持政策、争取运营补贴资金,使全区公交车辆更新速度逐年加快,新能源车辆投放比例逐年提高,车辆尾气污染排放显著降低,技术装备水平得到明显改善。
截至2020年年底,全区新能源公交车数量达到5586辆,新能源车辆占全部公交车的比例达45.1%,国Ⅳ排放及以上标准车辆占比超过50%。包头市、乌海市、巴彦淖尔市、阿拉善盟新增及更换的新能源车辆的比重均超过95%;不断完善充电配套基础设施,打造绿色低碳公交系统,全区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场站建设充电桩869个,车桩比例接近3∶1;加强车辆运营监测与管理,全区日均行驶里程122公里,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十三五”期间,公交车辆数每年以5.7%的速度增长,同时碳排放量年均下降2.6%。
减法 降低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
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联合生态环境厅、公安厅、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围绕“油、路、车”构建“智能化、立体化、协同化”综合治理机制,大力推行机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I/M制度),全链条治理柴油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超标排放,联合225家汽车排放性能维护(维修)站,形成机动车“检测、维修、复检”的无缝衔接和对排放超标车辆的闭环管理,大大降低了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积极开展“城市绿色配送行动”,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城市配送车辆,联合公安部门出台取消新能源城市配送车辆通行限制政策,在城市公共停车场、货物装卸点等停车场地免收停车费;深入推进鄂尔多斯市“全国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建设。截至2020年年底,累计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城市新增新能源配送货车数量占全部新增城市配送车辆的55%,配送运输成本降低16.7%,日单车行驶里程提高24.6%,燃料消耗降低17.7%,高质量发展与节能减排实现良性循环。
2021年,鄂尔多斯市被交通运输部正式命名为首批“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为全区乃至全国绿色货运配送发展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乘法 多式联运发挥立体效应
该局会同多部门大力推进大宗物资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多措并举推广多式联运、共同配送、电商物流等先进运输组织模式,完善多式联运基础设施,推动政策、技术和服务创新。推进西北地区—京津冀铁路多功能车智慧“公铁水”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实现物流智慧化流转。积极推进“互联网+货运物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出台《内蒙古自治区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管理实施细则》《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线上服务能力认定职能部门工作流程图》,建立“网络货运信息监测系统”,推动网络货运规范化、网络化、社会化、智能化发展。累计培育网络货运企业80家,整合社会车辆23175辆,完成货运量1087.92万吨,交易额达86015.47万元,企业车辆空驶率约下降10%,平均等货时间由2至3天缩短到8至10小时,实现了人、车、货、线等物流要素的精确匹配。
截至2020年底,全区公路、铁路货物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占比分别为57.4%和42.6%,公路运输占比较“十三五”初减少11.8%。
除法 智慧交通促进低碳发展
72家汽车客运站实现电子客票服务,二级及以上客运站联网售票覆盖率达100%;8个盟市实现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支付宝、微信、云闪付和NFC等支付方式广泛使用;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应用ETC以来,累计节约司乘等待时间54万余小时,节约燃油约3456吨,减少污染物排放约 1152 吨。
“绿色政务”减环节、减时间、减跑动,运政系统与自治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电子证照系统实现对接,道路旅客运输、国际道路运输查询等20项特色应用App上线,道路运输驾驶员5项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
创新监督方式,17939辆“两客一危”车辆实现动态监控全覆盖,23175辆货运车辆纳入网络货运信息监测系统,689家驾培机构、18096辆教练车和数十万学员培训情况实现精确监控,有效打通了政策落实、安全运营的“最后一公里”。
今后,该局将进一步统筹、谋划、加强和改进绿色运输建设和服务,努力推动道路运输实现更高质量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节能、环保、低碳的交通运输服务。
编辑:翟慧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