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规智造 闪耀冬奥

​——中交公规院冬奥会临时设施项目建设侧记

2022-01-25 15:34:53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记者 潘斯航 -标准+

随着冬奥会的脚步日益临近,相关备战工作也进入冲刺阶段。

近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延庆赛区临时设施项目集成服务(一标段)工程(简称临时设施项目)陆续通电交付使用,该工程由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简称公规院)和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负责建设。

临时设施包括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室外搭建的篷房、集装箱房、打包箱式房、临时看台、临时围栏等,以及配套的无障碍设施、水、电力、赛后恢复等集成设计,将保障和服务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中心的赛事活动。

“我们把可持续、低碳管理作为落实绿色办奥运理念的着力点,深度参与冬奥会临时设施设计,提供集装箱临时设施的租赁、运维、回收等集成服务,并于赛后持续开发冬奥遗产,成为北京冬奥会全过程的支持者和参与者,为创造可持续性冬奥遗产贡献力量。”公规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晖告诉记者。

营造温暖自然的参赛体验

公规院负责设计的临时设施主要布设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山顶出发区、山间比赛雪道、竞技与竞速结束区评论员席以及OBS综合转播区,包括集装箱专业技术用房、普通用房、仓储用房,集装箱移动卫生间、无障碍卫生间,集装箱生态处理舱等设施。

这些临时设施的集成设计工作在国内尚属首次,无经验可循,而恶劣的自然环境,又加剧了建设难度。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地处小海坨山,山顶最低气温达零下30摄氏度,极限风力可达12级,这使延庆赛区成为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中自然条件最恶劣的赛区,对集装箱房屋的保温供热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公规院副总经理侯斌说。

为解决极寒天气下的保温供热问题,公规院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专项课题组成员一起,在“低碳供热保温与通风”等关键技术方面开展科技创新与应用。

一方面,设计者通过热负荷计算,优化集装箱房保温结构;另一方面,将低碳环保的石墨烯加热膜与室内地面、墙面铺装工艺相结合,并通过木纹装饰和智能温控设计,形成温暖舒适的地暖、墙暖配置,可以给运动员和工作人员温暖自然的体验。

除了气候因素,延庆赛区还毗邻官厅水库饮水源,排水指标非常严格,这给地处山地复杂地形、缺乏市政上下水条件的高山滑雪中心带来了新挑战。

为此,公规院紧急研发了适用于冬奥会以及户外场景无上下水条件的“摩盒集装箱式生态卫生间3.0版本”,并对原“生态处理循环舱”进行空间优化和技术升级,增加洗手用的独立净水舱和集成保温防冻的封闭管路。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固液分离、循环净化以及恒温防冻等技术,实现了卫生间粪污生态处理与净化水循环冲厕。

在此基础上,设计者依托已有膜处理技术,研制全新产品——“生态处理终端舱”,对“生态处理循环舱”因增加洗手净水导致的溢流水进行二次处理,使出水水质满足赛区排水要求。

目前,高山滑雪中心赛区使用的45台生态卫生间和配套处理舱以及122台集装箱技术用房已全部落装就位。

临时设施既环保又能重复利用

在人们印象中,一提到奥运会场馆会就想到水立方、鸟巢这些永久性建筑场馆。

但在整个赛事期,除永久场馆外,还需要许多场地和空间来服务和保障赛事的正常运行。若全部按永久设施来建设,不仅建设期投入巨大,且这些永久设施的赛后管理与运营维护也是难题。

本届冬奥会的临时设施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避免了上述难题。“以临时看台、集装箱房等为代表的临时设施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建设时可根据需要定向布置,赛后再拆除恢复,既环保又能重复利用,极具推广价值。”侯斌说。

在延庆赛区竞速结束区的临时看台,记者看到集装箱式的临时建筑整齐地拼接在一起,白色的外观与周边雪景相得益彰。

据了解,公规院在参与制定集装箱等临时设施技术标准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赛前技术标准—赛时运维保障—赛后可持续再利用”的冬奥集装箱“全周期可持续”创新实施方案,同时,搭配集装箱装配化、模块化的产品设计理念,助力施工提质增效。

面对紧张的施工工期,公规院项目组成员积极协调沟通相关参建单位,在竞技与竞速结束区和OBS综合转播区临时设施产品落装过程中,采取见缝插针的施工组织模式,利用产品装配式、模块化的施工特点,通过高效便捷的组织方式,顺利完成了全部施工任务。

“在冬奥会期间,我们将这些集装箱租赁给组委会使用,赛后将其全部回收微改造后,投入中交集团内的交旅营地、城市综合开发及城市更新项目中去,实现赛后的可持续再利用。”公规院集装箱产品负责人刘兵表示。

提供技术支撑加强人性化设计

临时设施项目是公规院继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道加固设计工程后承建的又一涉奥项目。自2019年参与涉奥项目建设以来,公规院牵头的中交联合体精益求精,做好服务保障和项目建设工作。

为践行绿色理念,公规院研发了防寒防冻的“无下水式”生态厕所舱;以延庆赛区高山滑雪中心、张家口赛区云顶滑雪公园和国家速滑馆为样本,编写了临时设施标准单元实施方案与建议;参与制定了《北京冬奥会临时设施技术标准》,主编了《北京冬奥会临时设施集装箱改制房技术标准》,有效推进了技术工作的落实……

与此同时,由公规院提供的集装箱房以及生态卫生间产品被纳入2021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北京冬奥会临时设施搭建与运维关键技术”示范工程,并分别在“临时结构低碳供热保温与通风”“零排放装配式厕所及污水处理回用”等关键技术方面进行了研发与示范。

在严格执行冬奥无障碍设施标准的基础上,公规院进一步加大人性化设计。由其打造的冬奥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运动员更衣室,得到各方好评。在近期结束的轮椅冰壶世锦赛中,冬奥无障碍运动员更衣室与水立方无障碍设施一起被评为无障碍临时设施“样板工程”。

以上种种,皆是公规院展现央企担当,为北京冬奥会提供坚实支撑的有力注脚,进一步提升了公规院的品牌形象,以及在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和临时设施领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经验,助力企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为公司打开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能够参与冬奥会基础设施建设,是我们的荣幸,也使我们更加坚定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科技创新之路的信念,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贡献‘中交力量’和‘中交智慧’。”宋晖说。

编辑:翟慧

审核:孙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