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落实一户一墩”“高山滑雪好多人”“冬奥比赛后为何没有马上颁发奖牌”“谷爱凌自己设计金龙战袍”……冬奥会赛场上,除了紧张刺激的冲金看点外,一些轻松趣味的话题也引来人们热议。
为实现冰墩墩自由有多拼
北京冬奥会开幕前后,冰墩墩火了。多家特许商品旗舰店门口通宵排起长队,限流限购,线上线下断货,“一墩难求”。橘子冰墩墩、雪人冰墩墩、羊毛毡冰墩墩、橡皮泥冰墩墩……买不到吉祥物的网友们动起手来,只为实现冰墩墩自由。还有人隔空向北京冬奥组委喊话,“请落实一户一墩”。2月8日,冰墩墩硅胶外壳工厂已经全力开工生产,接到20万个订单将在3月10日前交付。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赵卫东呼吁大家还要关注雪容融。
冰墩墩不仅备受国人宠爱,而且还受到外国友人的追捧。日本记者“爆买”6个冰墩墩纪念章藏在衣服里、捷克花滑运动员在Vlog中向冰墩墩热情表白、摩纳哥亲王请求工作人员再给一个冰墩墩回家给两个孩子交差。
冰墩墩能这么火,连北京冬奥会吉祥物设计团队负责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曹雪自己也没想到。在近1年的创作和修改过程中,设计团队每天反复修改讨论,在上万幅手稿中设计出冰墩墩形象,从来自35个国家的近6000幅作品中脱颖而出。
熊猫形象与冰晶外壳相结合,体现了冬季冰雪运动和现代科技的特点。冰墩墩头部装饰彩色光环的灵感,则源自于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穿科技外衣的冰墩墩酷似航天员,寓意创造非凡、探索未来。为了让冰墩墩看起来更讨喜,设计团队专程前往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实地观察,“没想到这么火,希望它能成为一个经典。”曹雪说。
颁奖仪式上的小细节
2月5日晚,中国队在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项目中收获首金。很多观众纷纷在网络上发问,“冬奥会为什么比赛结束后没有马上升国旗奏国歌”。其实,按照传统,冬奥会比赛结束后,通常在赛场内先举行颁发纪念品的仪式,之后再到颁奖广场为获奖运动员举行颁奖仪式,颁发奖牌并升国旗、奏国歌,颁奖广场也成为冬奥会的一个特征。另外,一些冬奥会项目的竞赛场馆,更适合比赛和观赛,不太适合颁奖。
北京冬奥会期间,启用了北京颁奖广场和张家口颁奖广场,前者运行14天,将举办32场赛事的颁奖仪式;后者运行14天,将举行49个项目的颁奖仪式。与往届冬奥会相比,此次北京冬奥会颁奖仪式上还增加了一个新环节,即运动员拿到奖牌将要走下舞台时,可以在舞台侧面通过屏幕与家人第一时间进行实时互动,分享获奖的喜悦。
此次北京冬奥会的奖牌也独具匠心,“五环同心”传递出中国“向心”“团结”的理念,奖牌背面的圆环和24个点的图案取自古代天文图,彰显着“天人合一”的“中式浪漫”,奖牌绶带由丝绸制成,则取意于“化干戈为玉帛”。
2月8日,00后小将谷爱凌冬奥首秀赢得广泛关注。在接下来的赛事中,单板滑雪女子U型场地技巧决赛、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决赛、自由式滑雪女子坡面障碍技巧决赛和女子空中技巧决赛,以及短道速滑1500米决赛和男子5000米接力决赛等,都是中国队争夺奖牌的精彩看点。
冷门项目不输热度
除了中国队有望争夺奖牌的热门项目外,高山滑雪和雪橇也强势“出圈”。海地、菲律宾、加纳、厄瓜多尔……2月4日晚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人们发现一些参赛代表团大多仅有一两名运动员,并且几乎参加的都是高山滑雪项目。有网友笑称,“高山滑雪的山头儿快不够站了”。
据统计,本届冬奥会高山滑雪项目注册成功的运动员有307人,是雪上项目中人数最多的,在15个分项中也仅次于冰球,运动员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过,高山滑雪项目对运动员也有较高的技术要求,“速成”运动员只能参加回转和大回转的“速度项目”,很难参加滑降和超级大回转的“技术项目”。
雪橇在国内是另一个比较冷门的项目,运动员频繁“飞”出画面的惊险性令人瞠目。雪橇比赛堪称人体F1赛车,在冬奥众多比赛中绝对是激情刺激天花板之一。运动员躺在雪橇上,以最快每小时150千米的速度,在近2000米的赛道上滑行,大多数状态下正常截图根本截不到清晰画面,只有一个模糊人形。
雪橇项目的速度和危险性在冬奥项目里数一数二,因为一个不小心就有被甩出雪橇的可能。而且,雪橇项目对运动员的技术要求很高,他们需要在高速移动中保持冷静,对抗重力、惯性、离心力等因素,规划最佳路线,稍微挪动位置就可能造成行动轨迹的改变。
在这样的“小众”项目中,也有中国健儿的身影,这也是中国雪橇队首次登上冬奥赛场。其实,中国雪橇队在冬奥申办成功后才正式组建,不少运动员都是“转行”过来的。1997年出生的小将范铎耀仅训练4个月,就完成了首次参加世界杯到冬奥会首秀的过程,对于范铎耀和中国雪橇来说,都意味着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本文由 实习记者 刘雨静 综合
编辑:李源源
审核:孙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