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200多公里、村里四面环山。尽管山高路远,交通不便,他依然选择向大山深处行进。当被村民问及“为什么而来?”时,作为福建高速三明公司“竹路先锋”第一驻村书记的郑必锐脱口而出:就是为了乡亲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专心致志 工作无缝交接
作为省派驻村干部的第六批党员干部,郑必锐同志到宁化县水茜镇沿口村任第一书记。入村后立即以乡村振兴为主线、以建设美丽乡村为主题,马不停蹄的与工作队员一起逐家逐户走访,与村民话家常、聊生产。在一个月时间里,他走遍了村里的每块土地,遍访了每家每户,将全村的产业发展现状、基础设施等基本情况等做了详细记录,清楚掌握了全村实际情况。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传达贯彻到农民群众中,为有效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工作打好基础。
面对自己角色的转变与工作环境的改变,郑必锐同志一切从头开始,先从学生做起,融入当地的民情,从村情实际出发,从群众所需、所盼、所想出发。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他将乡村振兴相关政策资料一点点吸收进心里,确保做到对政策、法规熟知熟用。通过“多看、多学、多听、多问、多思”,做到尽快转换角色,现初步熟悉村情民意,也和村“两委”干部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发展思路。经过一系列的学习和实践,他逐渐从一名乡村振兴工作的“门外汉”成长为了乡村振兴工作的“行家里手”。
倾心为民 强化战斗堡垒
经过一段时间的“大摸底”,郑必锐了解到由于沿口村党组织的党员素质、岗位差异、生活条件等,大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有限,直接关系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
面对困境,郑必锐迅速带领村里的班子成员,从抓好党建、发展产业、提振村民信心等方面下功夫,组织村党支部开展 “牢记嘱托 传承精神 引领发展”暨建党100周年主题党日活动,落实好“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生活制度。切实把解决村民群众实际困难作为出发点、落脚点,积极配合镇党委政府做好疫苗接种、疫情防控、核酸检测预登记、医保电子凭证激活、社保缴费、在建房屋安全清查整治检查、宣传动员征兵工作、综治平安“三率”老党员慰问、谈心谈话等活动,持续巩固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凝聚了基层组织力量。
一线战“疫” 筑牢红色“防疫墙”
郑必锐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沿口村组建党员先锋队,做好“三个带头"。首先是带头当好“宣传员”,全力做好联防联控宣传工作,在村里不间断宣传疫情防控措施和防疫知识等,劝导村民不聚会、不宴请,不信谣、不传谣,进一步增强全民防疫意识。其次是带头做好“敲门行动”,结合公安大数据所反馈信息,地毯式入户摸排高风险地区及境外返村人员,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除此之外,带头“站好岗”,在乡村赶圩日,党员主动承担起“哨兵"角色,从黎明到黄昏,在村卡口点站岗执勤,及时劝返赶圩群众,为减少疫情期间人员聚集把好了重要关口。
统筹兼顾 架起现代化桥梁
沿口村地处偏远山区,经济基础薄弱,街道、污水系统等基础设施落后。面对这一情况,郑必锐坚持统筹考虑、科学安排实施乡村基础建设,召集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一起找症结、想办法。争取各方面资金,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水渠10公里、机耕路10公里、排洪沟1公里,共计投入270万元左右,新建通组路3公里左右,投入约200万元,并计划于2022年下半年开展沿口村中心街道建设项目。涉及街道改建、污水系统建设、环境整治等,既体现农村地区生态自然的景观面貌,又能使宝贵的财政资金更多地使用到农村道路、河道整治、农田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上,使老百姓与现代化接轨,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文化自信 让文化源远流长
在做好乡村基础建设的同时,郑必锐同志坚持以文化自信、文化传承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沿口村有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和历史传奇故事、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沿口村百年古戏台、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沿口村木偶戏。为了提高村民生活文化质量,依托原有的历史文化背景,积极开展乡村振兴建设一期、二期项目建设与规划,建成儿童微乐园、文化广场、古戏台修复、红军井修复、古戏台景观建设、木偶戏展厅等文娱设施。高速公路集团三明公司帮扶5万余元建设木偶戏展厅,既让木偶戏剧种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又充分展现沿口村丰富多彩的乡土文化形态。同时传承弘扬当地优秀文化,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
“竹路先锋”来助力,乡村振兴显实效。郑必锐只是福建高速三明公司省派驻村干部的其中一人,他们都通过各自的努力在所驻村镇,办实事,惠民生。今年来,福建高速三明公司“竹路先锋”将“当好服务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开路先锋”作为年度主题,全力支持高速沿线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切实扛起国有企业的责任担当,为乡村振兴工作注入源源活力。
编辑:熊婷婷
审核:李国栋