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边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工作怎么样?”
“现在还有驻村工作队吗?”
……
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联组会上细问民生,一句句悉心询问的背后是总书记对民生福祉和乡村振兴发展的深深牵挂。
村道都是水泥路
“当时总书记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当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3月7日,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打安镇田表村原党支部书记羊风极委员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回忆同总书记面对面交流的场景时激动不已。
会上,羊风极第一个发言,就是围绕“路通业兴”打开了话匣子。
“我向总书记汇报了我们那里农村巨大的变化:基础设施完善了,村道都是水泥路,村庄变得干净漂亮,村里增加了光伏、咖啡等产业,百姓的生活变好了,精气神也上来了,发展的活力更足了,大家对乡村振兴充满信心。”羊风极介绍,近年来,白沙黎族自治县村村通了水泥路,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依托便利的交通,田表村的槟榔、火龙果、林下经济等产业日渐兴旺。
羊风极回忆,他发言时,总书记边听边记,不时点头,之后又补充询问田表村的具体位置和管辖情况。“总书记问得很细,十分亲切。时时刻刻将人民群众放在心上。”羊风极深有体会地说。
回顾近年来的乡村发展变化,羊风极说,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村里不断扩大产业发展规模、种类,掀起了“美丽乡村建设”热潮,也不断吸引着大学生及外出务工群众返乡创业。
“听完我的这一部分汇报,总书记对我说希望能够把返乡创业这把火烧得更旺一些。”总书记的亲切嘱托让羊风极振奋不已,“总书记对我们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将努力壮大大学生、外出务工人员、退伍军人等返乡创业集群,全面拓展乡村振兴发展空间,不负总书记的期望。”
据了解,“十三五”以来,白沙黎族自治县共新建农村公路47条86.7公里,改建农村公路42条237.44公里,农村公路硬化总里程增加到1286.47公里,受益人口约19万人。全县初步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为骨架,以县、乡、村公路为基础的干支相连、布局合理、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切实解决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为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基础保障。
好生活在路上
路,对乡亲们来说,是美好生活的希望。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中,始终有着沉甸甸的分量。
2017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说,曾在电视上看到有关凉山州“悬崖村”的报道,特别是看着村民们的出行状态,感到很揪心。
6日下午,四川省民政厅厅长益西达瓦委员第五位发言,专门带来了悬崖村的新消息。习近平总书记仔细端详他拿来的两张照片。一张,是昔日挂在陡峭悬崖上摇摇欲坠的藤梯;另一张,今日的钢梯直入云霄,乡亲们走得踏实、走得稳当。
“乡亲们都下来了吧?孩子上学、老人看病,都下山住了吧?”
益西达瓦高声答道,搬了一部分,留了一部分。村里发展起了旅游,日子越来越好。
“彝族同胞载歌载舞,‘共产党瓦吉瓦(彝语,意为非常好),习近平总书记卡沙沙(彝语,意为谢谢)!’”益西达瓦动情地说。
短短几年,沧桑巨变。据了解,2017年至2021年,凉山州交通运输行业以“延高速、建干线、畅乡村”为着力点,全面打赢了全国脱贫攻坚难度最大地区的交通脱贫攻坚战,基本形成了以西昌为中心辐射各县的“4小时交通线”。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撤并建制村畅通工程加速推进。2021年,当地以交通先行助推乡村振兴提速为导向,建成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42条436.7公里,还有17条326.3公里正在建设中。
编辑:翟慧
审核:孙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